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里资讯

搜索
查看: 690|回复: 20

方剂新解|天麻钩藤饮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8-26 17:22:29|来自:中国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邱礼新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眼科中心眼中医科主任临床上较为常用、好用的方剂当中,“天麻钩藤饮”这个所谓用于“平肝熄风”的后世时方,是最可以或许清晰、准确地诠释中医肝脏的生理功能和病理状态的。
中医认为肝属木,肝的性质像自然界的草木一样,始终处于不断生长、升发的状态,肝脏就像个皮囊,里面充满了温暖的肝血。肝血一定是温暖的,既不能过热,也不能过寒。肝脏中只有充满了温暖的肝血,才能保持肝脏正常的升发、疏泄的功能,所谓的“体阴而用阳”。而这种升发、疏泄的功能,对人体是非常重要的。
可惜的是,在这个年代里,耗伤肝血的行为比比皆是,比如用眼过度、经常熬夜、嗜食辛辣烟酒、滥用药物、过度活动、长期焦虑愤怒等等,所以我说这是一个“伤肝的年代”。而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身体肝脏中的阴血也会逐步耗损,所谓“年过四十,阴气自半”。
我们来看看天麻钩藤饮的构成:
1、补肾精(杜仲、桑寄生)
临床用于治疗肝脏问题的天麻钩藤饮,却没有一味标准的补肝血的药物,如当归、芍药、乌梅、酸枣仁等,它是从补肾入手,用了杜仲、桑寄生二味补肾药物,达到补肝血的效果,因为“水生木,肾为肝之母”,肾精是肝血的源头,肾精充足,肝血的化源才能充足,所以补肾从根本上解决了肝血不足的问题,此乃“开源”。
2、补心气(茯神、夜交藤)
因为肝血是产生心气(心血)的源头,所谓“木生火,肝为火之母”,如果心气(心血)不足,也会耗伤肝血,这是所说的“子病损其母、子盗母气”。因此用了茯神、夜交藤来补足心气,防止肝血不必要的消耗,此乃“节流”。
3、清肝热(栀子、黄芩)
中医的肝脏,我们可以形而上的想象,就是一个皮囊,充满着温暖的肝血,这其中分成二个组成部分:肝脏中的阴血(或曰津液)和按比例蕴含其中的阳气(或曰相火),当阴血(或曰津液)损耗,蕴含在其中的、相应比例的阳气(或曰相火),就会逃逸出来,在肝脏这个皮囊中形成了病理状态的“郁热”,一定会影响肝脏正常的升发、疏泄功能,出现一些临床症状,一般多用栀子、黄芩、丹皮等来清郁热。
4、化血瘀(川牛膝、益母草)
肝脏中正常应该充满着肝血,一旦血虚则血瘀随之而来,一旦血瘀则水停随之而来。所以就用川牛膝、益母草化血瘀、利水停。
5、平肝风(天麻、钩藤)
如前面所述,肝脏中肝的阴血(或曰津液)耗损,按比例蕴含其中的阳气(或曰相火)逃逸出来,形成了郁热,这个郁热本身也是越来越耗损肝的阴血,又使更多的郁热产生。当肝脏内郁热产生达到一定程度时,就冲开了束缚“流动”起来,这种郁热之气的流动就是所谓的“肝风”。换言之,形成肝风的前提,一定是先有肝的阴血虚,然后“郁热”产生,末了才会有“肝风”的形成。而天麻、钩藤是一对最正宗的平肝风的药物组合。
6、控节奏(生石决明)
这里的石决明(一定是生石决明),也具有清肝热的功效,其咸寒质重,最主要作用被认为是平肝、潜阳、熄风。但所谓的“平肝、潜阳、熄风”?总有点难以理解透彻的感觉。
其实在内经中概括肝脏的特点为“木曰曲直”,可谓意简言赅,但道理却至简至深。
历年来中医著作对肝脏的“木曰曲直”解释得千奇百怪,大多不得要领。其实我们去看看一棵大树的生长,就会很容易地理解“木曰曲直”的含义。
一棵大树,一定是直立向上生长的,这是肝木的升发功能,这是“直”;而剖开大树的横截面,你会看到一圈一圈的年轮,这就是“曲”。
正常的树木,既不能过“直”(生长过快),也不能过“曲”(生长过慢),一定是在保持向上升发的同时,还要控制着升发、生长的节奏。——这就是“木曰曲直”的含义。
东北有种植的一种杨树叫“穿天杨”,生长的非常快,几年下来就长得好高好高,这就是过度的“直”。但其木质疏松,只能用于绿化大概做方便筷子,不堪大用。还有一种松树,多年不生长,而且分叉着长,木质既细又硬,也没什么用处,过去多用于烧柴,这种是过度的“曲”。
由于天麻钩藤饮证的患者,由于肝血虚——产生郁热——日久生风,这个过程就是过度“直”的病变,需要用石决明来控制一下过度升发,恢复肝脏正常的“曲直”状态与节奏。
所以这首“天麻钩藤饮”,全面纠正了肝脏的病理状态,完全符合中医肝脏的病机,在临床上一旦对证,即有良效。多用于治疗头痛、眩晕、耳鸣、烦躁、失眠、多梦、心悸等具有肝血不足——郁热产生——日久生风的病变。适应症非常非常广泛。
我在眼科临床上,一旦能明确所治疗的眼病,具有肝血不足——郁热产生——日久生风的病变,首先会考虑到天麻钩藤饮。曾用于治疗过眼肌麻痹、黄斑水肿、干眼症、目眩、溢泪、老年迎风堕泪等眼病。
作者简介
邱礼新 主任中医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眼科中心眼中医科主任、中华中医药学会眼科分会副主任委员、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眼科专业委员会理事会副会长
主要成就
全国名老中医学术继承人,师从于眼科名家唐由之先生;完成国家级及省部级科研课题3项,发表论文20余篇,主编学术著作1部,参编10部。
专业特长
从事中医眼科临床30余年,精研《伤寒杂病论》多年,运用经方与时方相联合,治疗部分常见难治性眼病,有较好疗效。
来源: 光明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8-26 20:59:31|来自:中国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也经常用这个方,还可以加上枸杞子,效果更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8-27 12:15:22|来自:中国 | 显示全部楼层
点赞!肝郁阻气机,肝风异动是自救行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9-23 17:38:35|来自:中国 | 显示全部楼层
经方解读——天麻钩藤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9-3 09:28:40|来自:中国 | 显示全部楼层
错也,草决明,我用五百剂以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9-19 20:18:52|来自:中国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医中药是博大精深的祖国医学,对眼科医疗确有意想不到的捷效,现代医学是无法比拟的,我儿子的角膜损伤就是用中医理论指导下调理的,现以初见成效,但不是此方。真是神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9-8 12:31:55|来自:中国 | 显示全部楼层
还是要用通俗易懂的医学术语解读中医处方,比如肝藏血既不能过热也不能过寒才利于肝疏发等,什么肝风呀,有几个能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9-18 15:38:07|来自:中国 | 显示全部楼层
文风杰出,好得很!很少有白话文体授课式的中医文献,该文就是典范,让怕古文而却步的学子都能很清楚地理解到中医的深奥道理,对振兴中医,发展中医找到了一条创新式教学示范。点赞!点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9-24 14:23:32|来自:中国 | 显示全部楼层
肝主目,肝统血,舒肝平肝尤为重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8-27 09:16:47|来自:中国 | 显示全部楼层
一方一剂不足以谈中医,会带偏社会大众,贻误医治。学说交流可以到国家刊物发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上传

本版积分规则

精选推荐

友情链接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