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际品牌集体提价,国货品牌不敢涨价。
泉源 | 聚美丽作者 | 小 绝
近日,雅诗兰黛发布2021财年第三财季报告。财报指出,第三财季雅诗兰黛业绩未达预期,因疫情反复,中国市场受困,亚太地区净贩卖额同比下降4%至12.03亿美元,且经营利润同比下降71%。面对疫情影响和市场通胀,雅诗兰黛团体首席财务官Tracey Travis表示,2022年7月和8月团体将对雅诗兰黛产品价格再次上调。而在今年1月,雅诗兰黛团体已经在专柜、微信商城、官网等全渠道上调了红石榴系列、樱花微精华等部分商品的价格。
事实上,今年以来,已有迪奥、海蓝之谜、倩碧、兰蔻等10余个高端国际品牌进行了提价。4月,莱珀妮、兰蔻、纪梵希、阿玛尼、科颜氏、赫莲娜、范思哲、爱马仕等多个品牌的美妆产品也纷纷完成了新一轮涨价。
如果说,此前国际品牌们将涨价作为提振营收的手段,那么在疫情影响下,原材料、运输、运营等价格不断上升,涨价成为对冲成本爬升的方式。联合利华首席实行官AlanJope曾公开表示,“2022年,为了试图抵消飙升的投入成本,价格进一步上涨是必要的。”
种种压力下,原材料一涨再涨
“原材料这块涨得特别凶,今年已经涨过好几轮了。”上海友仁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贩卖总监徐俞舫说道。杭州菲丝凯的徐总也向聚美丽表示,化妆品基础质料涨了不少,而且在包材这块,价格同样也在上涨。
据聚美丽观察和了解,原材料端价格一路飙升主要受持续的疫情、地缘因素以及能源危机、化工厂停产检修等方面的影响。
疫情仍然是最大的影响因素。
今年3月开始,国内疫情再次反扑,上海、广州等化妆品重镇“失守”,行业再次被迫全面降速。INTO YOU相干负责人曾向聚美丽表示:疫情影响最大的其实是市场上的“流动”,无论是资金流和人流等,这些“流动”被迫减少的环境下,供应链、实体店、物流等行业都会受到影响。
事实上,2021年以来,新冠肺炎疫情下的天下经济艰难复苏,全球供应链受阻问题愈发突出。由于经济重启后需求快速增长,但供应链持续趋紧,企业面临原材料短缺的窘境,严重影响生产经营。美国里士满联储的一份调查显示,近3/4的大小企业都面临供应链不畅问题,此中原材料供应、运输问题、生产耽误是最常被提到的挑衅。
化妆品行业同样没有逃过供应链的瓶颈困局。
今年4月尾,陶氏发布紧急通知称,从其上游原材料的一家供应商处获悉,该供应商因意外变乱影响了向陶氏业务部分供应关键原材料的能力。因此,陶氏宣布丙二醇遭遇不可抗力而停供,恢复时间将第一时间通知。
而由于陶氏的供应问题,5月,巴斯夫在致客户信中宣布:由于紧张的环氧丙烷供应商——巴斯夫陶氏HPPO公司发生了无法控制的变乱,它将无法向巴斯夫交付预期数量的环氧丙烷。以至于巴斯夫聚氨酯有限公司必须宣布,聚醚多元醇以及聚氨酯系统在欧洲市场供应困难。
△巴斯夫受影响质料产品清单客户信指出,巴斯夫既不能确保5月份的现有订单,也不能确认5月或6月的任何订单。而今年3月尾,巴斯夫也曾因受俄乌战争导致的天然气可能被断供的环境,提前发布停产预警。
据全国能源信息平台报道,2022年开年以来,化工市场一路上涨,树脂、乳液、钛白粉等质料涨幅巨大。随着源头端石油产品的价格推升,这些产品一级级传导而下,动员了异丁烯、丙烷、有机硅DMC、乙二醇等化妆品原材料的价格上涨。
△图片信息来自于涂料采购网“新冠疫情多点快速地传播,导致生产及运输都处于半瘫痪的状态。”杭州唯铂莱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市场部经理张建伟说道,“运输受阻,质料入口和生产环节都会受到影响——有些企业有货发不出,有些企业有订单做不出来货。”
