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息来源于@星期七,Cleveland Clinic,Healthline,npadata。
对动物的生理性恐惧
不少人对一些动物会产生生理性恐惧,看到这些动物就会引发心跳加速、出汗、颤抖、恶心甚至尖叫!比蛇、虎之类危险性很高的动物产生恐惧没啥稀奇,然而有时候这些动物没啥大不了的,就比如说田鸡、鸡、蟑螂等等。
为什么他们看到这些看似安全的动物还是会害怕?
目前有一个假说以为,人类的大脑深处有一套古老的生存预警系统,它的核心任务就是快速辨认潜在威胁以确保生存,自然就会对蛇、蜘蛛这类生物在人类漫长的进化史中确实常常带有剧毒或构成威胁物种更加警惕,这算是一种生存优势。
但田鸡和鸡不至于造成多大的威胁,有些人却依然害怕,这大概率是后天形成的。恐惧并非完全天生,后天学习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如果这个人小时候发现自己认识的人很畏惧某种动物,那可能会将这种恐惧给模仿和内化了。也可能是社会普遍存在的负面评价影响了个人。
童年的阴影也是重要因素,一个看似微小的负面事件可能在特定情境下留下深刻烙印。我以前真的很怕田鸡,具体原因到现在我都还记得,就是一个阿姨说要抓田鸡给我玩,我当时以为是“田里的小鸡”,就很开心!效果第二天她拎着一只田鸡举到我面前,我当时幻想瞬间破裂,忽然就生出了巨大的恐惧,直到我现在干了这个动作,不得不看到田鸡的图片和视频后,我才慢慢降服。
说这么多是为了干啥?是想告诉大家不要觉得别人怕什么动物很矫情,因为你不能确定他经历了什么。不能共情没关系,但千万不要冷嘲热讽。
本日要讲的这个事情中的女子就可能对爬行动物有生理性恐惧。
水池发现大量长瘤的红色蜥蜴
2025年7月1日,IP地点为云南的博主“@星期七”在某处水池看到了数量不少的奇怪蜥蜴。
只见这些确实蜥蜴长得相当古怪,它们的皮肤粗糙充满颗粒和巨细不一的疣粒。最显著的特征是沿着头部后方、背脊两侧直至尾部,排列着两列醒目的圆形的橘红色疙瘩,它们镶嵌在暗褐色的基底上,看起来像披着一身疙疙瘩瘩的“铠甲”。除此之外看着形态确实接近普通的蜥蜴,不过整体更粗短,另外四肢和头部也是橘红色的。
博主随后将镜头转到了水池的另一面,发现这里居然也是有数量不少的这种怪蜥蜴,它们同样拥有古怪的警示色,给人一种引人注目又暗藏危险的感觉。而且细看会发现这些蜥蜴身边的水中有大量的玄色蝌蚪,局面就很神奇。
博主见状相当害怕,她视频的配文表示:“老天爷,太害怕了,汗毛翻………”
网友看到后建议博主这样不认识且奇怪的动物就不要乱碰了,不是有剧毒就是保护动物!
毕竟是什么动物?
果然很快有网友就认出了这个动物,他们表示这是红瘰疣螈(Tylototriton verrucoosus Anderson),是国家重点保护二级野生动物!似乎以前非常常见,但现在变成了保护动物。网友表示表示这种动物没有药用价值,不值钱。
可是如果真的没价值,怎么会变成保护动物?我们知道大多数保护动物都会被人类偷猎,难道红瘰疣螈真的是情况变化导致?有个网友却表示他小时候吃过这个动物,吃了能治尿床,这不就是其具有药用价值的证明吗?
红瘰疣螈数量降低的核心原因依然还是人类导致的。它们仅仅分布于中国云南及周边海拔1000-2400米山区溪流、稻田和林缘,栖息地本来就很少,效果人类进行山区开发导致丛林破坏与湿地缩减,直接压缩其栖息地,而干旱等气候问题更使野外生存条件恶化,导致它们的数量快速下降。
而红瘰疣螈并非没有药用价值,人们以为将它们干制后,就变成了俗称“红蛤蚧”或“娃娃蛇”的中药材,被以为可以补肺益肾、平喘助阳,用于虚劳咳喘、肾虚阳痿及泌尿系统疾病,难怪上面那个网友说了治尿床,有没有效不知道,但确实有这个说法。
另外它们长得确实很特别,因此在观赏宠物市场也有肯定的需求。
多重压力下,红瘰疣螈也就陷入濒危了,保护升级成为一连种群的必然措施。
它们有毒吗?
说了半天这个信息点都没提到,虽然它们被以为可以入药,但着实还真的是有毒的。
它体表醒目的橙红色不是装饰,而是很常规的警示色它们身上的橙红色瘰粒是毒腺聚集区,当受到威胁时,红瘰疣螈会通过紧缩肋骨挤压毒腺,释放毒液。这些毒素成分主要为3-60kDa的多肽与蛋白质,能引发剧烈炎症甚至神经系统症状。
对野外捕食者而言,确实是非常恐怖,甚至足以毒死家鼠,但这种毒素对人类却无害,而且通过酒炙、烘干等炮制本领,或是配伍其他草药可中和,使得毒性被控制或减弱,从而发挥药效。
这些只是已知的信息点跟大家科普一下,它们作为保护动物,任何擅自捕捉、利用都是违法的!
来源:https://view.inews.qq.com/k/20250809A02IWK00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