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中国一样,今年夏天,北半球许多国家也都在经历高温的“烤”验。
气候变化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威胁人类康健与社会运转。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在前不久就表态说,地球正变得越来越热,越来越危险,没有哪个国家能够幸免。极端高温,越来越成为一场全球危机。
多国遭遇极端高温
过去两年来,全球平均气温升幅已经打破了《巴黎协定》设定的1.5℃升温控制目的。根据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第六次评估报告,这意味着北半球夏季将更频繁出现40℃以上的高温,热浪持续时间也将延长50%。过去几年,欧洲、中国、美国等主要地区的气温趋势正在印证这一预测。
就此,天下气象组织发言人纳利斯表示,今年初夏酷热的天气,给北半球大部门地区带来了足以危及生命的高温,而且随着全球变暖的持续,人类将更频繁面对雷同的高温,甚至是比现在更严肃的环境。
7月10日,游客在日本大阪世博会园区内游览参观。近日,日本多地出现高温天气。日本气象厅和环境省向多地发布“中暑警戒警报”,提醒民众留意防暑(来源:新华社)
在日本,根据日本气象厅7月10日发布的天气预报表现,除冲绳外,整个日本16日起将出现“明显高温”。而日本6月的月均气温刚刚创下1898年有记录以来同期最高。
7月13日,韩国首尔松坡区,市民在可乐洞农产品批发市场购买西瓜。受高温天气影响,韩国农产品价格上涨,西瓜、白菜价格在过去一周上涨超过20%(来源:视觉中国)
在韩国,由于今年高温天气出现早、持续时间长,该国5月20日至7月6日高温相关病症就医人数同比激增83.2%。据韩国媒体7月13日报道,热浪推高白菜、西瓜、萝卜等农产品价格,一个西瓜均价迫近3万韩元,约合156元人民币。
在西班牙,据埃菲社当地时间7月14日报道,近两个月内,高温天气已导致西班牙1180人死亡。同时,今年5月16日至7月13日期间,西班牙共发布了76次高温红色预警。而去年同期,西班牙未发布高温红色预警。
在俄罗斯,这个7月,一场前所未有的热浪席卷了其首都莫斯科——俄罗斯福博斯气象中心首席气象专家季什科韦茨指出:“莫斯科刷新了122年来的高温纪录。在全俄展览中心测得气温为34.6摄氏度,而在市中心巴拉丘格则高达36.1摄氏度。此前1903年的旧纪录已不复存在。”
7月11日,俄罗斯莫斯科高温持续,民众涌向历史悠久的红场及周边地区,在装饰性喷泉和降温站附近纳凉(来源:视觉中国)
莫斯科国立教诲大学医学系内科教授奥克萨娜·皮沃瓦罗娃指出,这种非常高温对康健构成严肃威胁,尤其是老年人、儿童、孕妇、慢性病患者以及户外工作者。
斯洛文尼亚环境署则于近日表示,该国刚刚经历了有记录以来最酷热、最干旱的6月,当月降水量仅为1991年至2020年同期平均值的24%。斯洛文尼亚农林商会警告说,干旱正严肃影响全国农业生产,牲畜养殖已因饲料短缺陷入困境。由于森林中食物匮乏,野生动物到林区外觅食。
同时,受高温干燥天气影响,希腊、法国、西班牙、美国等多国发生野火。土耳其政府7月6日发布的数据表现,过去10天该国发生了761起野火,导致大量房屋受损,数以万计民众被告急疏散。西班牙首都马德里附近7月17日爆发野火,浓烟笼罩这座高温下的城市,不少住民叫苦不迭。当天下战书,该市天空出现橙色,浓烟弥漫。
近期,热浪继续炙烤美国西南部地区,多个城市刷新高温纪录。本日美国网站日前报道说,破纪录的高温已渐成常态,致使电网承压,道路拥堵加剧,急诊室人满为患。
多种因素共同造成
那么究竟是何原因导致今年入夏以来热浪“炙烤”北半球多国?众多专家将“热穹顶”效应归为原因之一。
“热穹顶”是指高层大气热高压在一段时间内停滞不动,高压与附近低压之间的大气环流形成了稳定的雷同“穹顶”的形状,高压像个罩子一样把热氛围盖在热浪发生地区,同时阻止了冷氛围进入。靠近地面的低层氛围被地面加热后,在“热穹顶”里上升,但是由于上层是高气压,又被高气压压回地面。这样,“热穹顶”里的温度越来越高,从而引发热浪或超级热浪事件。“热穹顶”内会发生高温、少雨、氛围污染等现象。
另有多国专家表示,热浪可能由多种因素引发,但气候变化在其中扮演关键角色,导致极端高温的发生频率、强度和持续时间不断增长。
