|
古有“点石成金”,现有“点铅成金”,岂非真能量产了?
近期,欧洲核子研究中心(LHC)完成了一项惊人研究:当质子被轰击进入铅原子核时,铅原子会瞬间转化为金原子。由此将含有82个质子的铅原子,在瞬间转换成了含有79个质子的金原子。只不过这种“点铅成金” 的过程极为短暂,仅维持约一微秒。质子逃逸后,黄金便会重新变回铅。
这一实验结果灵敏在网络引发讨论。有网友直接喊话:“河南柘城的培养钻石巨头们,有没有心动?”“你们已经在培养钻石领域占据领先地位,要不要进军人造黄金领域,再续光辉?”
之所以会出现这类声音,很大程度上源于河南钻石产业此前的亮眼表现。不少人由此联想:“如果换成黄金,河南是不是也能成功?”
1870 年,南非地区探明多处钻石矿床,产出的钻石不仅色彩艳丽,晶体纯净度也极高。戴尔比斯等矿业巨头敏锐捕捉到这一商业机遇,灵敏收购浩繁矿场,并部署了全天候精密安保体系。在广袤的露天矿区,钻石虽散布各处,却连飞鸟都难以靠近。
在此阶段,全球近99% 的钻石资源被少数西方巨头掌控,极大限制了市场流通量。为进一步抬升钻石价值,这些公司巧妙筹谋,将钻石与 “永恒爱情” 概念绑定,大力推广 “钻石恒久远,一颗永传播” 的营销标语,并借助英国皇室成员、玛丽莲梦露等名人效应扩大宣传,连续推高钻石市场代价。
就这样,钻石成功被塑造成“稀缺” 与 “珍贵” 的代名词,成就了上世纪经典的营销传奇,背后的巨头们也借此获取了巨额利润。
然而,人为构建的营销神话终究难以长久掩盖事实。
实际上,钻石本质只是碳元素的一种结晶形态,化学成分与铅笔芯中的石墨并无二致。且全球已探明的钻石储量高达25 亿克拉,实际稀缺性远非宣传中那般。
20世纪90年代初期,中国科学院开展了“实验室培养钻石”相关研究项目,同时选定河南省柘城县作为该项目标研发基地。历经三十年连续攻关,科研团队最终掌握关键技术。经权威机构检测,柘城生产的培养钻石各项属性与天然钻石完全一致,部分指标甚至更优。

如今,河南省年钻石产量已达400 万克拉,占全球总产量的 44.4%。凭借这一产业规模,柘城县赢得 “全球钻石之都” 的美誉。这一突破不仅打破了西方宣扬的 “钻石稀缺论”,也为国产钻石品牌崛起开辟了新路径,催生了 “柘光 ZG DIOMAND” 等优秀国产品牌。
来自广州的消费者吴先生分享了在柘光京东旗舰店的购物履历。他选购了一枚5 克拉的钻石戒指,希望弥补早年未能为妻子购买大克拉钻戒的遗憾。
吴先生提到,柘光钻石一克拉售价8000 元,虽在同期国产品牌中代价偏高,但综合其4C 级品质和 18K 金戒托,性价比依然突出。这枚5 克拉钻戒总价约 6 万元,而划一品质的天然钻石几乎是他的10倍。“和柘光专属顾问沟通时,他们总能根据我的需求提供专业建议,体验很顺畅,以后有必要还会选择他们。” 吴先生补充道。
柘光公司负责人表示,当下消费观念正在变化,单一营销元素已难以连续吸引消费者。除传统钻石饰品外,越来越多人开始青睐钻石的创新应用。
目前,柘光推出的“DNA 纪念钻石”(将毛发等含 DNA 印记的物质融入钻石培养过程)和 “大克拉定制服务” 备受追捧,其中5 克拉以上大钻定制订单占比超 60%。尽管生产排期已延后至3 个月后,消费者仍下单热情不减。
官方数据表现,依托大克拉定制、DNA 纪念钻、钻石豪华镶嵌等服务体系,柘光已吸引超 20 万高端客户咨询。在京东、淘宝等主流平台上线首月,成交额即突破百万,3 克拉以上订单占比超 50%,成为全店成交仅次于知名奢侈品大牌的品牌,位居定制培养钻石首饰榜首位。

从目前情况来看,河南企业能否在“人造黄金” 领域占据主导地位尚未可知,但实现全民 “克拉自由”,确实已成为现实。
来源:https://view.inews.qq.com/k/20250630A05A3U00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