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里资讯

搜索
查看: 61|回复: 0

华尔街“野蛮人”来了!表兄弟建立的环球最大私募,又要吞下中国公司

[复制链接]
发表于 前天 21:03|来自:中国广东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25年5月,KKR联合创始人、两位联席执行主席的亨利克拉维斯与乔治罗伯茨,在加州比佛利山举行的第28届米尔肯研究所环球集会上发言。两人外貌神似,由于他们是表兄弟。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 |温世君
编辑 |孙春芳
出品 | 棱镜·腾讯小满工作室
“他们虽然聪明、深谙人性,若没有这些局势,其成就将失色得多。”
长安街延伸线与东三环的交汇处,便是首都的CBD。
作为这片地区的标记性存在,曾登顶“北京第一高”的国贸三期大厦,用玻璃幕墙勾勒出利落轮廓,成为这座城市天际线中极具辨识度的符号。
在这座现代风格的建筑里,有一家华尔街资本大鳄的北京办公室,却在努力显现出完全不同的风格。
沉稳厚重深褐色新古典主义实木大门,闪耀金色把手与门楣上罗马体“KOHLBERG KRAVIS ROBERTS”金字呼应。大理石、波斯地毯、硬木护墙板、人字拼木地板、真皮软包扶手椅,这种让人回到了上个世纪的华尔街的感觉,其实是地球上最夺目一帮人刻意打造的氛围——
既是在叙述本身“老钱”的身份,也是在低落来访者信任的成本。毕竟,金融业本质是一个为风险订价的行业。
但如果真正回到大洋彼岸的华尔街,这家一般用缩写“KKR”相称的公司,却有另一个更为广为人知的名号:barbarians。这个单词最初指的是古罗马时期举止粗野、文明尚未开化的外族入侵部落,一般翻译为“野蛮人”。
如今,这位华尔街的“野蛮人”、环球最大的私募股权(PE)公司(据PEI 2025年排名)又一次站在一家中国企业的门口。这次,这家一直希望显现体面形象的“老钱”,却对准了一个并不是那么“高大上”的公司——大窑。
没错,就是那个常常出现在烧烤摊和暖锅店里的啤酒瓶装的汽水,标签上面印着代言人吴京努力微笑的照片。
相关媒体援引多位知恋人士消息称,KKR已经接近完成对大窑的控股收购,或将获得85%股份。而就在本年年初,资本市场上关于大窑的消息,还是这家发源于呼和浩特的公司准备在下半年在香港IPO,拟募资5亿美元。
显然,目前的局面是:大股东似乎不肯等到IPO后才慢慢退出,而是想尽快变现离场。华尔街资本大鳄则看上了大窑这种“类可口可乐”的贸易模式,给出了让大股东满意的报价。固然,吞下资产自然是为了谋求更大的回报。
双方各有所图,各取所需,利益的逻辑才是贸易世界的日常。
仍手握千亿美元弹药
截至2025年一季度最新数据,KKR资产管理规模6640亿美元(4.8万亿人民币)。同期可用于投资的“闲置”资金(dry powder)亦高达1160亿美元。
其中,名誉业务占比最高,规模2540亿美元。所谓名誉业务,核心是对各类债务工具的投资,包括债券、贷款、证券化债务及其他形式的借贷产物。由于收益与风险依托资金需求方的名誉,因此得名。
正是由于有这样的规模,所以在本年上半年美国市场出现动荡后,KKR联席CEO斯科特·纳托尔才可以说:“如果企业在股市动荡期间转向债务融资,KKR仍将因其信贷部分而获益。”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不过,KKR 发轫于杠杆并购,真正构成其根基的仍是股权投资——或称私募股权业务。作为环球顶尖私募股权机构,其该板块资产管理规模达到了2090亿美元。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单从规模而论,KKR私募股权业务低于名誉业务,但管理类似量级的两类资产,难度与价值逻辑却大相径庭——私募股权业务需深度介入被投企业,赚取的是企业成长与价值重估带来的“超额收益”,且周期通常长达数年乃至十余年。
因此,相较于基于更频繁交易的名誉业务,私募股权业务对团队的产业洞察力、资源整合能力要求要高得多。
此外,目前KKR还涉足保险、基础办法、房地产等业务,后两者的资产管理规模也达到了830亿美元和810亿美元。
例如2023年中由KKR“亚洲房地产伙伴基金”主导出资的东京凯越酒店收购。该酒店为拥有746间客房的豪华物业,坐落于东京市政厅与新宿中央公园旁,始建于1980年,是日本泡沫经济时期的地标性建筑。
现金流才能让资本安心
KKR对中国的结构也开始得很早。2007年,KKR投资顾问(北京)有限公司成立,由设在香港的KKR亚洲有限公司100%持股。
到了2008年,KKR就创了一个新纪录:向现代牧业注资1.5亿美元,这是当时中国农业领域的单笔投资之最。此后,随着其在泛消费领域的结构不断扩大,这种偏好也逐渐光显。
在家电行业,2014年KKR参与青岛海尔定增,投入约34亿元,刷新了当时A股单笔投资纪录——至2018年解禁时,这笔投资浮盈已超80亿元。


