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里资讯

搜索
查看: 629|回复: 0

杨倩想吃的油焖大虾,曾经馋哭了一代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8-11 12:17:24|来自:中国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大概还有十天,杨倩就能吃到妈妈做的油焖大虾啦。

自从她摘得两块金牌之后,那两天整个微博的氛围都变甜了,大家发现这姑娘实在太神奇了:


从小就有射击天赋,没事带着小朋侪去摊上拿枪打气球赢洋娃娃,赢得老板都要哭;


厥后开始气步枪练习,效果练跪姿愣跪那儿睡得呼呼的(教练:这是多么强大的心脏啊)


去打比赛,裁判表扬了一句“打得不错”,就拉着人家裁判谈天聊个没完……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这是什么绝世小可爱哇!

厥后,又有一件事萌到了大家——记者会上,人家问她最想吃什么(好像总是我国记者爱问这个啊喂),姑娘一秒眼睛就亮了:妈妈做的油焖大虾!

杨妈妈一听:“管够!”第二天就去菜市场采购啦,摊主大叔一高兴,当时就要给免单。


满脸姨母笑的大家,一秒回到了小时候:过生日、考好了、家庭聚餐,爸妈好像也爱做油焖大虾犒劳我们。


毕竟,在我们小时候,油焖大虾可是了不得的菜呢!

日食记




饱弟记得小时候看过一部剧,一位老大爷要昏过去,眼看有缓不过来之势,身边的小伙子问大爷想吃点什么,大爷用末了的力气吐出四个字:“油焖……大虾……!”


具体哪部剧早已记不清了,但整个童年,饱弟都是在“油焖大虾yyds”的氛围里过来的。


当年看《我爱我家》,二叔贾志新揣着六千块钱下馆子,一家人抡圆了点菜,贾志国鼓起勇气,点了两只五十块钱的油焖大虾。

《我爱我家》

对国家正科级干部贾志国而言,即便曾经检查过中国大饭店的饭菜质量,油焖大虾,依然是他对山珍海味的最高想象。


比及了《家有儿女》的年代,哪怕刘星家的伙食是公认的土豪,妈妈做一次油焖大虾,也足够仨小孩高兴老半天的。

《家有儿女》

至于当时电视机前的小饱弟,对饭店里吃油焖大虾的记忆,也不是很深刻——小时候实现大虾自由的家庭才多少哇。


马未都老师,算吃过见过的吧?他三十岁前,油焖大虾也就吃过有数的两回。


当年他照旧中国青年出书社的编辑,去著名的森隆饭庄,点个冬菜鸭子就到顶了。像古画鉴定泰斗徐邦达先生,从小阔到老,那才下馆子顿顿吃大虾呢。


至于莫言老师,大概年轻时就被油焖大虾的传说灌满脑海:


他当年在山东高密,同村有个女社员,丈夫在青岛当海军,这位大嫂每次探亲一返来就说青岛好吃的,“油焖大虾随便吃”一度构成了当时莫言对青岛的主要向往。

这段记忆厥后被莫言用到了《蛙》里。
这盘虾的传奇,一直传到我们小时候,能吃上这么一顿,好像依然是享受的标志。


今天的小伙伴大概会希奇:一盘虾而已,至于这么神奇吗?



对此起首表示不明白的,也许是南边沿海地区的朋侪——真有新鲜好虾,谁舍得油焖啊,多糟蹋虾。


唉,体谅一下北方人民吧。“油焖大虾”这四个字,在物质远没有今天丰富的时代,那就是猛火烹油鲜花着锦。


一个字一个字拆,起首是“大虾”:真正的油焖大虾,最早其实是鲁菜,用的是渤海湾的大对虾

众所周知,山东和东北属于中华丽食界赛博坦星,不但饭碗大菜量大,连树上结的、水里游的都大。


此地盛产的对虾有多大呢?清代郝懿行《记海错》记载,“海中有虾,长尺许,大如小儿臂,渔者网得之,两两而合,日干或腌渍,货之谓对虾。”

奔着红肠尺寸长的对虾,天然是难得的珍品。据北京饱妹说,就算不是这么大的对虾,过去也得是逢年过节办喜事,托关系才能买到的。


在民国食家唐鲁孙的时代,对虾地位更高,过去上像样的酒楼,来个黄瓜豌豆炒对虾片,碧绿清爽,非鲜嫩弹牙的对虾不能炒——能切片的对虾,那个头也够大的。


同理,要是来一碗对虾片蛋炒饭,这碗饭的价值也无疑翻着跟头往上涨。


至于更讲究的,民国京剧界张学友马连良,最爱吃炸烹虾段下酒,一到清明后对虾季就带人下馆子,一顿三四盘这么吃——


必须吃完一盘再叫下一盘,因为这菜必须挂一层薄糊,快炸透炒,不然一炒一大盘,万一有没翻炒入味的,那不糟蹋好东西吗。

马连良(左)与爱徒张学津
普通人也许吃不上炸烹虾段,但“油焖”二字,依然体现了他们对大虾物尽其用的恭敬。


先说“”,在天下人民涮肠子的时代,油多的菜本就金贵,况且油焖大虾的油,还更讲究些:


