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里资讯

搜索
查看: 441|回复: 0

失眠口渴,手脚发凉?可能寒热庞杂,1个千古方,平寒热,助睡眠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8-21 17:47:08|来自:中国浙江湖州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俗话说“睡觉睡得好,八十不见老。”一个精良的睡眠是健康的底子。但是,随着年事的增长,失眠的发病率也随之增加,据调查显示,高达40%-70%的老年人存在睡眠障碍,其发病率是年轻人的2倍。

而且,相比年轻人,失眠对老年人的危害更大。研究发现,失眠虽不会直接威胁生命,但可通过影响老年人的睡眠质量增加心血管疾病的抱病率。失眠不仅会导致白天功能缺陷,如导致出现困倦,注意力及记忆力降落以及满身乏力等,还会增加患烦闷和焦躁的风险。更有研究表明,长期的睡眠不足,死亡率会有所增加。
出现睡欠好,睡不着问题时,大多数人会告急于镇静催眠药,其中,“安定”药助眠是许多人的首选,那么“安定”类的药物真的适合用于改善睡眠吗?

老年失眠用安定?应谨慎,这些风险不得不防!

镇静催眠药有许多,其中,苯二氮类助眠药是现在使用最频仍的,而安定就属于这一类药中的一种。
现有的研究证明,老年人失眠时,假如使用苯二氮类镇静催眠药,可明显缩短入睡时间,延长睡眠连续时间,并淘汰觉醒次数。但这一类药可改变患者正常的睡眠模式。睡眠后的脑电波监测表明,服药后的患者睡眠模式异常,睡眠质量并没有提高。也就是说,服用安定助眠的人往往缺乏深度睡眠。

别的,与年轻人相比,老年人使用这一类药后,更易发生认知功能陵犯,如导致忘记、注意力难会合等。而且由于老年人随着年事的增加,身材代谢药物的本领也随之降落,药物更加轻易在体内蓄积,增加日常摔倒和髋关节骨折发生风险。
而且,停药后的反弹也是一个尤其值得关注的问题,有临床调查发现,停药后,约有14%-20%的患者还大概出现反弹现象,即停药后失眠反而更加严重。
因此,《美国老年学会老年人埋伏不适当用药共识》也指出:老年人应制止使用作用效果比力长的苯二氮类镇静催眠药(如地西泮等),而且在使用作用效果比力短的苯二氮类镇静催眠药(如艾司唑仑、阿普唑仑、劳拉西泮、咪达唑仑等)时应注意调整剂量。
由此可见,“安定”助眠,仅能治标,而难以断“根”。
老年人失眠,多虚实寒热错杂!

事实上,失眠的发抱病因多种多样,而病情随着时间发展的过程中,疾病的关键病机也多变。所以,失眠的治疗,应首先明确病因及病程,再制定个体化的调理方案!
在失眠人群中,由于老年人身材多虚,故而不少人的失眠常虚实夹杂,寒热错杂并存,病因病机较为复杂,表现出来的症状也较多,这也意味着单纯靠安眠药助眠,难以囊括全部症状和病因病机。

祖国医学中,《灵枢·口问》指出:“阳气尽,阴气盛,则目瞑;阴气尽而阳气盛,则寤。”用阴阳理论来解释睡眠的机制与失眠的病因,说明阴阳不交是失眠的根本缘故原由。
打个比方,这就如同大自然的万物生长发育必要依赖阳光和水,我们可以将太阳理解为“阳气”,水理解为“阴气”。众所周知,水是生命之源,假如地球没有水资源,那么就不大概有生命的存在,而缺乏了阳光,自然界的生物就得不到能量,情况的温度也难以维持在适合生物生存的条件下。
可见,假如阴阳失衡,寒热不均衡,人体内的五脏六腑就难以各司其职,发挥正常的功能,从而引起失眠。

《伤寒论》也讲:“厥阴病欲解时,从丑至卯上”。丑至卯指的是破晓1点至7点,“欲解”也即疾病加剧的时候,这句话意思是指破晓1点至7点的疾病可属于厥阴病。
而厥阴病的特点是阴阳气不相顺接,属于半表里,半寒热,虚寒与实热并列,是邪气制止了阴阳的交合而出现寒热错杂的一系列症候群。
这就好比两杯水,一杯开水,一杯冰水,两杯水都不适合直接饮用,假如将两杯水混在一起,搅拌均匀,整杯水的温度则刚刚好,适合饮用。但由于喝水的人懒,两杯水倒在一起的时候没有搅拌均匀,就会寒热错杂,出现“阴阳气不相顺接”,这种情况发生在人体内就会引起失眠。

由于老年人失眠的特点,一般为早醒,醒后不易入睡,早醒时间点在破晓1点到3点,刚好是厥阴当令,亦为厥阴病欲解之时。且老年人多表现为消渴,寒热错杂,如半夜口渴欲饮水、心烦出汗、胸闷胸痛、瘙痒、手脚发凉等,通常有这些症状表现的患者,多属于虚寒与实热并列的寒热错杂证。

那么,对于这一类失眠,应该怎样调理呢?
乌梅丸,平寒热,调阴阳,摆脱失眠困扰!

乌梅丸是治疗寒热错杂证的常用方剂,该方出自《伤寒论》,方中人参、当归益气养血;附子、川椒、干姜温里散寒;干姜、黄连、人参温中清热补津液;乌梅补津清热;桂枝解表;黄柏清热;大米补中;苦酒酸苦泻邪气和水饮;蜂蜜调和诸药。该方寒温并用,补泻兼施,共奏温中清热补津、解表养血补胃之功。
当然,在实际使用时,不能照搬该方,需联合实际病情机动化裁。比如在临床使用时,便秘患者服用后大概会加重便秘,因乌梅酸收,故方中一般加生白术、肉苁蓉等通便之品。别的,乌梅丸寒温并用,寒药与温药的配伍比例关系还需根据患者体质举行调平,切不可生搬硬套,否则很轻易导致寒者更寒,热者更热,加重病情。

如此前就诊的王女士,72岁,失眠20多年,主要表现为早醒,破晓2点醒,醒后难以入睡,服用艾司唑仑片,但失眠仍反复,伴夜间头部发热,心烦,口苦,小腿凉,食欲欠佳,大便干,1~2天排便1次,舌淡紫,苔薄腻。
根据王女士年事、舌象以及失眠伴随症状等综合分析,辨证为寒热错杂型失眠。故以温肝阳,泻相火,调其寒热治疗。选用乌梅丸作为底子方加减:乌梅,黄柏,黄连,附子,桂枝,干姜,花椒,细辛,党参,当归,黄芩,合欢皮,郁金,生白术,龙骨(先煎),生牡蛎(先煎)。嘱患者加大米、陈醋、蜂蜜同煎,1剂一煎,分两次服,共7剂。
药后睡眠好转,后经二诊、三诊,之后在乌梅丸方底子上继承服用近2月中药。失眠等症状均好转,停药半年随访,患者睡眠情况一直安稳。
以上相关内容表述望能让更多朋友受益,有必要辨证指导的朋友也可通过点击我头像举行私信。
【声明】:
1、本文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2、在任何情况下,文章中的资讯仅供读者参考之用,读者不应单纯依靠本文而取代个人的独立判定。对于因使用、引用、参考本文内容而导致损失、风险及纠纷,我司不负担当何责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上传

本版积分规则

精选推荐

友情链接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