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立冬,意味着冬季正式到来,自然界万物凋零。
中医理论以为,人与自然息息相关,自然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须要条件,所以自然环境的变化,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人体。在四时气候的正常变化中,每一个季节都有其差别的特点,冬季的气候特点就是“寒”。假如冬天的气温变化过于剧烈或急骤,超出了人体调治能力的范围,就容易导致疾病发生。
面对“冬寒”,该如何做好“冬藏”,才能顺应季节变化,镌汰疾病的发生呢?
“早睡晚起”藏阳气
立冬后,白昼渐短,夜晚渐长,此时的作息不能再夸大“早睡早起”,而是要顺应“冬藏”的规律,做到“早睡晚起”。
睡觉时要盖好被子,做好保暖措施,起床时间不宜太早,以保证充足的就寝,利于阳气的潜藏。
冬季不宜早起晨练,可选择午后锻炼。外出时,要戴好围巾、帽子和口罩,可根据自身环境,选择性地进行散步、太极拳、太极剑等舒缓且适宜冬季锻炼的项目。在室外不宜呆过久,且气温骤降时最好镌汰外出。
“夏病冬养”选膏方
中药膏方需注重辨证论治,所谓“一人一方”,意思是针对服用者所患的疾病性质或体质类型来制定膏方。
冬病多属寒邪,所以在立冬后,服用的膏方中宜加入一些温热药,也可根据患者体质随证应变。
夏病冬养原则
依据“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原则,对“能夏不能冬” 的阳虚阴盛体质者,在夏天用温热的药培补阳气,冬天就不容易发病,这就是中医常说的“冬病夏治”。
对“能冬不能夏”的阴虚阳亢体质者,在冬天用凉润之品补充其阴精,夏天就不容易发病,则是“夏病冬养”的方法。
一些春、夏季易发的疾病,如哮喘,假如通过中药膏方在冬季将身体调养好,来年就不易发作,这就是“冬令进补,来春打虎”。
患有慢性疾病的患者,气血阴阳津液亏虚的病人,工作压力大、劳动强度高的上班族,脏腑功能渐衰的老人,久咳不愈、先天禀赋不敷的小儿,都可以通过在立冬后服用膏方来调治身体。
习练功法度暖冬
立冬时节,大自然及人体的阳气都开始逐渐蛰伏、藏匿起来,养生应顺应自然规律进行,可以习练挽肘侧推式。





(功法文/代金刚 功法演示/张明亮)
(文中提到方药需在专业医师指导下利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