处置惩罚大虾时,先剪去虾足,剪平虾尾的尖儿,更重要的是剪去虾枪,挑去沙包即可,别把整个虾头去了——为的是保留虾脑。

鲁菜名厨刘建民师傅的秘诀是,从第二节开背,不至于皮开肉绽。
老饭骨

用山东大葱和花椒熬出来的葱椒油,不仅去腥,煸炒大虾时轻轻按压虾头,膏腴醇厚的虾油一流出,更是咸香扑鼻。


在虾油的作用下,油焖大虾的色泽,往往比虾熟的天然赤色更加鲜亮红润——

老饭骨

所以正宗的油焖大虾,一般是咸鲜口,假如在馆子里吃出番茄酱味儿,要么是另一个做法,要么就是虾不敷新鲜,拿番茄酱增补色泽。


最关键的一个字,其实是“——鲁菜大虾有许多做法,有干有红烧,但油焖的吃法,更重在虾肉本身的鲜味。焖烧之后,虾肉不易变老,入味后盛出装盘,虾汤大火收汁,往上一浇,原汁原味,齐活。

老饭骨

如此考究,如此检验功夫,无怪乎油焖大虾,当年是那么珍贵的一道菜了。



当然现现在,我们对饭馆的油焖大虾,早没有小时候心心念念了。


生活好了,人们下馆子也不再成为奢侈,油焖大虾的富贵光环,天然徐徐黯淡。


同时,到了本世纪初,随着一线城市的餐饮风尚蔓延到天下,各大菜系争奇斗艳,饭馆里的豪阔象征,从全羊牛排、椒盐大王蛇,直到老鼠斑象拔蚌……


鲁菜不再是北方人下馆子的主要选择,油焖大虾的地位,天然一样不复昔日。

甚至连它的名字,也易了主:


也是这个世纪开始,“油焖大虾”四个字,象征着湖北潜江江汉油田的人们,另一段红彤彤、火辣辣的生活,至于它厥后以“麻辣小龙虾”之名流行于天下,又是另一个神话了。

很多菜式的辉煌,在这里就到头了。然而油焖大虾没有。


那一代人,仍旧记得油焖大虾作为幸福象征的味道,但也突然发现,他们曾经仰望的,现在随着时间推移,变得更亲民了些。


它成了许多家庭逢年过节的团圆菜,也成了家中老人的拿手好菜。


此时大家发现,油焖大虾也没有那么难做,甚至格外得当直男大刀阔斧的炒菜画风——


确实,爷爷姥爷爸爸们对这道菜的掌握水平异乎平常。毕竟油焖大虾的时代,也是他们最常下馆子的盛年。


不必非要那难买的大对虾,也不拘放不放番茄酱,怎么香怎么来,就按着当年印象最深的那一盘回想,葱、姜,虾开开背,对着电视学着挑出虾线,大过节的立整点儿,也把虾尾一铰平……


对老人来说,这道他们曾经视为珍馐的家常菜,足以为一顿团圆饭压轴。从此,油焖大虾又成了下一代人记忆中的家常味道。


在外奔忙也好,出国比赛也好,孩子们一回家,也正盼着这道菜:今天的“馆子菜”成了油烘烘、辣乎乎、冷冰冰,早与当年的油焖大虾大相径庭了。


现在,这道曾经的高级菜,反而成了最值得牵绊的家的味道。被油焖大虾喂大的他们,也许真的实现了父母曾经期盼的幸福。


大概,那些缅怀油焖大虾的孩子,以后真的会一直保有这份快乐。



本文图片部门来自网络



参考资料:
[1]唐鲁孙,燕京梨园知味录[M].中国吃,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书社.2013.1
[2]马未都,仙风道骨徐邦达[J].老年教诲(字画艺术),2012(07):20-21.
[3]莫言,第一次去青岛[J].小门生之友(高版),2019(01):9.


作者 - VJ

编辑 - VJ

排版 - 禤璇

设计 - mao

<hr>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福桃九分饱(futaojiufenbao),关注公众号第一时间欣赏更多美食~
关注后复兴【螺蛳粉】、【北京】、【牛奶】即可阅读相应文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上传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