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一些农村地域,盛行高价彩礼、婚丧大操大办、厚葬薄养等成规陋习,怎么办?
10月29日,在农业农村部举行的消息发布会上,农村互助经济引导司副司长、一级巡视员毛德智称,当前确实一些农村地域盛行高价彩礼等成规陋习,广大农夫群众反映强烈。
在积极推动农村移风易俗和乡风文明建设方面,中央农办、农业农村部会同有关部门重点做了三个方面。
一是着力发挥村民自治作用,引导各地在根本实现村规民约全覆盖的基础上,针对突出问题提出抵抗和束缚性内容;二是加强道德宣传教育,选树村级文明乡风建设典范案例,引导农夫群众树立文明观念;三是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运动,好比农业农村部举行县乡长说唱移风易俗运动,形式新颖,获得热烈欢迎。
在河北省邯郸市肥乡区,通过抓组织领导、村民自治、宣传教育、公益服务、政策引导和常态巡查,探索出了一条行之有效的治理路径。从肥乡区的环境来看,经过治理,村民的红白事操办的付出大幅下降,好比办理红事的付出降幅高达70%~80%,办理白事的付出也不到之前的1/6。盲目攀比、大操大办和高价彩礼的现象得到了有效遏制。
毛德智表示,一些不良风气、成规陋习的产生有很复杂的成因,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一定要做实做细这种“绣花工夫”,采取针对性步伐,既要出重拳更要重引导,坚持久久为功、常抓不懈。坚决反对搞“一阵风”、雨过地皮湿、形式主义走过场的做法。
农业农村部总畜牧师、农村互助经济引导司司长张天佐称,彩礼问题、婚丧大操大办等成规陋习,在农村中现实上是“大家讨厌”,但是“大家又无法摆脱”,这是一种不良的文化,靠一家一户摆脱不出来,需要整体文化的重塑、风气的根本扭转。
他说,这些事变在治理过程中,关键是要掌握方法。从前有的地方政府用红头文件的形式来治理这么一些现象,一是于法无据,二是成了一种逼迫性的方式,末了效果都不尽如人意。从实践探索来看,在地方党委政府的领导下,然后依靠群众性自治组织的力量和方式来推进,效果比力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