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双峰拉尼娜”已成定局
10月18日,我们发文指出,赤道中东太平洋正在迅速变冷,一次拉尼娜事件正在酝酿之中。10月25日,国家气候中心发文确认,10月份已进入拉尼娜状态,今冬将出现拉尼娜事件。可以说,拉尼娜已成定局。

10月18-24日周平均海温距平,来自NOAA
这是一次迅速发展的拉尼娜。9月以来,监测关键区的海温就已快速下跌,气候数值显示,这种下跌还将加快,到隆冬时nino3.4区的海温距平指数可能跌破-2.0,超过2020-2021年冬季。

CFS模式对Nino3.4海温距平的猜测,来自NWS
这是一次“双峰拉尼娜”。在此次拉尼娜之前,2020-2021年冬季已经发生了拉尼娜。因此,这次拉尼娜将是2021年发生的第二次拉尼娜,也是接踵而至的“双峰拉尼娜”,可谓“一拉未平、一拉又起”,对大气的影响固然更加明显。

2017年夏日以来Nino3.4区海温指数变化,来自BOM
和之前年份相比,这是一次更加典范的拉尼娜。海温监测显示,此次拉尼娜的冷水区域,比前一次更偏西些,更接近历史上那些典范的拉尼娜年。而典范的拉尼娜,更加容易导致我国中东部冬季偏冷。

最强的厄尔尼诺/拉尼娜年暖水和冷水分布,来自NOAA
二、这次拉尼娜,更容易导致冬季偏冷
固然,拉尼娜是热带太平洋的海温异常,它对大气的影响起首在热带;而我国主要在亚热带和温带,拉尼娜对我国的影响,是通过沃克环流的加强,吸引更多冷氛围下来,间接让我国变冷。但是,如果亚热带、温带和寒带有更强的气候信号,拉尼娜的影响会被抵消。

最新的周平均海温距平,来自NOAA
正因为此,拉尼娜的冬季,虽然是偏冷的年份多,但并非次次偏冷。1950年以来的15个拉尼娜年(不包罗这一次),有10个冬天偏冷,5个偏暖;2000年以来,更是三冷三暖,冷暖打了个平手。

1950年以来,拉尼娜年后我国冬季偏冷偏暖分布,数据来自NCC,中气爱制作
那么,除拉尼娜之外,还有什么信号会影响冬季温度?北极海冰、西伯利亚积雪、青藏高原积雪、北极涛动、北大西洋三极子、太平洋年代际振荡等等,都有重要的意义。但经中气爱一一比对,这些气候信号和拉尼娜的团结以及对我国冬季的气温影响极其复杂,暂未发现清楚的规律。

各大机构同等猜测,今年冬季拉尼娜将发生。来自BOM
在有限的数据中,我们和mikeliang发现了一个重要的气候信号,那就是副热带北太平洋经向模(NPMM)。当拉尼娜发生,且NPMM为负位相时,我国冬季总体偏冷;而拉尼娜发生,NPMM为正位相时,我国冬季总体偏暖。1950年以来的数据,验证了这个判断。

拉尼娜偏冷冬季和偏暖冬季的海温对比,mikeliang制作
这是一个复杂的海气调蓄机制。2020年深秋,当拉尼娜已发生时,北太平洋东岸却是大片的偏暖区,让NPMM处于正位相。而这,可能是当年后冬大回暖、整个冬季逆转为暖冬的重要原因之一。

最新海温距平图显示,目前北美洲西海岸的海温已开始偏低。来自NOAA
三、当拉尼娜对撞全球变暖
今年9月以来,在连续不断的冷涡打击下,从阿拉斯加到加州沿海,北美洲西海岸的海温在不断变凉。尤其是在10月尾,北极涡旋取道太平洋打击美国加州附近,令大量严寒氛围倾泻在北太平洋,加剧了这里的海温偏低,令NPMM转为负位相,这是本次拉尼娜,和2020-2021年拉尼娜的最大不同。

10月24日打击美国西海岸的气旋
固然,这两次拉尼娜的共同点,那就是都处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之下。全球变暖,并不是拯救拉尼娜冷冬的白衣骑士,而是让拉尼娜之冬更加极端、更加幻化莫测的最大气候boss。正如上个冬天,我们在12月前25天的极度温暖之后,突然迎来了极度严寒的四次天下性寒潮;正当我们全副武装迎接极寒隆冬时,寒潮却再也不见,取而代之的是异常的极端回暖,并最终导向了暖冬。

2020-2021年冬季天下气温偏高/偏低情况,来自国家气候中心
而今年10月,极端天气比去年有过之而无不及:山西等地亘古未有的“冷洪水”,湖南等南边地区的创纪录高温和随之而来的10月稀有湿冷,以及10月中旬就南下的10年来最早天下性寒潮,还有寒潮过后,如今东北的异常回暖。

10月上旬山西附近降雨偏多情况,来自国家气候中心,中气爱标注
这些天气都提示我们,在典范、双峰拉尼娜和NPMM-背景下的这个冬天,偏冷可能性正在加大;更重要的是,在全球变暖加持下,这个冬天不太可能是规规矩矩的冷,而是上蹿下跳的一会儿特别暖,一会儿特别冷,回暖和降温都可能有极端性。对此,我们需要故意理预备。

1900年以来全球海温变化情况,来自brian brettschneider
#今冬拉尼娜发天生定局 会被冻哭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