科学家们多年来一直疾呼,如果没有全球变暖,一些极端热浪本不可能发生。“大气中温室气体的增长导致气温升高和热浪频发,这一物理过程是众所周知、简朴明了的。”天下天气归因项目负责人、气候科学家弗雷迪·奥托表示。她强调,“如今出现的每一次热浪都比没有人类引起的气候变化时更加炽热。”
克罗地亚萨格勒布大学气候专家米尔科·奥尔利奇接受当地媒体采访时也表示,气温不断上升的原因很多,但最重要的就是人类活动导致的全球变暖。人们将越来越频繁、强烈地感受到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包罗高温、干旱、火警、洪灾等。
7月17日,美国纽约持续出现高温天气,曼哈顿哈莱姆区,一名行人和一条狗在打开的消防栓流出的水中降温(来源:视觉中国)
而更令人警惕的是,原本彼此独立发生的高温事件,如今因气候变化变得越来越频繁地同时出现。在北半球的夏季,这种同步爆发的现象尤其明显,加剧了大范围社会与生态系统的压力。
根据天下天气归因组织、气候中心和红十字气候中心的联合研究,在2024年5月至2025年5月期间,全球195个国家和地区经历的“极端高温天数”是历史平均程度的两倍。约40亿人,即全球一半人口,在这段时间内平均经历了30天以上的极端高温天气。
“气候变化正在杀人。”帝国理工学院格兰瑟姆研究所的康斯坦丁诺迪斯博士直言,“即使全球升温只有1.3℃,也已带来巨大冲击。如果升温到达更高,其结果将更加灾难性。”
7月11日,西班牙卡塞雷斯,一架INFOEX直升机在阿利塞达附近的山火地区洒水(来源:视觉中国)
多措并举适应气候变化
天下卫生组织指出,持续的高温天气可能引发脱水、中暑、肾损伤,加剧心血管、呼吸道等相关慢性疾病造成的康健风险,因此个人肯定要做好防护,尽量远离高温环境,保持室内和身材凉爽并及时补水,一旦出现不适及时就医。
与此同时,专家指出,除了对人体康健构成威胁,高温还会对农业、林业、旅游、金融、交通等诸多社会经济范畴产生不利影响。
面对高温来袭,各国政府纷纷发布警报、指南等提醒民众留意防护。
马来西亚马来亚大学公共卫生专家何志伟等学者在当地媒体上呼吁重视综合考量气温、湿度、风速等对人体影响的“热力指数”,因为该指标更能准确反映高温对人体康健的实际威胁。
面对热浪引发的菜价上涨,韩国政府已推出一系列稳物价措施,并向市场投放储备白菜。
曾在世卫组织工作多年的英国知名公共卫生专家约翰·阿什顿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人们必须开始采取补救措施来应对气温上升,包罗水资源管理、绿化空间、大规模植树造林、为城镇提供遮阴、建筑改造等。
7月9日,卡塔尔多哈,人们走过位于乌姆阿尔塞尼姆公园内、天下上最长的户外空调步道(来源:视觉中国)
为缓解高温压力,卡塔尔正将“降温”纳入城市发展体系。位于多哈市区的乌姆西尼姆公园是最具代表性的工程之一。该公园拥有户外空调步道,步道地面下隐蔽着复杂的管网系统,在酷热之下营造出一条清凉通道。这项工程并非孤例。近年来,卡塔尔在多地探索建设“空调街区”,尝试在酷暑中为民众打开一条条“可呼吸的通道”。
而在法国,面对热浪席卷,围绕是否应当大力推广空调,举国上下掀起了一场全民辩论——法国极右翼领导人玛丽娜·勒庞呼吁在全国范围推广空调,优先覆盖学校、医院和养老院。她批评政府让普通民众“在高温中煎熬”,认为空调能“拯救生命”,责怪精英阶层享受空调的便利,却限制公众的使用;法国生态部长阿涅丝·帕尼耶-吕纳谢则反驳称,空调会加剧城市热岛效应,增长碳排放,与欧盟的减排目的相辩论,主张通过建筑隔热改造和城市绿化等方式降低气温,避免对空调的依靠。
7月2日,法国巴黎,人们在喷雾装置旁纳凉。法国、西班牙、意大利等欧洲国家持续遭受破纪录热浪侵袭,面临极端高温、风暴、火警,甚至出现死亡病例(来源:视觉中国)
这一争论反映出正在经历越来越频繁高温压力下的欧洲,同时面临能源危机和碳中和目的的双重挑战。
对此,欧美同学会北欧零碳委员会主任李勇表示,“欧洲关于空调的争论目前来看只是全球气候适应的局部性问题。但面对来势汹汹的极端天气,人类已然不能再等。全球必须团结起来,加速剔除各种不利于国际气候合作的政治性干扰,共同构建绿色低碳节能技术与装备的交流与合作,加速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步伐。”
(海报新闻编辑 石慧 综合整理央视新闻、新华社、澎湃新闻等)
来源:https://view.inews.qq.com/k/20250719A0284K00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