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说,立冬意味着进入冬天的门槛;那小雪,就表现冬天正式到来了!
【小雪有三候】
一候虹藏不见,迎冬小雪至,应节晚虹藏,气温持续走低趋至零下,雨滴化作了霜雪,水雾折射出的彩虹藏在了积雪里,千百种颜色终归于洁白。
二候天气上升地气降落,白雪覆盖了昔日的生机,却掩盖不住土壤下积贮的力量,静候着崭新的开场。
三候闭塞而成冬,小雪封地,大雪封河;小雪封田,大雪封船。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讲:“十月中,雨下而为寒气所薄,故凝而为雪,小者未盛之辞。”
进入小雪,阳气上升,阴气降落,天地不通,阴阳不交,寒气正式来袭。
前几天便有患者说,自己的手指头和脚趾头呀,一到冬天就冻得生疼,拿不住东西,严重的时候甚至都没感觉了。
其着实中医看来,判断身体是否健康,有个最基本的指标,就是“三头不冷”。
这三头指的是,脖子上的头,手指头,脚趾头。这三头都不冷,首先代表这个人的阳气水平正常。在这个基础上,无论是治病还是调理身体都比较容易。
【手脚冰凉的根本原因】
要知道身体的各处温暖起来,靠体内最重要的一样东西——阳气。
人体是靠阳气活着的,阳气就跟太阳一样,照到哪里哪里就暖和起来,所以身体无论哪里以为冷,都是因为阳气不到。
阳气不到,是有几种可能性:
一、阳气本身不足;
二、阳气到达的路上堵了。
第一个原因好理解,常出现在阳虚体质的人身上。第二个原因我轻微解释一下,阳气这个东西,要靠这血来运行到身体各处,血如河流,阳气如舟楫。血瘀了,或者血虚了,阳气就过不来。
所以,对于手脚冰凉,怕冷的朋友来说,主要也从补阳气+活血通脉这两个方面入手,才可以彻底调理。
下面来分享几个简单实用的方法,或能让你在冬天也能“热”起来。
【2勤】
1、勤盆浴
通过泡澡、坐浴的方式来促进身体内的血液循环,并且通过温热的水汽来驱散人体内的寒气,从而调理阳气不足,湿气过重的问题,泡完澡也能让人体更加温暖。
2、勤按摩
主要可以按摩关元穴、海命穴、天枢穴、足三里穴等穴位,能够起到通经活络,行气活血的作用。维持人体温暖的温度,也需要体内的气血流动起来,从而保持体温。
【3忌】
1、切忌饮酒,警惕酒后寒。
尤其是存在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等慢性病的人群。有些人以为酒能暖身,在冬天没事儿喝点小酒能暖身体。但实际上,饮酒只会让人体的热量在短时间内散发,随后更容易出现发冷,血管剧烈收缩等问题,血压也会随之升高。
2、切忌穿过于紧身的衣服。
有的人以为穿得越多,裹得越紧,寒风越是进不来。事实上,当穿过分紧身的衣服时,人体内的血液循环不顺畅,也会更容易以为手脚冰凉,甚至可能增加出现冻疮的风险。
3、切忌在暖气房和寒冷环境来回更换。
很多人在室外工作,一下班恨不得立马钻进空调房中。但是在寒冷环境中直接转换到温暖的地方,更容易让冻得僵硬的指关节生冻疮。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在温度适中的地方过渡一下,用手互相搓,感觉到手慢慢地有知觉后,再烤火,进入暖气房。这也能避免外界的寒气钻到人体内,难以驱散。
【4吃】
1、吃羊肉、牛肉:高卵白高热量
红肉一直被人们视为洪水猛兽,以为它不健康。但是对中老年人来说,红肉中的肌红卵白却能给人体提供能量,其中也含有丰富的血红素铁,能够有效地贫血,从而避免因为缺铁性贫血而出现手脚冰凉等问题。而且在人体补充高卵白高热量的食物后,也能产生更多的热量,从而抵御寒冷。
2、吃生姜、肉桂:刺激味觉,有助升阳
表面下着雪,手里捧着一杯姜茶,升起的水汽也会让人以为更加温暖。生姜、肉桂都实用于手脚冰凉的人,用这两种药材沏茶喝,都能够刺激人们的味觉,产生“辛”“辣”的刺激,这也对人体升阳,补阳有帮助,身体内阳气足了,也就暖和起来了。
3、吃红薯、南瓜:补血补气
中医眼中,南瓜能够补血,调理人体内的气血,而红薯也是“益气力、健脾胃”的食材,其中大多含有丰富的维C、维E以及钾元素,能够提高人体内的能量代谢,产生热量。
4、吃鲜枣、龙眼:弥补维C缺口
最后一种就是吃维C丰富的食物,鲜枣、龙眼在冬季比较多,也有研究发现补充大量的维C对增强人体对寒冷的耐受性也有帮助。
在寒冬中,学习“2勤3忌和4吃”的养生方法,也能避免在冬天冻得缩手缩脚,保暖又祛寒。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