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王树平(主任药师)
如今很多人都存在失眠的问题,辗转反侧无法入睡的滋味实在是折磨人。为了能够美美地睡上一觉,不少人会选用安眠药来达到助眠的效果。
最近一位患失眠的朋友咨询笔者安眠药的用药问题,反映出很多人在安眠药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误区,特整理如下,供读者参考。
1.随意用药与害怕用药
问:最近睡眠不好,想吃安眠药帮助睡眠,但又听人说,吃安眠药会上瘾,能使人变傻,你说我是用药还是不用药呢?
答:失眠就像发热一样,本身不是一种病,只是一个症状,重要的是寻找失眠背后的原因,因环境、情绪、饮食、疾病、药物等引起的一过性失眠,是生理性的,不必紧张,只要消除诱发因素,睡眠即可恢复正常,并非一定要服用安眠药物。
不过,接连几天或者一段时间都存在睡眠障碍,还是应该在消除失眠因素的同时,适当使用安眠药。有研究表明,失眠所导致的记忆缺损和衰退远远高于安眠药。
一些人以为自己的记忆力出问题是服用安眠药所致,其实,主要是他们过于依赖安眠药,且用药不规范,导致安眠药越服越多、失眠越治越重,最后出现明显的记忆力衰退。
安眠药确实存在依赖性,但只要是按照专科医生和临床药师的指导,系统规范地服药,就不会出现依赖性。
2.不规范选用药物
问:安眠药很多,有人说安定效果好,有人说舒乐安定效果好,我该如何选用呢?
答:临床用药不能比照用药,听别人说用什么药有效,就跟着用什么药。这样会导致不合理用药,轻则用药无效,重则增加药物副作用。如何正确选用安眠药呢?
首先要认识安眠药。安眠药的作用随剂量不同而异,小剂量时产生镇静作用,中等剂量时可引起近似生理性睡眠,大剂量时则产生麻醉、抗惊厥作用。
其次要分清睡眠障碍的类型。一般睡眠障碍者可分为入睡困难、睡眠浅易惊醒、多梦和早醒等。对于入睡困难者,可选用起效快、半衰期短的药;对于睡眠浅易惊醒者,可选用中效安眠药;对于早醒、睡程短的病人,可选用长效安眠药等。
短效药:有佐匹克隆、唑吡坦、扎来普隆、三唑仑、速眠安等。该类药物主要用于入睡困难的失眠病人,对以早醒为特点的失眠者无效。
中效药:有舒乐安定、阿普唑仑、罗拉等。适合帮助病人增加睡眠深度,减少夜间醒转次数和做梦频度,同时能缓解病人的焦虑和紧张不安情绪。
长效药:有地西泮、氯硝西泮、硝基安定、硝基安定等。适合用于早醒的患者,也常用于缓解病人的焦虑和紧张不安情绪,但忌用于催眠,否则易产生“宿醉”现象(即服药第二天醒来出现头疼、乏力、眩晕等症状)。
3.服药时间不规范
问:安眠药一般需要用药多长时间呢?
答:连续服药四五天后停一天,若睡眠状况有所改善,那么连续服药的天数要慢慢减少,逐渐减到服一天停一天,服一天停两天,直到最后完全停服,或在医师和药师指导下逐渐减少用药剂量。
有些患者服用安眠药见效后,由于担心药物的副作用,往往会自行停药,以致失眠症状复发,只好重新用药。
使用安眠药改善睡眠以后,最好继续服药几天,让已经紊乱的生物钟逐渐恢复正常,然后逐渐减少安眠药的剂量,再停药,否则欲速则不达。
对于一些长期依靠安眠药入睡的人,与其说是治疗疾病的需要,还不如说是心理上的依赖。
一般连续服用某种安眠药最长不超过4个月,最好将两三种安眠药交替服用,并辅以精神治疗和适度运动,以减少因长时间服用安眠药产生的依赖性。
4.服用安眠药的注意事项
问:服用安眠药还有哪些需要注意的问题?
答:一是要注意药物副作用。“是药三分毒”,在改善睡眠的同时,不能忽视安眠药对特殊生理和病理人群的用药禁忌。
①孕妇忌服安眠药。
有的安眠药可能使胎儿畸形,还可能导致新生儿哺乳困难、黄疸和嗜睡。孕期出现失眠时,最好是通过放松心情、按时作息等生活方式的调整来达到安眠目的。
②女性在哺乳期服用安眠药需避免授乳。
因安眠药的成分可能转移到母乳内,对新生儿造成不良影响。
③年老体弱者机体代谢功能差,容易造成药物蓄积,产生头晕和走路不稳等副作用,可能带来危险。
另外,老年患者长期服用安眠药,可能会导致记忆力逐渐减退、反应力下降,甚至发展为老年痴呆症。
④睡眠呼吸障碍者忌服安眠药。
安眠药能加深中枢抑制,所以呼吸道阻塞性疾病或睡眠呼吸暂停患者不宜服用安眠药。
⑤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及重症肌无力患者也要注意,服用安眠药可能会导致症状急剧恶化。
⑥开车或操作机械设备者,服用安眠药后应该停止工作,以免造成安全事故。
二是要注意药物的相互作用。安眠药与下列药物合用时作用增强,需要注意。
①一些抗过敏药有中枢抑制作用,与安眠药同服时会引起嗜睡、乏力、头晕等不良反应。
②肌松药与安眠药合用会引起嗜睡、乏力等副作用。
③过量的酒精有激发安眠药中毒的可能。酒精对中枢神经初为兴奋作用,之后转为抑制作用。
酒后服用安眠药可产生双重抑制作用,使人反应迟钝、昏睡,甚至昏迷不醒,呼吸及循环中枢也会受到抑制,出现呼吸变慢、血压下降、休克,甚至呼吸停止而死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