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里资讯

搜索
查看: 861|回复: 1

阳春面被外地人叫“酱油汤煮面”,为安在江南却变得这么高大上?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11-5 19:15:57|来自:中国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不知道现在的小朋友还能不能在课本里看到《一碗阳春面》的课文。小的时候上课,一学到关于吃的课文,口水哗哗流,恨不得钻进水里去品尝一下书中描绘的美食,什么高邮咸鸭蛋、于勒叔叔的牡蛎,馋死了。

阳春面,在课文里其实是清汤荞麦面,但咱们中国的阳春面,也值得说道。当年看《灵魂摆渡》的时候也看到过这样一段台词“一把细面,半碗高汤,一杯清水,五钱猪油,一勺酱油,再烫上两棵挺括脆爽的小白菜”,就做好了一碗阳春面。

乍听到“阳春面”三个字,会觉得这是一碗春光明媚的面,优雅而优美。但这面本来没那么好听的名字,是叫清汤光面,或是直接叫光面,没有任何浇头,在旧时候是做夫役的人、没钱的人吃的面,一碗菜卖十文钱。

之所以改名,是因为面渐渐成为大众食物,一些生意人、读书人也开始吃面,觉得清汤光面几个字听着不太吉利,于是改了这么一个雅致的名字。然后演变至今日,阳春面成为江南地区一大特色面食,听起来倒是高大上了。

对外地人来说,阳春面就是一碗“酱油汤煮面”,没办法,因为面汤简直是用酱油调味,看起来清汤寡水,还不带浇头,只有葱花点缀在棕褐色的面汤上,让整碗面看起来没那么寡淡。

但对江南地区长大的人来说,阳春面是故乡的味道,从小吃到大,魂牵梦绕,无论身在何方,在吃惯了大鱼大肉之后就会追念起那一碗清新淡雅的阳春面,香味扑鼻,口味柔和,何时吃都不显得刺激。

阳春面要好吃,关键在猪油。一定要用猪油来调动这碗面的香味,是阳春面的英华。江南老店更讲究,猪油要本地的小香葱来熬,熬出来的猪油带着葱香,融化进面汤里,让一碗酱油汤惊艳四方。

再来是酱油,不能是我们平常做饭哗哗倒的酱油,不能省钱,要选好酱油,那一点酱油调色又调味,是一碗阳春面能不能第一时间留下客人的重点。所以酱油一定要选好材料酿出来的。

最后是面条,因为没有浇头,紧张吃面,因此面一定要细而筋道,不至于一煮就烂,也不会吃不出口感。在高汤里浸泡着,能吸着鲜美的汤汁,挂在面条上,让人一吸就能吃出味道来。

虽然现在来看,阳春面在浩繁中国面食中平平无奇,但在清朝时期,阳春面可是中华最闻名的面,颇受乾隆皇帝喜爱。有一种说法,说“阳春面”这个名号其实就是乾隆皇帝取的,镀金不少。

相传那一年,乾隆皇帝南巡到淮安,此时正是阳春三月,风景正好,乾隆皇帝就避开文武百官,在城内溜达。肚子饿时,找了一个面摊,小摊贩端上来的面干干净净,汤清澈见底,吃起来十分爽利。

乾隆皇帝便问这面叫什么面子,小摊贩如实告知,就是平凡的面食,还未取名字。乾隆皇帝只觉可惜,便说这面条连绵不断,与春日万物生长,气愤勃勃相似,此时是阳春,不如就叫阳春面吧!

至于这碗面是不是因为乾隆皇帝赐名,而成为阳春面,照旧因为当时的读书人嫌弃光面不好听,于是改了名,很惆怅知。可以或许知道的是,阳春面已经成为江南地区代表面食,不仅仅是一碗酱油汤煮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Ken
发表于 2021-11-6 00:48:37|来自:中国 | 显示全部楼层
锅盖面也是放酱油,江南可能就是这个风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上传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