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里资讯

搜索
查看: 649|回复: 0

彩云易散,比晴雯之死更让人难过的,是唐朝的一位小少女苏简简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4-4 18:37:34|来自:中国浙江杭州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赏读白居易的《简简吟》:彩云易散,琉璃脆
“苏家小女名简简,芙蓉花腮柳叶眼。十一把镜学点妆, 十二抽针能绣裳。十三行坐事调品,不肯迷头白地藏。玲珑云髻生花样,飘飖风袖蔷薇香。殊姿异态不可状,忽忽转动如有光。二月繁霜杀桃李,明年欲嫁今年死。丈人阿母勿悲啼,此女不是凡夫妻。恐是天仙谪人间,只合人间十三岁。大都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唐朝白居易《简简吟》

193921l0zo90p49nz49pl8.jpg

初衣解诗:当代人熟悉《红楼梦》,一首写晴雯的诗,让人惊叹曹雪芹的蜜意与敏慧。在《红楼梦》晴雯的判词里:“霁月难逢,彩云易散,心比天高,身为下流,风流灵巧遭人怨。寿夭多因诽谤生,多情公子空牵念。”
而在具体的形貌当中,晴雯是那种心性高洁,亮烈清新的女孩子。除了在文学的才气上赶不上林黛玉,她在生活事物上的心灵手巧,大观园里无人能敌,以及性格上的爱憎分明,大观园的丫头无人能比。也就使人记着了这一个,像雨后天晴的月亮,和像天际彩霞一样的薄命姑娘。而且不熟悉古典文学的人,每每以为这是曹雪芹的创作。将一个美好的女孩子比作天上的彩云,像仙女一样来了又走了。
“彩云易散”这四个字感动了多少芳华情怀,令人哀惋。
但现实上,这并不是曹公的原创,由于在曹雪芹成书之前,纳兰性德有一首《虞美人》词,非常的哀恻。

193921xvgwpvgtlt8hjzjp.jpg

“彩云易向秋空散,燕子怜长叹。几翻离合总无因,赢得一回僝僽一回亲。
归鸿旧约霜前至,可寄香笺字。不如前事不思量,且枕红蕤欹侧看夕阳。“
这写的是两个人之间有感情,却总是由于分分合合分外的难过,而等待的人患得患失,在焦虑的心情里难以自拔。
而破空的开笔,就是”彩云易向秋空散“,非常的感动人心,难怪有一段时间,连乾隆皇帝都以为红楼梦写的是纳兰性德的故事。由于这诗词里面的很多意境,在红楼梦里都能找到极其仿佛,连”红楼“两个字,也是纳兰性德而用的。
但是是不是纳兰性德就是“彩云易散”的原创者呢?纳兰性德失去了妻子,“彩云易散”,更贴近他的深沉的失落和难过。然而不是的。这句话开始出如今1000多年前的唐朝的诗人白居易的《简简吟》。不熟悉古典诗词的人,不知道出处,但是没关系,当你读完了《简简吟》,你会发现这句话是云云的生动。

193922die9bggd6lgw1ywc.jpg

“苏家小女名简简,芙蓉花腮柳叶眼。”白居易的诗都有出处,也就是他秉承着现实主义的写作风格,这一篇笔墨肯定是有现实的来历的。有人说白居易一直都很埋头,他的初恋湘灵,为什么还会替其她的女子做诗?但是我们要知道,白居易是写过《长恨歌》的,他和杨贵妃也并无交集,但是写出了至情至爱最美的杨贵妃和唐明皇的爱情,连唐朝玄宗之后的皇帝都大加赞赏,可见他用的典和古迹并非胡编乱造,而是官方都基本默认的。以是我们不妨来看一下他写的这个女孩子,再来考察他的动机。
这个女孩子叫做“简简”,我简直是佩服唐代给女孩子取名的父母。既大方又可爱。“芙蓉花腮柳叶眼”这一句真的看不出年龄。不外唐朝的女孩约莫时尚粉红的脸颊和细长的眼睛。
“十一把镜学点妆,十二抽针能绣裳,十三行坐事调品,不肯迷头白地藏。”这个11岁的小女孩,就开始学会装饰自己,12岁的时间就能够做女红,13岁的时间就开始注重礼仪,行止端庄,不像寻常人家小姑娘一样,怕人不露面,和大人在白天里捉迷藏一样藏着。
如今的人都不可思议,这不是一个十一二岁的初中小姑娘吗?她为什么要这么做?你翻开唐朝的婚姻制度,唐朝是一个尚武的国家,动则会有边境战乱,唐太宗和唐玄宗时期,都出台了关于婚配的法定年龄。唐太宗的时间,规定了15岁以上的女子必须出嫁,否则就有官方婚配。而唐宪宗的时代更降到了13岁。虽然不至于13岁就要出嫁,但是13岁左右,就应该是找好了婆家。这是稳定社会方式的一种婚姻制度。
也就是说不管你愿意还是不愿意,一个女孩子到了13岁,就应该是有人家或者准备出嫁了。这也就很明确为什么一个女孩子的养成,在11岁的时间就要学会化装,12岁的时间就能够做女红,这是为未来的家庭而准备。不外从当代和当代的观点来看,这无疑对女孩子是庞大的压力和摧残。由于她们的身心尚不成熟。