目前KKR尚未完全退出的主要在华投资项目。图片来源:作者制图

顶着“华尔街野蛮人”的名号,在充满“老钱”风的办公室里,KKR做出的决定却透着烟火气——其押注的赛道,似乎更加关注中国人口红利催生的“家长里短”式泛消费市场:从宠物食品、食用菌种植、儿童教育,到家装灯具、连锁药店、汽车服务……
如此看来,如今KKR将目光投向下沉市场的“酒替”品牌大窑,也就屡见不鲜了。毕竟真金白银的现金流,才能让资本安心。
美资PE在中国的第一张牌照
KKR拿下中国牌照的时间并不长。
2021年4月,海南正式启动QDLP试点——这一机制允许境外投资机构在境内募集资金,投向境外非公开交易的股权、债券等资产。
同年6月,海南地方金融监管局自动赴上海宣介QDLP试点政策;8月,KKR便入选海南首批QDLP境外投资试点名单。短短三个月后,11月,由香港KKR资本市场亚洲有限公司100%持股的开德(KKR)私募基金管理(海南)有限公司正式成立。
次年的2022年4月,开德私募(海南)完成中基协备案,这不仅是KKR在中国大陆拿下的首张私募牌照,更是美国私募股权机构在华获得的首张同类牌照。
更为关键的一张牌照是在上海拿到的。
2023年10月11日,上海市地方金融监管局局长访问KKR亚太区执行主席路明时明确表示:“热烈接待 KKR 团体在沪设立人民币平台,参与国内市场投资和申请上海QFLP试点业务。”
QFLP机制允许境外投资者将境外资本兑换为人民币,直接投向境内非公开交易企业股权——这与此前外资常用的VIE架构(通过投资海外主体间接持股)相比,在机动性与投资范围上均实现了突破。
落地效率同样亮眼:8天后的10月19日,开德私募基金管理(上海)有限公司注册成立;次日,开德高普(上海)企业管理有限公司紧随其后成立,两家公司均由KKR资本市场亚洲有限公司100%控股。
2024年3月8日,开德私募(上海)完成中基协登记,拿下KKR在华的第二张私募牌照。
2024年10月到2025年5月,开德高普(上海)持续出资设立了开德尚璞、开德时璞、开德云驰等10家“开德系”有限合资企业——入华近20年后,KKR终于全面铺开了战线。
如此看来,蓄力已久的 KKR 此次落子大窑,更具标记性意义。
逼走CEO的“野蛮人”
在中国市场,最为人熟知的“野蛮人”案例,便是险资宝能在公开市场举牌万科的这次恶意收购(hostile takeover)。面对王石“不接待”的明确表态,宝能仍试图拿下万科控制权,最终未能成功。这就是“宝万之争”。
给“野蛮人”带来这层含义的,正是KKR。
1987年美国黑色星期五股灾之后,生产奥利奥饼干、骆驼香烟的雷诺兹-纳贝斯克股价大跌, CEO的F·罗斯·约翰逊判断公司价值被严重低估,启动了管理层收购。
但“肥肉”也引来了门外的野蛮人,KKR半路杀出,以250亿美元价格(加上费用共330亿美元),击败现任管理层,被董事会投票选中,拿下了公司的控制权。
此时是1989年初,距离KKR成立不到13年。
虽然这笔收购的规模创下了世界纪录。但绝大部分资金其实来自贷款、过桥资金、债券等形式的融资,而抵押物是被收购的公司。KKR最初只准备了1500万美元,而最终的杠杆率则超过了90%。
这看似“白手套白狼”,但能让管理层出局,还是由于KKR给股东们开出的,是一个无法拒绝的好条件——相信这次买下大窑的也是。
当时就有人称主导这次并购的两位创始人亨利克拉维斯与乔治罗伯茨为并购之王(KKR来自三位创始人的姓氏,1987年另一位创始人杰罗姆·科尔伯格二世脱离公司)。后来,这场并购被写成了畅销书《门口的野蛮人》,又拍成了电影——“野蛮人”也由此成为金融术语。
KKR入主雷诺兹-纳贝斯克后,原CEO约翰逊自然是出局。KKR高薪聘请了美国运通原总裁路易斯·郭士纳执掌局面:减少成本、出售资产、提拔利润——这样的思路,在今天的KKR依旧。
负责大中华区的KKR合资人孙铮在本年1月就表示过:“KKR经典的投资战略就是买来一个比较复杂、主营业务不突出、特点不光显的企业,资助它梳理业务,非主营业务该关的关掉,该卖的卖掉,最终突出主营业务,成为卓越企业。”
这不是在做慈善,只是由于“卓越企业”在资本市场更值钱。
值得一提的是,郭士纳在1993年又跳槽到了IBM担任董事长兼CEO,很快启动了IBM一系列变革——包括大幅解雇员工,结束此前温情脉脉的“终身雇佣”制。
这种风格难免不是来自郭士纳“临危之际”接手雷诺兹-纳贝斯克的“野蛮人”经验。
(文首引言来自《门口的野蛮人2》;本文基于公开财务数据,不作为任何形式的投资建议)

来源:https://view.inews.qq.com/k/20250711A06FL900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