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以来,多地限电引发关注。限电的根源在于缺电,缺电的根源在于缺煤。既然“富煤、少气、贫油”是中国能源资源天禀的根本特征,为何煤炭紧缺到了高价“抢”也抢不来?
厦门大学中国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长林伯强对第一财经记者分析,一方面,今年电力需求增长过快,导致煤炭需求大增、凌驾预期;另一方面,近几年煤炭行业加快淘汰落后产能,以及表外产能缩减,导致煤炭供给缺乏弹性。
“2020年天下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3.1%,今年一至八月同比增长靠近14%,而这些增量都会集压在煤炭上,可见需求有多强劲。”林伯强说。
然而,供给方面却略显乏力。中电联的数据表现,今年上半年,原煤产量增速比同期煤电发电量增速低8.7个百分点,累计进口煤炭同比下降19.7%。
全球代价大涨 表里因素叠加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表现,今年1-8月,天下原煤产量26亿吨,同比增长4.4%。只管原煤产量持续增长,但增速却远低于用电量增速。1-8月,天下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13.8%。
此中,工业用电量的举高是主要推动力。1-8月,天下工业用电量3.59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3.1%,增速比上年同期进步13.5个百分点,占全社会用电量的比重为65.5%。
多出的电力需求该由谁来负担?由于风电、光伏等可再生能源的装机占比力小及其不稳定性,作为能源安全的“压舱石”,煤电被寄予厚望。
但是,当前燃煤供给却出现了硬性缺口,这直接表现在了持续缩减的库存与高居不下的代价上。
由中电联发布的中国沿海电煤采购代价指数(CECI)表现,9月16日到9月23日的一周里,动力煤代价已经达到1086元/吨(热值为5500大卡),同比上涨近一倍,较年初上涨56.26%。
“动力煤代价在650元/吨左右时,发电厂可以达到盈亏均衡点,现在的代价远远偏离了这个区间。而且即便出高价、天下各地开车抢,也很难抢到,市场上的货源就是这么紧俏,有价无量。”一名煤炭期货研究员告诉第一财经记者。
陕西榆林某化工公司一位从业人士告诉第一财经记者,“现在榆林的煤还可以往省外运,但总体上还是偏紧的。因为缺煤,代价也是不停在往上,临时欠好调控。开车来也不一定能抢到,车等煤比力严峻。”
库存方面,据央视报道,进入八月份,市场需求增量加快,各个环节的煤炭库存都处于历史低位。此中,天下煤炭企业存煤同比下降26%,天下主要港口存煤同比下降21%,天下重点电厂存煤同比下降26.7%。多名业内人士对记者表现,以往电厂煤炭库存可用天数在20天左右,而当前一些电厂存煤甚至不敷5天,可能面临因缺煤而停机。
为何我国煤炭资源储备丰富,却遭遇如此“煤荒”?
“从储量到产量、从产能到产量,并不能完全转化。”一位资深煤炭行业分析师告诉第一财经记者,中国“富煤”的观点必要辩证来看:虽然中国世界上最大的煤炭生产国,但也是最大的煤炭消费国,同时还是最大的煤炭进口国。
停止2020年,全球已探明的煤炭储量为1.07万亿吨,中国的煤炭储备全球第四,占13.3%。2020年,天下生产原煤38.4亿吨,进口煤炭3.04亿吨。
林伯强表现,中国之以是有约十分之一的煤炭来自进口,这是因为我国的煤炭资源分布不均,主要会集在晋陕蒙地区。把北方的煤运到南边城市,运费的代价险些占了煤炭代价的一半。因此,东南沿海城市多选择从印尼等国进口煤炭,海运低成本、运距短,使得进口煤代价与国产煤一样平常持平甚至略低,因此适当进口煤炭更“合算”。
然而,今年煤炭行业的非常波动,同时在国内和国外市场上演。
国际方面,受能源行业固定资产投资下降、工业生产恢复等因素影响,全球能源代价飙升。欧洲洲际交易所数据表现,天然气代价已经从客岁年中约6欧元的代价,飙升10倍以上,代价创下历史新高。ICE Futures的交易数据表现,煤炭平均代价2022年达到每吨137美元,这是从2008年以来的最高代价。与此同时,多个国家的煤炭库存降至低点。
印度中心电力局(CEA)数据表现,印度电厂库存9月已降至840.9万吨,为2017年11月以来最低水平。评级机构标普旗下CRISIL在一份陈诉中表现:“(印度煤炭)供应告急预计将持续下去,非电力行业将面临压力,因为进口还是满足需求的唯一选择,但成本会不断上升。”该机构增补称,预计亚洲煤炭代价将继续上涨。