据经济日报报道,因疫情对船舶周转率的影响,全球集装箱海运价格屡创新高。2020年12月末CCFI(中国出口集装箱运价指数)达到1658.58点,同比涨幅近90%;2021年7月尾CCFI上涨至2930.03点,同比增速达238.5%。
据上海出口集装箱运价指数显示,停止去年10月尾,上海至美西现货集装箱运费达6414美元/FEU(以长度为40英尺为国际计量单位的集装箱),较上年同期大幅上涨66.6%;11月份,东南亚航线又出现暴涨,部分航线运价几乎翻了一番。
港口拥堵、运力不足、货船严重滞留,很多入口质料的运输成问题。“一方面,质料紧缺,价格上涨;另一方面,运输成本提升。整体成本高了不少,工厂不涨就要倒闭了。”杭州菲丝凯的徐总说道。
同时,俄乌冲突下国际形势不断变化,紧张的局势逐渐扩散至货币、能源、质料等市场。3月尾,俄罗斯总统普京签署法令,正式宣布要求4月1日起,“不友好国家”以卢布进行天然气贸易结算。俄方表示,若拒绝以卢布付款,俄方将不会提供天然气。
受此消息影响,3月31日,欧洲天然气价格持续上涨,每1000立方米超过1450美元。
对此,德国总理舒尔茨表示:拒绝接纳卢布结算的要求。针对天然气可能被断供的消息,位于德国的天下化工巨头巴斯夫提前发出停产预警。
事实上,早在今年2月俄乌开战以来,受地缘因素影响,国际原油价格一路飞涨。基于此,很多属于石油卑鄙产业链的化妆品质料,随着源头端石油价格的提升,终端的化妆品质料也迎来了一定程度的涨价。
据悉,目前化妆品质料大部分都与石油或其衍生物、合成物有关,比如乙烯、丙烯、甘油、聚乙烯、聚丙烯等,而这些质料的价格一直都在持续地上涨。此中,甘油的价格至今涨幅已达到了130%。(具体可见聚美丽往期文章《俄乌开战!原材料市场巨震,美业谁慌了?》)
另一方面,纸材等包材质料的价格也有部分因为俄乌冲突继续上涨。
当地时间5月6日,总部位于巴西的全球最大纸浆生产商Suzano SA首席实行官斯卡哈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俄罗斯是欧洲的一个紧张木料泉源,因俄乌冲突升级,俄欧之间的木料贸易已经完全被封锁。而欧洲的纸浆生产商,特别是位于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丹麦、挪威、瑞典)的生产能力将受到遏制。“纸浆库存一直在逐渐减少,并向着供应停止发展。(停止)很可能会发生。”斯卡哈说道。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纸浆价格在今年3月份同比1月份,涨幅达到15%。
纸浆供不应求也反映在包材市场。据了解,受原材料成本、运输成本等因素影响,部分纸种每吨上涨300元至500元不等,今年1月、3月有两次集中的涨价。5月2日,浙江荣晟环保纸业股份有限公司发函称,鉴于原辅材料价格居高不下,公司经营深受重压,为保障高品质的产品和供货的实时性,故决定自5月8日起全部产品上调100元/吨,旗下五大纸机将在近期各自停机6-10天。
雪上加霜的是,5月起,国内部分化工工厂陆续进入停工检修时期。全国能源信息平台预计,未来将蒸发500万吨产能,部分原材料价格或将进一步上涨。
据悉,今年5月,国内PP市场计划检修产能在212万吨,检修类型多为油制企业;别的4月份遗留至5月份的检修企业有扬子石化(8万吨/年)预计5月27日开车;海南炼厂(20万吨/年)预计5月12日开车。
△信息泉源于涂料采购网“PP材质具有耐高温、密度高但轻便、无害无毒的特征,现在很多化妆品瓶接纳PP材质,例如乳液、爽肤水等产品。工厂检修可能会让短期内PP材料紧缺,会给到包材工厂一定的压力。”某化妆品包材工厂负责人说道。
而除PP材料外,尚有不少其他产能的化工厂装置进入检修期。
△部分质料化工厂装置检修信息“化工企业环环相扣,在目前这种环境下,化工厂停产检修势必会对中卑鄙产物产生影响,进而辐射到相干行业。”一位化工厂专业人士说道,”化工质料上涨,一级级传导下,化妆品行业也会受到波及。”
