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交车运送快递包裹,公交场站变身物流快递分拨中心?很多人觉得不可思议的一幕或许很快就要实现了。
本月初,郑州公交集团与河南省顺丰速运有限公司正式签订战略互助协议,双方表示未来将把公交闲置运力、场站和人力资源全面接入快递网络,实现“1+1>2”的效果。针对互助细节,记者向郑州公交方面了解,截至发稿前暂未获得具体回复。
近年来公交行业受多方面因素影响一直处于亏损状态,甚至有地方出现因亏损导致公交短期全线停运的状况。现实上,国内大部分公交公司属于普惠性质,更大程度是为了方便群众出行,其主要收入来源同样依赖于财政拨款。可近来随着财政预算吃紧,公交公司面临前所未有的考验,“公交+物流”的探索,能否解了公交公司亏损的困局?
图片来源:郑州晚报
公交公司“跨界”送快递
据本地媒体报道,7月1日,郑州公交集团与河南省顺丰速运有限公司正式签订战略互助协议,双方将充分发挥各自资源优势,围绕城市资源整合与民生服务升级,共同探索“公交+物流+生态”跨界融合新模式。
具体而言,郑州公交在“全域线网、场站与人力资源”方面的优势与顺丰河南公司在“航空物流、智慧供应链”领域的专长,互补互惠。简言之,公交公司拥有线路、运力优势,顺丰则想着提高运输效率、低落运输成本,所以两家一拍即合。
据报道,截至2024年12月底,郑州公交运营线路361条,拥有136处公交场站。顺丰的业务则覆盖河南省18个地级市,城市覆盖率100%。同时在郑州基地共有3架全货机,运营管理支干线货车1700余辆,运输线路超3982条。
大鱼财经记者梳理发现,郑州公交并非首个“吃螃蟹的人”。根据媒体报道,湖北武汉、甘肃兰州、江西九江的公交公司,分别在今年三月、四月、六月已先郑州一步,与顺丰告竣互助。
媒体报道内容,均聚焦在三方面:引入公交驾驶员补充物流运力,就近承接社区收派件任务;选取有条件的公交场站,成为物流快递作业中心;共建数字化平台,实现“通勤+寄件+购物”一体化服务,解决城市物流“最后一公里”配送难题。
其实不但是公交线路,今年以来,顺丰还跟济南、青岛、深圳、苏州多地地铁开展互助,让包裹“坐上”了地铁。比方济南龙奥大厦服务驿站投入运营后,每天可为上千名搭客提供服务,收寄件流程也大幅简化,平均办理时间缩短至数分钟。
图片来源:“苏州市邮政管理局”公众号
郑州公交此前拟鼓励员工自主创业
现实层面,随着地铁网络日趋完满、网约车平台频繁补贴,包括郑州公交在内的多地公交公司近年来均面临着客流量下滑的困境。
记者检索到的2010年郑州公交盈亏环境显示,当年业务总收入7.4亿元,不及业务总成本11.8亿元,别的15个月财政补贴9.4亿元。近年来,亏损持续扩大,有数据表示当局补贴仅能覆盖运营成本的三成至四成,每辆公交车日均亏损超500元,按此估算,每年亏损或将上亿元。另一方面,公交公司还承担着大量的社会责任,如为老年人、学生等特别群体提供优惠或免费乘车服务。
面对巨额亏损,郑州公交积极寻求破局。公开报道显示,2024年,公司发行了两期、规模达10亿元的公司债券,试图缓解资金压力。更早的2023年年底,郑州公交曾发布了鼓励职工个人自主创业实施办法的征求意见,共27条。
《意见》中载明:为进一步缓解公司经营和资金压力……公司鼓励职工个人进行自主创业。工作满10年及以上的职工,创业期间离岗,公司保留其劳动关系,其间停发工资、奖金和津贴补助,不再享受各项福利待遇,创业期间提前终止协议,可向所在单位提出申请,批准后可提前返回工作岗位等。
上述内容发布后,引发网友热议,后郑州公交相关负责人接受采访时回应,尚在征求意见阶段,并不一定会实施,而且其并不清楚公司经营状况。之后,此事不了了之。针对此次与顺丰互助具体细节与经营环境,7月14日下午记者致电郑州公交办公室,工作人员表示会安排专人对接采访事宜,截至发稿前暂时未获得回复。
政策层面上,河南省在2024年2月出台“公共交通动态绩效评估办法(试行)”,力图从政策设计层面破解公共交通领域欠薪问题。具体来看,把“欠薪欠保问题”作为动态绩效评价主要指标,认定为C级的城市,取消当年城市公共交通领域评优评先资格,对评价为A级的城市则给予城市交通发展嘉奖资金等等,可效果有限。
图片来源:顺丰官网
公交公司的“救命稻草”?
与此同时,部分城市通过上浮票价、区间计费等方式创收。像甘肃兰州自2023年9月起执行新票价:由之前的1元票价调整为接纳单票制线路与多票制线路相结合计费方式,其中单票制线路票价为2元;多票制线路2元起,可乘坐10站,之后每5站计费0.5元。
还有不少城市顺应社会需求适时推出了“定制公交”“旅游公交”,初有成效的城市包括深圳、襄阳等地。据称,深圳通过“互联网+”模式实现了供需的高效匹配,目前大约已开通810条定制线路,覆盖全市所有行政区域。而襄阳则是精准对接了企业、学校需求,开通定制公交线路,2023年光此项收入就达7000余万元,能占到总收入的三分之一。
不外,西安公交一名不愿具名工作人员认为,鉴于各地经济与交通差异、市场需求多方面因素影响,差别城市之间定制公交的营收水平差异较大。
相比于定制公交,“公交+物流”的互助模式似乎有着更为广泛的应用场景。当下客流量降落,利用夜间停运车辆、非高峰时段车辆以及特定线路,恰好可匹配运送小件、同城急件的需求。如果未来能完全实现“通勤+寄收件”的生活场景,无疑能为居民带来更多便利,也有助于公交公司创收,有望实现居民、公交公司、物流公司、城市间的“四赢”。
前述公交行业从业人士表示,虽然“公交+物流”的模式极具想象力,可目前仍处于探索阶段,尚有多个现实问题需要解决。比如搭客对公交车同车运输快递包裹的接受程度;运输过程中人与包裹的安全保障措施;运输中若发生事故,公交公司、物流方以及司机的责任划分。她建议,应当配套建立多方监管机制,由交通、应急、邮政多个部门联合设定安全预案,同时贸易保险公司可开发与“公交物流”相匹配的保险项目。
至于公交公司能否靠此模式短期内走出亏损泥潭,前述公交行业人士持审慎态度。在她看来,新模式的创新互助可能会为公交公司暂时“止血”,但还不敷以使其整体的红利模式发生改变。而公交公司财务状况的改善,很长一段时间内仍要依赖于政策支持、多元化业务大规模落地。

记者:张博 编辑:刘玉红 校对:刘恬
来源:https://view.inews.qq.com/k/20250714A069GF00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