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关注我们
首页
信息
服务
社区
“ 受不了啦!一小时才做了5道盘算题!” “ 淡定,我家两小时,生词抄写才抄了8个词。” “ 哎,我都不想说我家三小时,一篇作文就憋出了20个字。” “ 那你们是没遇到我家这款,一上午一字未动,就坐在书桌前发呆。”
磨蹭是孩子发展过程中必经的阶段。 正因为磨蹭,他们才能专注于眼前的事。 不会磨蹭的孩子,反而才是真的有问题。
2岁半以前,不懂“时间”为何物,活在当下,对将来没有概念; 2岁半到3岁,开始初步认识“时间”、“先后”,能分辨“已往”、“现在”和“将来”; 4岁,具备肯定的时间观念,可以描述一些一样平常做过的事情,但要到五岁,才能逐步说得出具体什么时间做的; 6岁,喜好服从前的故事,开始能记住几点,但对于“10分钟”、“半小时”的长短,依旧没感觉; 7岁,能够看时钟,分辨具体时间了,却依然磨蹭,因为潜意识里还未接受“什么时间必要做什么事”这个观点。
孩子必要并渴望明确的生活规律。因为规律给孩子安全感,帮助他们发展自律的性格。人类会恐惧许多事情,“未知”最容易让人产生担心和恐惧。
在我们人类的大脑内里存在着负责及时行乐的边缘系统,以及负责制定和履行计划的大脑前额皮层(理智)。人们天天的行动都由两种系统的博弈决定。 对于大脑发育尚未完全的孩子来说,磨蹭是由负责理智的前额皮层,受抑制于负责行乐的边缘系统而造成,此时并未形成生理化习惯。 当孩子渐渐发展,边缘系统强大起来,博弈的天平就会开始受控制,抑制前额皮层,向自律性倾斜。
“依赖性人格的孩子,因为无法达到父母的要求,而感觉自己是‘坏孩子’,失去自信;而反叛性人格的孩子,却只会越来越无视父母,变得自私冷漠。这两种孩子,都毫无例外地丧失了自我。”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查看 »
在线时间:8:30-17:00
13362228119
下载APP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