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里资讯

搜索
查看: 68|回复: 0

[汽车天地] 小米YU7的30万订单,到底要做几个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7-16 10:40:57|来自:中国浙江湖州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3分钟订单量突破20万台,小米YU7给出的答案,凌驾了最乐观者的预期。

6月26日,汽车圈最重要的一场发布会在北京开启,小米YU7正式公布售价:25.35万元起售。这一价格似乎比此前广泛预测的25万以下要高了一些,但已经没有人再去关注这些细节——上市3分钟后,小米YU7公布订单量破20万,一小时后,大定订单来到了28.9万台。
这一数字带给汽车行业的冲击力可想而知。


有媒体报道,此前小米汽车渠道培训定下的首秀成绩目标是“在YU7的首销活动启动后的72小时内,每个门店销售人员的目标是卖出至少40台新车。”按照当前的门店数量计算,小米给YU7定下的72小时订单目标是12万台左右。
可见,最终销量结果也远远超出了小米本身的估计。
不过,这样一场重要的发布会,所带来的信息量显然不会只有定单,除了热销这个既定词之外,我们还能从YU7和小米汽车上看到一些更有意思的东西。
合资高管“破防”,友商表现精彩纷呈

小米YU7上市后,网友们纷纷表示车企高管“今夜无人入睡”,但大部门人照旧维持住了表面的体面,深知“祸从口出”的原理,纷纷保持沉默。


不过,总有一两个实在憋不住的。东风日产三电项目开辟负责人黄照昆发布微博称:“小米YU7这3分钟大定20万台,意味着用户交车时同样要等待一年以上,任何国家都没有这种愚忠的品牌粉丝。”
这一言论很快遭到了网友的大规模诛讨,而黄照昆本人也很快删博道歉,称“我的言论伤害了广大车友的感情。”但这一道歉结果是否令网友们感到满意尚不得而知,只有一点可以肯定——东风日产因此得到了一波不太有价值的流量,让本就不富裕的电动化口碑进一步落井下石。






与雷军有着或多或少投资关系的“蔚小理”三兄弟创始人也在YU7发布前实时送上祝福,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再次发挥“强行CP”技能,称小米YU7与小鹏G7是“双7组合”,只不事后者此前被传因要避YU7锋芒而延后上市时间,虽为CP,但该有的竞争关系却不会因此而改变。
有意思的是,曾在SU7上市时大张旗鼓地出席发布会“现场学习”的长城汽车董事长魏建军此次没有与小米产生任何互动,疑似并未“续课”。过去一年中,长城汽车内部通过建立智选部门等形式开启了向新权势转型的进一步动作,但据内部人士透露,主要学习对象和挖来的人才聚焦在理想等“传统新权势”范畴。
工厂“干冒烟”,多久能消化三分钟订单?

小米YU7上市发布会后,销售们年内KPI已提前达成,而工厂真正的考验才刚刚开始,作为一家成立不到两年的车企,小米汽车目前拥有的产能是否能“撑起”如此庞大的订单量,是所有人都关心的问题。


从实际情况来看,目前小米所拥有的生产主力是北京亦庄一期工厂:当前主力生产SU7,年设计产能15万辆,通过双班制优化,实际月产能约2.8万辆(5月销量数据),但这一数字也仅能勉强维持SU7的运转,如果拨出部门产能支援YU7,则SU7的交付时间要面临再度延长的情况(目前约为5-8个月)。
小米二期工厂则是YU7产能的主力,目前已经进入投产准备阶段,按照规划最早7月可以开启生产,如果与一期工厂一样接纳双班倒等措施将产能拉满,则消化20万订单乐观预期在7个月左右。但考虑到新启动工厂不能立刻满负荷运转的情况,较为实际的估计应在10-12个月。
这与东风日产高管口中“等一年”的情况基本相符,尤其是3分钟后下定且锁单也锁慢了的的准车主们,大概真的需要做好等待一年以上的准备。


