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息来源于@卖草鞋的福尔马林,中国渔业报,苏州日报,江苏农业科学。
男子竟在北京河道发现胭脂鱼
我家附近有个污染不严重的水体,我估计每天都会想去那边晃悠,也不奢求能看到啥物种,看看水也算是放松了。博主“@卖草鞋的福尔马林”可能也是这么想的,他在7月14日前往了家附近的一个河道,他意外发现水闸关水了,整个河道都要干涸了!不少的鱼类在浅水活动,这机会可遇不可求啊!
还帽┩禁回家拿网兜,他忽然意外地发现浅水中出现了一条本不应该在北京出现的鱼类。
只见这条鱼可能只有几厘米长吧,它的身体侧扁,背部高高耸起,特别明显;其体侧有4条非常宽的黑色竖纹,贯穿身体上下,其他别的的体色则是粉色的;背鳍位置靠后,尾鳍深分叉。
虽然更多的细节不太看得出来,但已经足以判断出这是一条胭脂鱼(Myxocyprinus asiaticus)的幼体!
你可能会想:胭脂鱼不是赤色的吗?咋它的幼体颜色这么奇怪?
胭脂鱼生命的不同阶段颜色差别就是非常的大。刚从鱼卵孵化出来的它们的身体是灰白色的,压根识别不出物种1┩近们长到3~10厘米的级别,它们的身体开始呈现出了褐色大概粉色,颜色不太统一,但是体侧一定会出现黑色的竖纹,并且看似变得“驼背”。
青少年阶段的时候,它们的褐黑色纵纹就会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条贯穿头尾的深色条纹,此时的体色是也会渐渐变红,看起来又是另一个物种了。而性成熟之后,胭脂鱼就终于是我们熟悉的模样了,它们身体开始出现与名字相配的艳丽胭脂红,那条贯穿头尾的深色条纹可能会消失大概变成深赤色,总之就不那么明显了。
这鱼怎么会出现在北京?要知道历史上就没有胭脂鱼分布于北京旷野的记录啊!
有一个网友表现没啥稀奇的,他说就是北京渔政放归的,而且年年都放生,北京的户外河里特别多。
这个说法是真的吗?
真的是渔政放归的?
根据我去查找的信息,并没有北京的渔政部分目前并未主导或参与在北京本地水域放归胭脂鱼的活动的新闻报道。人家渔政部分肯定是知道胭脂鱼不适合在北京生活的。
胭脂鱼是我国特有的淡水物种,属于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其主要分布于长江流域,及福建闽江,尤其是长江上游金沙江、岷江的急流浅滩情况。这些水域的水温常年为13–24℃,是胭脂鱼最适应的温度,虽然胭脂鱼也能短暂耐受0~41℃的短期波动,但恒久低于6℃或高于34℃时就会直接嗝屁。
而北京冬季水温常低于0℃且持续数月,冰封期水体溶氧骤降,远超胭脂鱼生理耐受极限。
胭脂鱼需在急流浅滩的砾石上产卵,且依赖春季洄游至长江上游的习性。北京是没有类似的自然急流情况来满足它们的繁殖需求的。
这些信息渔政部分不可能不知道。
倒是有几则北京渔政部分联合多部分开展专项行动,查处市场、餐饮场所非法生意业务胭脂鱼等保护物种的新闻,比如2004年曾查扣市场非法销售的胭脂鱼并移送救护中央,但确实都是没有提及放归本地水域。
科学放流胭脂鱼的活动都集中在长江流域,目前全国性胭脂鱼增殖放流均由长江沿线城市主导。
咋出现的?
不是相关部分放流的,那这鱼是怎么出现在北京河道里的?显然就只剩下平凡人放生这种可能性了,大部分网友也都是这么认为的。
但是胭脂鱼作为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怎么会被平凡人放生?
其实胭脂鱼的保护等级是仅限于旷野的种群的,早在20世纪70年代,我国就开始研究胭脂鱼的人工养殖了。此举的目的最早是要探索胭脂鱼是否存在商业价值,但很快胭脂鱼的数量大幅降落后,研究胭脂鱼养殖的重心就变成了保护胭脂鱼种群,人工种群核心目标是补充旷野资源。
随着人工繁育技能的持续突破与完善,胭脂鱼苗种规模化生产能力显著提升。在我国该物种原生分布区域,相关机构已系统性开展自然水域增殖放流活动。与此同时,超出生态恢复所需的剩余苗种正逐步转向商业化养殖应用。
目前湖北、四川、广东等长江流域及南方多省均有养殖户进行产业实践。市场上对胭脂鱼的消费需求主要是作为观赏宠物的饲养,似乎没啥人想要吃胭脂鱼,这一特殊需求结构直接制约了整体养殖产业规模的扩张。
总之平凡人也是能买到人工养殖的胭脂鱼的,以是就可能出现胭脂鱼被放生的情况。
来源:https://view.inews.qq.com/k/20250718A03S3C00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