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里资讯

搜索
查看: 101|回复: 0

教师晒暑期旅游照被投诉,家长质疑是否补课收入?教育局否认

[复制链接]
发表于 昨天 07:35|来自:中国广东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那张洱海的日出照,终究没能留在朋友圈。一位老师暑假的足迹,成了家长眼中“不干净收入”的证据。家长到教育局举报:“中学某老师月薪几千块,哪来的钱旅游?肯定补课了,盼望教育局查一下!”教育局查了个底朝天,结果清清白白:涉事老师一家3口12000多元的旅游费,老师从自己工资中掏出来的。可学校还是发了通知:老师们,朋友圈悠着点晒




这通知像块石头,砸进了本就浑浊的水塘。评论区炸了,炸出教师们最憋屈的一样寻常。
有老师自嘲:现在喝碗一块钱的粥,都得先四下张望,怕被人说“老师也配下馆子?” 有人苦笑:辛苦十年,房子还是梦,可当年咬牙贷款买辆车,亲戚邻居那眼神,仿佛这车是偷来的,“当老师的都能买车了?”。更荒诞的是,有老师暑假摆个地摊想贴补家用,竟被举报“有损光辉形象”,教育局真就勒令停了。原来老师不光要会教书,还得会“装穷”。



朋友圈成了雷区。江苏的王老师默默删光了几年徒步的记录,只由于曾有家长质问:“周末玩这么野,能教好孩子?”云南的李老师再不敢分享女儿弹钢琴拿奖的厦悦,怕被扣上“不务正业”的帽子。

办法总比困难多?行,那就弄两个微信号!一个专门对付工作,加家长?行,但必须“仅聊天”,生活号彻底锁死。有老师无奈:现在发朵路边的小花,都得配上“带学生研学拍摄”的说明,不然心里发毛。晒点阳光,怎么就成了恶行?还不是有些人戾气太重了。


举报者的心思,评论区也扒得透亮。像极了村里那个眼红的邻居,见不得别人家姑娘买了车,逢人便嚼舌根:她是不是有什么不合法营生?仿佛只有这样才能证明自家孩子不是没出息。有人就是见不得老师“过得比我好”,那点藏在键盘后面的嫉妒,瞬间就能披上“正义”的外衣——“晒照?显摆!” 更有人理直气壮地喊:老师凭什么有带薪长假?寒暑假是给学生的!老师就该关起来培训、考核、备课!全然不顾老师每天天不亮就到校,深更半夜还在批改作业,农村的班主任更是24小时待命,电话不敢关机的现实。寒暑假那点喘气,成了某些人眼中的老师的“原罪”。





这股戾气,伤的是教育的根。一位地理老师讲世界地理,讲到美国黄石公园,学生满眼怀疑:“老师,您去过美国吗?” 他只能摇头。没亲眼见过黄河奔涌,怎么让孩子懂“黄河之水天上来”?没亲手触摸过敦煌的风沙,怎么带学生感受“大漠孤烟直”?当老师的生活被压缩成一片灰白,讲台上的知识,又能剩下多少色彩和温度?把老师锁进“无菌室”,教室里只会剩下干瘪的标本。




幸好,嘈杂中也有清醒的声音。有家长站出来说:我巴不得老师假期去旅游散心!老师有好身体、好心态,才能好好教我的孩子!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有见识的老师,才是孩子真正的领路人。有人呼吁尊重《教师法》赋予的权利,更有人提醒:去看看教师那比平均线短一截的寿命吧,那点假期,真不算什么特权。昨天,熊丙奇站出来说,如果老师都旅游不起,都遭举报“哪有钱旅游”,何谈让老师成为最令人倾慕的职业?



那张引发风波的洱海日出照,最终还是消失了,酿成朋友圈里一个沉默的灰色方块。它像一块墓碑,祭奠着一种叫“自在”的东西。当老师们发朵花都要思前想后,分享一点生活乐趣都大概引来审查,我们失去的,远不止几张照片。我们正在亲手,把讲台上那些鲜活的灵魂,一点点风干。 这代价,最终会由谁来付?



你认为老师的私生活被公众围观监督举报,最终是害了谁?欢迎留言讨论。
(图源网络,图文不相关,侵联删)

来源:https://view.inews.qq.com/k/20250812A04F2800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