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里资讯

搜索
查看: 74|回复: 0

俩“无印良品”,到底谁抄谁?

[复制链接]
发表于 6 小时前|来自:中国广东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持续24年的无印良品商标争取案再起波澜。
近日,最高人民法院做出裁定,维持了中国企业“无印良品”商标的合法有效注册状态。
近年来,“无印良品”因其较为独特的风格备受消耗者推崇。但鲜有人知晓,这种门店其实有两个不同的版本,分属两家独立的公司。
此中一家是日本的株式会社良品计画(下称良品计画),另一家是国内企业北京棉田纺织品有限公司(下称“北京棉田”)。
此次行政诉讼案虽在商标确权上作出定论,但两家公司的诸多纷争是否就此偃旗息鼓尚无定论。
[img=1080,auto]https://inews.gtimg.com/news_bt/OBDz9xCzZ7u-SD9VFwQHTH7nhDiuPt-el7QGS7SuAZOVAAA/0[/img]

北京的MUJI无印良品门店与无印良品Natural Mill门店。左图源:视觉中国;右图摄影:中国新闻周刊 梁婷婷

持续二十多年的商标争取战

此次诉争商标为第1561046号24类的“无印良品”商标,商品范围包括毛巾、棉织品、地巾、枕巾等,目前属于北京棉田。
此次诉讼中,良品计画指称北京棉田对该商标的申请注册,构成“以欺骗或其他不正当手段取得注册商标”,以及“以不正当手段抢先注册他人已经使用并有一定影响的商标”等,其最终诉求是宣告该商标无效。
但良品计画主张的这些观点均被最高人民法院以“不能证明”“缺乏事实依据”等予以驳回,并进而驳回其再审申请。这也意味着良品计画在这场商标争取中再次受挫。
良品计画于1980年在日本成立,其品牌“无印良品”是指“没有名字的优良商品”,1991年在中国香港开设中国第一家门店,之后在中国以OEM(代工生产)的方式委托生产商品。
2005年良品计画中国大陆首家店肆开业,至本年6月已开设了共414家门店,覆盖中国大陆的81个城市。
北京棉田成立于2000年,目前对外共投资12家公司,均成立于2011年之后。此中,6家公司名称中带有“无印良品”或“无印”字样。
据北京棉田董事长马涛公开先容,目前北京棉田持有的无印良品品牌主要经营家纺领域,在互联网有将近300家门店,线下门店有200多家,2024年在家纺领域有40亿元的商业规模。
此次引发诉争的“无印良品”商标,其最早由海南南华实业贸易公司(目前已注销)于2000年4月6日提出申请,次年获核准注册,直到2004年转让给现在的主人北京棉田。
当时良品计画在海外经营“无印良品”品牌多年,正欲向大陆扩展商业版图,这一商标注册申请动态引发其高度关注。2001年4月26日,良品计画针对该商标提出贰言申请,自此拉开双方商标争取战的大幕。
三年之后的2004年,商标局作出裁定,对该商标的申请注册予以核准。良品计画天然不服,继续向原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评审委员会(下称“国家商评委”)提出贰言复审申请,但依然未能改变结果。
之后的多年中,良品计画发起多轮行政诉讼,试图推翻上诉裁定,但均遭到法院驳回。据此中一份判决书,法院认定良品计画提供的证据只能证明2000年4月6日之前“无印良品”商标在日本、中国香港地区等地宣传使用及知名度情况,并不能证明该商标在中国大陆境内相干商品上的实际使用情况,并具有一定影响。
另一方面,良品计画试图以“连续三年不使用”为由申请撤销该商标。但这一进程也不顺利,经历了国家商评委、行政诉讼两个阶段,这一撤销诉求最终没能实现。
天眼查信息显示,目前北京棉田有1000多条商标信息,此中有681项为“已注册”状态。这些注册商标中,“无印良品”字样的商标均集中在第24国际分类下。
在第24国际分类下,良品计画2007年至今共6次以“无印良品”提出申请,但均未能成功。
值得一提的是,良品计画在此前行政诉讼中,一度指称北京棉田曾向其高价转让该诉争商标未果,试图以此证明北京棉田占有该商标带有一定恶意。
中国新闻周刊接洽良品计画试图了解该事件详情,但对方对此未做有效回应。后又多次拨打北京棉田公开电话,但无人接听。
商标确权背后的真实商战