国内方面,与电力用煤需求大增形成对比的是,产能提升空间有限。
中电联发布的《上半年天下电力供需形势分析猜测陈诉》表现,今年上半年,原煤产量增速比同期煤电发电量增速低8.7个百分点。上半年,累计进口煤炭同比下降19.7%。二季度市场电煤代价迅速攀升,居历史高位,电煤采购及保供工作难度加大。
产能周期下行 供给缺乏弹性
究竟上,“去产能”不停是近五年来煤炭行业的主要目的之一。
2016年国务院下发《关于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的意见》以来,国家能源局等部门多次发布关照,要求加快煤炭行业淘汰落后产能,强化情况掩护、安全生产、职业健康等对落后产能的约束。
上述文件提出,在比年来淘汰落后煤炭产能的根本上,从2016年开始,用3至5年的时间,再退出产能5亿吨左右、减量重组5亿吨左右,较大幅度压缩煤炭产能,适度减少煤矿数目,煤炭行业过剩产能得到有效化解,市场供需根本均衡,产业结构得到优化,转型升级取得实质性盼望。
国家发改委2021年公布的数据表现,已往5年来,煤炭去产能工作取得积极成效,煤炭产能结构显著优化,天下煤矿数目由2015年底的凌驾1万处下降到4700处左右,单个煤矿平均产能由58万吨/年进步到110万吨/年以上。
对此,国泰君安研报分析认为,我国目前正处于煤炭产能周期下行的过程中,未来煤炭供给将持续承压。“从历史数据来看,煤炭的产能周期大概在4~6年,由于新建煤矿一样平常2~3年,以是总体周期是4~6年。目前这一轮产能周期开始于2017年,按照以往的规律,2020年应当是产能周期的拐点,但是由于疫情的冲击,本轮产能周期也产生了一定水平的异化,在2020年煤炭产能不停处于低位震荡,而真正的拐点出现在2021年初。”
值得注意的是,2021年同样是煤炭行业法规趋于完善的一个关键年份。
今年3月1日起,《刑法修正案(十一)》正式实行,应急管理部4号令也已经明确《煤炭庞大事故隐患判断尺度》,超能力生产及手续不全生产等均属庞大事故隐患,已入刑法。该规定客观上低落了煤矿企业超产的意愿。
2020年上半年,内蒙古自治区开展了煤炭资源领域违规违法问题专项整治工作,掀起一场涉煤领域腐败“倒查20年”的风暴。对2000年以来煤矿的所有规划立项、投资审核、资源设置等各环节,煤矿企业和涉煤配煤项目法人状况、批办手续等均举行清查。重点整治在重要岗位工作、与煤炭资源管理有关联的职员涉煤违规违法问题。
“以往很多煤矿企业在年景好的时候,会超能力、超强度构造生产。今年的这一系列政策下来以后,煤矿企业不敢再有这种违法行为了。但是,当地政府想要加大煤炭产能,必要和谐环保、国土、能源等多个部门,因此这个过程会持续较久的时间。”上述煤炭期货研究员告诉第一财经记者。
9月29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经济运行调治局负责人答记者问时表现,有能力、有条件给予今冬民生用能全额保障。一是在确保安全的条件下全力增产增供。二是进一步核增和投产优质产能。三是适度增加煤炭进口。支持企业用好国际资源,保持适度进口规模,有效增补国内供应。四是着力提升存煤水平。五是重点保障发电供热用煤必要。发挥煤炭中恒久条约“压舱石”作用。六是规范市场运行秩序。会同有关部门增强市场羁系,严厉查处哄抬代价等违规行为,稳定社会预期。
“核增”的空间有多少?业内人士向记者表明,已往一些煤矿申请审定产能时,出于低落审批难度等考虑,会少报一定额度的产能。现在通过有关部门的再次审定和同一调配,这部门产能有望得到合法释放。
吉林省委副书记、省长韩俊9月27日在调研时表现,要争取更多的进口指标,抓紧推进俄煤、印尼煤、蒙古煤等外采筹划;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扩大市场采购范围;加快储煤基地建立,推动储备煤保质保量尽快达标等。
多名业内人士认为,扩大进口煤仍存在一些不确定性。印尼的煤炭产能严峻压缩,出口缩紧,海运代价飙升;邻近冬季,俄罗斯的用煤需求大幅抬升,冰雪覆盖也给交通运输带来不便;蒙古国出口以焦煤为主,动力煤体量较小。
“考虑到表外产能缩减、供给缺乏弹性,近期煤炭供给会呈现一个缓慢上升的过程,不会出现跳涨。春节前后,生产活动一样平常会明显放缓,到时供需可能达到一个相对均衡的状态。”上述分析师猜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