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里资讯

搜索
查看: 48|回复: 0

“捆绑法戒吃手”太危险 宝宝吃手真的需要戒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9 小时前|来自:中国广东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长沙晚报7月19日讯(全媒体记者 徐媛 通讯员 王宋明)“医生,快看看我的孩子,手指肿得像萝卜,还发黑了!”近日,湖南省儿童医院皮肤科诊室里,一对年轻父母抱着怀中哭闹不止的女婴乐乐(化名)向医生求助。原来,乐乐常常将手指含在嘴里吮吸,家人觉得不卫生,担心影响牙齿发育,在网上看到“捆绑法能快速戒吃手”,便网购了弹性绷带。接诊的副主任医师罗鸯鸯提示,弹性绷带看似宽松,家长也执偾将孩子右手松松缠绕了几圈,但绷带会随孩子活动越勒越紧,长时间捆绑极易导致局部缺血性坏死。这次若延迟松解绷带,局部缺血性坏死大概蔓延至指骨,严重环境下大概需要手术截指。
  乐乐送医时,右手第二指肿胀更加、指腹紫黑。医护职员查抄后,为其做臭氧水疗,扫除坏死组织,红光照射消炎消肿,再用促生长、促循环及抗感染药物。换药后乐乐伤口明显好转。罗鸯鸯提示家长,因为婴幼儿无法表达疼痛细节,要细心观察乐乐手指颜色、温度和肿胀程度,通过孩子的哭声和肢体反应判断恢复环境。“最关键的是恢复局部血供,但婴幼儿组织修复能力虽强,坏死区域的皮肤愈合仍需2至3周的时间。”罗鸯鸯叮嘱,治疗期间需严酷防备感染,每天换药时都要小心翼翼,避免触碰脆弱的新生组织。
  “婴幼儿吃手不是错,其行为背后藏着发展密码,吃手是婴幼儿感知世界的正常方式。”罗鸯鸯介绍,0至1岁是口腔敏感期,孩子通过吮吸、啃咬探索物体,吃手能给他们带来安全感,还能促进口腔肌肉发育和神经协调。只要保持手部清洁,吃手是完全无害的,多数孩子到2至3岁会自然消退。
  事实上,家长对“吃手危害”的担心多源于误解。网传“吃手会导致牙齿畸形”并无科学依据,只有持续到学龄前且力度过大的吃手行为,才大概轻微影响牙齿分列;而“不卫生”的问题,只需勤给孩子洗手就能解决,远不必采取极端手段。“真正需要干预的,是孩子因焦虑、孤独而过度吃手的环境。”罗鸯鸯举例,若孩子只有在陌生环境或父母离开时才疯狂吃手,大概是缺乏安全感的信号,此时家长应多拥抱、陪伴孩子,而非制止行为本身。当孩子吃手时,可通过摇铃等玩具转移注意力,或轻轻握住孩子的手做被动操,用温和的互动替代强硬的阻止。
  近期,湖南省儿童医院接诊多例因“纠正吃手”导致的意外伤害,包罗手指被橡皮筋勒伤、戴手套引发过敏等。大多数伤害都源于家长的“急于求成”,却忽略了婴幼儿身体的脆弱性。弹性绷带、橡皮筋等物品,本就不适合用于婴幼儿身体束缚,家长在采取任何干预措施前,都应先问三个问题:是否会伤害孩子?是否有科学依据?是否有更温和的方式?罗鸯鸯发起,当家长对孩子的行为感到困扰时,可通过正规医疗机构获取专业引导,而非轻信非专业人士的“经验之谈”。对婴幼儿来说,“不伤害”永久是第一位的,比任何“纠正习惯”都重要。
【作者:徐媛】 【编辑:肖娟】
长沙晚报社版权声明
关键词:
>>我要举报


来源:https://view.inews.qq.com/k/20250720A02ML900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