这一时期的北京棉田也在针对良品计画拥有的商标采取行动。
相干资料显示,北京棉田曾以“连续三年不使用”为由,针对良品计画持有的第4471276号(国际分类36)、第4471277号(国际分类35)“无印良品”提起商标权撤销程序。
但其诉求同样未得到满足。国家知识产权局最终仅对这两项商标在部门服务中的注册予以撤销,在其余审定服务上予以维持。这两项商标依然保存在良品计画手中。
天眼查信息显示,良品计画目前有875条商标信息,此中显示为“已注册”的有626条。其已注册的商标中,包括96个“无印良品”商标,除第24国际分类外,几乎涵盖了全部的国际分类。
换言之,“无印良品”商标经历了两家公司几番交手,已经形成这样一种格局:北京棉田独占第24国际分类,可用于毛巾、棉织品、地巾、枕巾等产品;而良品计画在这一分类之外的其他领域,享有广泛的商标权。
中国裁判文书网本年5月披露的一份判决书显示,2022年,良品计画一方以商标侵权、不正当竞争等为由,对北京棉田及其旗下两家公司、某购物广场发起民事诉讼。
该案中,良品计画持有的第35分类下第4471277号商标权成为认定几家被告构成不正当竞争的关键。
法院认为,北京棉田旗下两家带有“无印良品”字号的公司,使用“无印良品”字号对外进行招商加盟,在开设的线上、线下店肆提供的零售服务中大量不规范使用“无印良品”标识等行为,容易使相干公众误认为其与良品计画存在特定接洽造成混淆。
以及结合北京棉田一方在2000—2019年期间围绕“无印”“良品”“企划”等关键词申请了大量商标,还将时事热点中的关键词“每日优选”“江南STYLE”申请商标的行为等,法院据此认为北京棉田旗下两家公司将“无印良品”作为企业字号使用的目的,更多的是为攀附当时已有一定影响力的无印良品(上海)商业有限公司的企业字号,和“无印良品”零售服务名称的知名度。
最终,法院判决北京棉田旗下涉诉两家带有“无印良品”字号的公司改名,之后北京无印良品投资有限公司更名为北京棉田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北京无印良品家居用品有限公司更名为北京无印工坊科技有限公司。
而这类案子不外是两家公司“恩怨”的冰山一角。以双方公司名称为关键字在中国裁判文书网上联合搜索,收录的裁判文书共有57篇,时间跨度从2014年至今,这些诉讼案由多集中于商标行政授权确权、商标侵权、不正当竞争等纠纷,双方在诸案中的身份互有控辩。
如何保障消耗者权益

两家公司激烈商战背后,受损最大的无疑是无辜的消耗者群体。
由于二者的店肆装潢风格、服务形象、贩卖品类、网店logo等高度雷同,不少消耗者对其难以区分。在网络社交媒体上,对双方的抱怨声屡见不鲜,“到底是日本品牌还是中国品牌”“谁是正品谁是盗版”“傻傻分不清”……
针对此次“无印良品”商标诉争,北京棉田委托诉讼代理人、北京炜衡律所合资人丽芳向媒体表现:“(现在)店肆的名称但凡全是中文‘无印良品’的,不管是简体字还是繁体字,都是(北京)棉田。为了增长区分度,部门线下店加Nature Mill的英文……日本公司(指良品计画)只能使用MUJI,不可以或许单独使用无印良品,这是现有的秩序。”
良品计画代理律师上海锦天城律师事务所高级合资人戈侃向中国新闻周刊表现:“除第24类商品之外,良品计画在中国使用‘无印良品’商标不受影响。良品计画及其关联公司在中国线上线下门店均使用‘MUJI无印良品’作为店肆名称、招牌,也请消耗者予以识别。”
从消耗者的利益立场出发,北京德恒律师事务所合资人、律师吴昕栋向中国新闻周刊分析表现,从商标法、反不正当竞争法、民法典等法律规定的角度看,两家公司均承担着避免混淆、保障消耗者知情权的任务。
具体而言,北京棉田作为第24类“无印良品”商标权利人,应严格在审定商品范围内规范使用,不得超出毛巾、棉织品等种别,不得使用容易引起消耗者误解的词汇等,避免利用近似性攀附商誉,在线上线下店肆、商品包装及宣传资料等方面,明确标识其“无印良品”品牌与日本良品计画“MUJI无印良品”的区别。
而良品计画在第24类商品上无“无印良品”商标权,使用时需通过“MUJI 无印良品”等组合标识明确区分,在商品包装、门店及电商页面显著标注品牌来源,主动说明与北京棉田商标的区别。
吴昕栋强调,二者均应遵循诚实信用原则,通过清晰标识、主动提示等方式划清界限,这既是商标法、反不正当竞争法的要求,也是保障消耗者知情权的核心任务。
作者:张宇轩(zhangyuxuan_press@foxmail.com)
编辑:余源


来源:https://view.inews.qq.com/k/20250803A04I3000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