值得注意的是,本月小米刚刚斥资6.35亿元在北京亦庄拿下新地块,极有大概是为小米三期工厂做准备。另有传闻称小米或将在上海或武汉开辟新工厂,从目前的销量情况来看,这些动作都十分必要,但考虑建设周期,三期及后续工厂至少一年内不会对现有产能产生资助,至于是否会从其他车企处租借或购买现成工厂来快速提升产能,答案仍是未知数。
不过,如果不愿等待,小米YU7的二手交易市场也已来势汹汹,加价几千到万元不等,声称“可优先提车”,转单信息大量涌现。小米官方对此进行回应称“代订是假的,只有官方渠道预订”。


可以肯定的是,6月26日晚YU7的订单狂欢中做出贡献的并不全是车主,黄牛手中的订单同样可观,如何挤出泡沫,维持相对稳定健康的渠道运营,大概也是小米在开足马力为用户生产YU7前需要关注的问题。
比亚迪+广汽+日产,小米招募首批“队友”?

在小米YU7发布的第二日,三大市场的汽车股几乎呈现“万绿丛中一点红”的趋势,除了小米集团(HK:01810)在港股市场以3.6%的上涨趋势收盘,其余汽车股几乎全部以下跌结束一天的行情。


此中影响最深的是美股市场的小鹏汽车(NYSE:XPEV),跌幅高达6.51%,蔚来、理想、比亚迪、零跑、江淮等车企也各自以下跌收盘。
这与比亚迪、宁德时代等汽车、新能源板块龙头股企业在发布重大消息时呈现的趋势有所差别。以5月23日比亚迪A股、H股双双大涨为例,当天带动这一趋势的消息为比亚迪欧洲销售电动车数量首次逾越特斯拉。当日,在比亚迪的带动下,赛力斯、北汽蓝谷、长安汽车、东风股份等纷纷跟涨,汽车板块团体走强。


不难看出,与之相比,小米汽车的乐成在行业中缺少了一点“利他性”,它的热卖并未提升外界对中国新能源市场的乐观预期,甚至在其主要对手也同样是特斯拉,并已经凭实力证明了自己拥有与之一战的实力情况下,依然没有带来类似的期望。
究其原因,大概对汽车圈而言,小米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队友”和“同类”,它的特立独行所吸引的目标客户并不能成为整个行业的财富,正如排队5小时买一只labubu的人群中,大概大多数家里一件其他潮玩都没有。


勉强可以称为同类的华为,在造车这条路上一开始就选择了“结伴”,目前合作伙伴已经覆盖半个汽车圈。而当下火爆却难以承载的销量和愈演愈烈的争议也在提醒小米汽车,是时候结交更多朋友了。
事实上,这也正是昨晚发布会除了YU7上市之外的另一个重点。在这场发布会上,雷军正式公布小米汽车推出“人车家全生态”战略,以小米YU7为核心载体,通过技能协同与生态开放,构建无缝联动的智能生活体系。
首批合作伙伴包括比亚迪、广汽丰田、郑州日产,囊括了自主、合资、商用三大范畴。详细合作内容上,以广汽丰田为例,2026年量产车型铂智7将首发接入小米生态,支持小米Pad、车载音响、香氛体系等装备联动。


相比华为与车企从硬件到软件的深度合作和技能授权,小米与车企的生态合作目前更像是一场“声量+周边”的互相配合,车企开放小部门权限令小米智能家居上车,资助自家用户解锁更多使用体验的同时,也能获得小米的一波声量支持。
而小米方面也可以借此来推广汽车范畴的生态布局,与其他车企产生更紧密的联系。只管从目前来看,合作的内容还没有太多惊喜,但考虑到小米在智能家居装备范畴的强盛整合能力,未来能与汽车联动出怎样的新火花,值得我们进一步的期待。

来源:https://view.inews.qq.com/k/20250627A08QUG00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