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里资讯

搜索
查看: 317|回复: 4

小雪:寒湿蔓延,何以养藏?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11-21 10:13:49|来自:中国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曰:“十月中,雨下而为寒气所薄,故凝而为雪。“
小雪的雪由雨变化而来,下得次数少,量也不大,且夜冻昼化,想来是十分珍贵的。
红楼梦里宝钗化解热毒所用的“冷香丸”就要用到小雪节令的雪十二两。无论这冷香丸的出处如何,古人对这小雪时节的阴寒之气也算用之有道了。
对我们而言,则应注意躲避小雪时分开始蔓延的寒湿之气
小雪三候


一候虹藏不见
小雪这段时间,阴气旺盛、阳气潜伏,所以会有虹藏不见。

二候气候上升地气下降
古人以为,“气候”为阳,“地气”为阴。小雪之后,空中阳气上升,地中阴气下降,万物失去生机。

三候闭塞而成冬
小雪封地,大雪封河;小雪封田,大雪封船。万物气息闭塞,自此正式进入冬天。
避寒湿,藏阳气

从中医的“五运六气”看,立冬节气还在五之气,主气阳明燥金,大家常感到干燥。而到小雪节气,则进入终之气,轮到太阳寒水主事了,加之辛丑年的冬天,气和运全是水,寒湿之气布满天地之间,因此养生的重点就是避寒湿

这两天又有实力派冷空气携大风、降温、雨雪从北向南席卷全国。如果你的衣着过少过薄,室温过低,则既耗阳气,又易感冒。
最好的驱寒补阳的方法当然是晒太阳,每天拿出15~20 分钟晒晒背部、双腿和头顶,能起到壮人阳气、温通经脉的作用。
百病从寒起,寒从脚下生。冬季要格外注意脚部的保暖。坚持睡前用温热水泡脚、按摩和刺激双脚穴位,以促进血液循环。

这里要强调的是:防寒保暖必须做到恰如其分。如果你的衣着过多过厚,或室温过高,则腠理开泄,阳气不得潜藏,寒邪亦易于入侵。
门诊上还遇到有人咨询:我去蒸桑拿是不是可以排寒湿?
桑拿的确是可以驱除寒湿,但是在冬天这个季节人体要以收藏为主,出汗太多会耗损阳气,削弱身体的抵抗力,所以不建议冬天长时间汗蒸

食疗进补,切勿盲目

冬季进补,是中国自古以来的习俗。冬气候温低,人体精气封藏,此时服用补药,有利于吸收。然而由于各人体质不同、年龄有别,食补也有所禁忌。
许多地区在冬季进补之前,会有引补的习惯,引补又称作底补,意指先将脾胃打好底子之后再进行补益。这样一来不仅可以增加食补的效力,还可以制止虚不受补的情况。
常用于引补的食物多具有健脾胃的效果,如淮山、芡实、莲子、薏苡仁、麦芽等,可将上述的食物熬煮成粥,增加食欲、方便吸收,具有健脾养胃的效果。

冬季人体的自然代偿机制,会自动想吃些高热量的食物,来储存体内的热量,但补益并非盲目摄取温性药食。
冬季人体气息闭塞,对于城里人常年被摧残怠慢的脾胃来说,吃温补的食物会容易上火,因此在煲汤的时候可以适当加一些白萝卜、冬瓜来缓解食物的温热。

此外,冬季进补固然重要,但如果无虚滥补,不但浪费药材,还可能加重五脏六腑的负担。还有些人即便有虚证的表现,但其实根本为实,此时误用补药,反而增加了病邪威力,加重病情。
因此,在行冬令进补前,可以与中医师沟通,透过中医体质分析来确定自己的体质偏性,再结合中药及食疗,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11-22 06:18:57|来自:中国 | 显示全部楼层
“天气”为阳,“地气”为阴。小雪之后,空中阳气上升,地中阴气下降,万物失去生机。重点就是避寒湿。每天拿出15~20 分钟晒晒背部、双腿和头顶,能起到壮人阳气、温通经脉的作用。冬天这个季节人体要以收藏为主,出汗太多会耗损阳气,削弱身体的抵抗力,所以不建议冬天长时间汗蒸。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11-22 10:41:00|来自:中国 | 显示全部楼层
冬天这个季节人体要以收藏为主,出汗太多会耗损阳气,削弱身体的抵抗力,所以不建议冬天长时间汗蒸。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11-22 07:19:17|来自:中国 | 显示全部楼层
小雪安康,记得添衣御寒,早睡晚起!愿你们一切都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11-21 20:52:10|来自:中国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发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上传

本版积分规则

精选推荐

友情链接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