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末伏,是立秋之后的第一个庚日。
又称“秋老虎”,是三伏中的末了一伏。
俗话说:秋后一伏热死人。
这时候气温高,湿度大,湿热交蒸,湿热邪气一旦入侵体内,很容易造成饮食不化、恶心呕吐、腹痛便溏、体弱倦怠等症。
末伏是冬病夏治的末班车,一定要注意身体养护,为三伏天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为大家推荐末伏的食疗保健小妙招,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末伏吃三肉
末伏的时候,刚刚入秋,在我们华夏民族素有立秋贴秋膘的风俗,大家但是适当吃一些高营养的肉类,借此增补炎炎夏日身体所流失的营养物质。
01
羊肉——逼走体内寒气

伏天吃羊肉、喝羊肉汤,强身健体,滋阴补气。
冬天喝羊汤是因为太冷,必要补。夏每天气太热,胃口不佳,身体其实处于一个透支状态。
加上夏天吃冷饮、吹空调,体内寒气集聚。喝羊汤之后,通过发汗,可以排撤除体内的湿气寒气,提高免疫力。
02
鸡肉——增补恢复体力

三伏天,人出汗多,体力斲丧很大,身体丧失了大量的蛋白质,处在一个虚弱状态。
鸡肉的蛋白质很高,而且易于消化吸收,可以或许迅速帮人体增补体力。
所以,末伏可以多吃点鸡肉,不光可以温中益气、补精添髓,还可强筋健骨、活血调经。
03
鸭肉——滋阴健脾

老话讲得好“防苦夏吃吃鸭”,末伏的时候,虽说已经入秋,但是暑气依然存在,所以我们可以适本地吃一些鸭肉,鸭肉属于凉性,可以起到健脾益气,滋阴养胃的作用,尤其是秋燥盛行,容易上火的时候,吃些鸭肉是个非常不错的选择!
末伏吃三瓜
01
苦瓜——降脂解毒

苦瓜是人们夏日常吃的一道菜,它含有丰富的维生素与粗纤维,常吃苦瓜可以祛火解毒,健脾开胃,益气解乏。
苦瓜中含有的“苦瓜素”,被称为脂肪杀手,其中含有的皂甙还具有降血糖、降血脂的作用。但是孕妇要注意,不宜多吃。
02
冬瓜——增强食欲

冬瓜富含八种人体必需的氨基酸,八种微量元素。冬瓜不含脂肪,营养结构合理,可以有效解决夏天的食欲不振。
冬瓜含钠量较低,含钾较高,对动脉硬化症、高血压等疾病有良好的辅助治疗作用。
03
丝瓜——清热解暑

夏天吃丝瓜,是因为丝瓜含有皂甙,凉拌食用可以清热解暑。同时,丝瓜中维生素B等含量高,有利于小儿大脑发育及中老年人大脑健康。
丝瓜性寒,具有消暑利肠、祛风化痰、凉血解毒的功效,同时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矿物质,是三伏天里清热泻火,凉血解毒的“好帮忙”。
末伏警惕6种病
1
心血管疾病
末伏时天气闷热,人体容易大量出汗,体内水分流失导致血液粘稠度升高,易发生血栓、心梗、脑卒中等心脑血管疾病。
2
肺炎

主要是因为末伏处于夏秋交替之际,高温多雨的天气易使人免疫力低下。
再加上人们长时间利用风扇、空调等进行降温,室内外温差较大也会致使身体适应性变差,从而诱发呼吸道感染、肺炎等疾病。尤其是老年人,本身体质较差,此时更应特别小心。
3
肠炎
末伏时,人体自身反抗力和对天气的适应性都会下降,消化功能也会变弱;同时,闷热的天气相宜细菌繁殖,因此末伏时常会出现腹泻、肠炎等消化系统疾病。
4
风燥感冒
由夏入秋,闷高湿润的天气逐渐变得干燥,风燥感冒高发。
风燥感冒是立秋后的第一病,除了有一般感冒的症状(头疼、鼻塞、咽喉肿痛等)以外,还有一个非常大的特点“干”,通常体现为嗓子发干、干咳无痰。
5
秋痱子
末伏时,天气逐渐转凉,早晚温度较低,但日间温度仍较高,暑热仍未完全褪去。出汗量大加上衣物增添不合理等因素都会导致“秋痱子”的发生。
6
面瘫
秋风又被称为“邪风”,这段时间如果过分吹风,风寒之邪易陵犯面部,常常会导致面部神经麻痹,严肃时会出现眼歪嘴斜等环境。所以建议大家末伏时要少吹凉风。
末伏做好5件事
01
多饮温开水
末伏的时候,虽说天气略微有所转凉,但是依然十分的干燥,而且经常性的出汗会造成我们体内的水分流失,保持良好的饮水风俗是非常有必要的,饮水的时候要多喝温开水,不喝凉水或冷饮。
02
适当锻炼

夏天适当锻炼,可以促进脾气运化,改善胃口。
秋天在运动的时候,要科学选择一些使情绪稳定、安定心神的运动方式,如太极拳、瑜伽,八段锦、五禽戏等中医养生操都是不错的选择。
03
睡觉前泡脚

大家都听到过这样一个词语”春困秋乏“,入秋之后,尤其是末伏秋老虎盛行的时候,我们的身体经常感觉特别的乏力,这个时候我们可以在睡觉前用热水泡泡脚,泡脚的时候,可以加入一些艾叶,具有很好的解乏效果,还能让就寝质量大大提拔!
04
早睡早起
立秋之后,要“早卧早起,与鸡具兴”。阳气开始收敛,早卧是顺应阳气的收敛。早起是为使肺气得到舒展,有防止收敛太过的效果。
05
谨防秋燥
夏日酷热,人体津液流失严肃,入秋之后,很容易出现秋燥。
大便干结、皮肤干枯、鼻涩咽痛。所以秋季应该注意防燥养肺,多吃小米粥、山药粥,润肺生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