193922sff6zsrydtrfkr36.jpg

“玲珑云髻生花样,飘飖风袖蔷薇香。殊姿异态不可状,忽忽转动如有光。”
你看她梳妆起来,在头发上生了花样,那飘飘的袖子满是蔷薇的香气。那清新的与众差别的样子不可说,身上仿佛带着一种天然的神光。这就是一个非常漂亮的清纯的小少女呀,她不是不智慧,很会妆扮自己,而且有一种小仙女下凡一样的灵动。“忽忽转动如有光。”那就是说她的那些端庄都是表面的,她实在本心还是一个未染红尘的小孩子,整个人像小仙女一样的干净玲珑,天然灵动,还带着清新稚气。用如今的话说叫做“萌美如仙”。
“二月繁霜杀桃李,明年欲嫁今年死。”你这句话就耐人寻味。这个小女孩是忽然病死的吗?她遭遇了忽然的疾病,明年就准备出嫁,今年就死了。仿佛出嫁是一件要紧的大事。简直是在唐朝,良家女子必须早婚。但童年还没过完呢。
“丈人阿母勿悲啼,此女不是凡夫妻。”这是站在女孩子的父母角度看待这个女孩。这个女孩不是寻常下凡来做给人做妻子的。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唐朝的一个婚姻制度的暴虐,难道女孩子出嫁就会幸福美满吗,更多的是父母以为吧。而且两次出现“欲嫁”,“夫妻”,都是女孩子将不得不面对的将来。不由得让人不困惑这个“简简”的死,仅仅只是二月里生了一场重病?为什么明年要嫁人了,今年却死掉了,难道这个表面端庄漂亮的女孩子不是由于面对未知惶恐而产生的厌世吗?

193922cajhdzf1ka1vsoj1.jpg

“恐是天仙谪人间,只合人间十三岁。”这女孩子恐怕是天上的仙女下凡,在人间里清清白白活了13年,就回天上去了呀。这个白居易,真的和谁人薛宝钗有一比,面对金钏跳井,他也是尽力好言的安慰王夫人。谁人金钏怎么会想到要死,不外是在井边玩,出错掉下去的。
但是最后一句话暴露了白居易的心声。
“大都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所有的悲剧都是将人凡间最美好的毁灭给你看。他为什么说这个女孩子的死是“好物不坚劳?”表面上是说这个女孩子养得太娇气了,但是任何人都能够读懂里面的沉痛,难道仅仅只是这个女孩子养得太娇气了?
白居易和湘灵的故事,是他的初恋,也是十几岁开始的。他一直比及湘灵,比及了30多岁。他是最反对包揽婚姻的,他知道这里面没有感情对所有的人都是伤害。以是他从十几岁比及了三十几岁。白居易渴望有一个圆满的结果,他无声地反抗着母亲,但是最终没有敌过光阴和命运。
白居易为什么写下这首诗?安慰失去爱女的父母吗?她的父母最大的心愿就是等待女儿明年出嫁。但是白居易清楚,这是一种暴虐。这个女孩死于自杀。大概她有过恋人,有过懵懂的相思,大概她根本就不知道未来在那里,但被迫要嫁给自己不熟悉的人,她在婚姻到来前的恐惧和抑郁里,自杀了。

193922ixmt5xuuj3jyxtmu.jpg

这就是为什么白居易要写《简简吟》,他不是为了安慰简简的父母,他是心疼简简。而且他重点的沉痛在于,不仅是彩云易散,而是琉璃摔碎。以是当你读完《简简吟》,你仿佛听见了一声玻璃瓶落地难以收拾的巨响。
这个女孩是自杀的。她用这种方式,告别了她绝望又爱恋的世界。
当你读懂这样一个故事,才发现“彩云易散”是这样的悲哀。
我们读懂了这样一个故事,再来看红楼梦,曹雪芹写的晴雯,这个具有生命力的女孩子,是被各种诽谤和摧残折磨死的。大概曹雪芹读懂了简简吟,他将简简一分为二,“彩云易散”给了晴雯,“琉璃脆”不动声色地给了林黛玉。实在晴雯和黛玉同样是古代婚姻的捐躯品。
只是这种捐躯,一连了几千年。白居易懂,曹雪芹也懂,但是无力改变的是这些制度,和无穷隔膜的人心。
初衣胜雪为你解读诗词中的爱和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上传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