这意味着,化妆品行业尚未完全从疫情影响下“爬出来”,可能又迎来下半年的质料紧缺、涨价。“化妆品公司又难熬了。”有行业人士表示。
受地缘因素、疫情和能源危机影响,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已有至少64家化工企业启动涨价。
如巴斯夫在2月份连发3函领涨:从2月16日起,提高亚太地区的Ultramid系列高性能材料价格,最高上调800美元/吨(约合人民币5078元/吨);2月15日或合同允许的环境下,提升北美地区PBT、PET、PA等聚合物或化合物的产品价格,部分冲击改性和阻燃等级的产品或提价更高,最高上涨4206元/吨;2月1日或之后提高北美全部聚氨酯系统产品的价格。
业内人士表示,未来一段时间,原材料价格或仍将处于较高水平。
涨价?工厂优胜劣汰,品牌无可奈何
咨询公司贝恩公司的报告显示,包装、质料价格的上涨,已将化妆品行业的生产成本平均推高了25%-30%,对大规模化妆品生产商构成了挑衅。
而这一点,在化妆品行业相干上市公司的财报中也有体现。
丽臣实业在其年报中写道,2021年以来,受到疫情、国际地缘政治等多重因素影响,国际原油价格及天然油脂价格持续走高,2021年末国际原油、棕榈油等大宗质料价格相比年初增长40%-50%左右,此中脂肪醇的价格增长幅度达到53%。
基于此,丽臣实业原材料采购价格较上一报告期发生重大变化,报告期内公司因经营及备货产生的采购现金流支出金额较大,使得报告期内,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较上期同比减少23%。
同样的环境也发生在诺斯贝尔。母公司青松股份2021年度财报显示,报告期内诺斯贝尔实现营业收入250,915.36万元,同比下降6.05%;营业利润-6,632.05万元,同比下降119.89%;毛利率10.44%,同比下滑11.92%;实现归属于诺斯贝尔全部者权益的净利润-5,489.56万元。
财报指出,受大宗商品价格波动、部分上游供应链紧张等因素影响,化妆品主要原材料价格呈持续上涨趋势,导致报告期内化妆品业务材料成本上升,对产品毛利率构成压力。财报显示,2021年,诺斯贝尔化妆品原材料成本同比上涨6.98%,高达15.90亿元,占营业成本的49.5%。
而在品牌端,上海家化2021年度财报显示,主要原材料采购价格大部分呈上升趋势。此中,皂粒、油脂类质料价格同比上升18.1%;溶剂类质料价格同比上升16.5%;表面活性剂类质料价格同比上升3.9%。
而在2021年第四季度主要经营数据的公告中,公司也曾提到,2021年第四季度皂粒、油脂类质料受棕榈油、棕榈仁油上涨,采购均价上涨6000元/吨左右(不含税),涨幅100%;表面活性剂受到棕榈仁油、环氧乙烷上涨的影响,采购均价上涨3000元/吨左右(不含税),涨幅约50%。
面对不断上升的质料成本,在疫情叠加压力,“涨价”成为很多企业转移成本的考虑方向之一。
据了解,莹特丽曾明确表示,公司只管在2021年年底已经提价5%,但仍考虑在今年夏天进一步提价。Salvatore Ferragamo和Dolce & Gabbana等意大利奢侈品牌包装供应商ISEM已将产品价格上调10%至40%。
不过,更多的工厂面临“进退两难”的境地。“涨价就要做好流失客户的准备。”某ODM/OEM代工厂负责人杨鹏(化名)说道,“今年整体大环境不好,整个行业都很艰难。我们只能让出一部分利润,来稳定、维护现有的客户。”
也有工厂选择涨价。“不涨价就活不下去了。”杭州菲丝凯的徐总心酸地说道。
但是更多的工厂,则在一轮又一轮的涨价冲击下,濒临停业乃至倒闭。根据企查查数据,2021年美妆相干企业(企业名称、经营范围、品牌名含化妆品的企业)共吊注销88.6万余家,同比增长18%。此中,5、6月份相干企业吊注销量出现高峰,突破10万家。
据聚美丽不完全统计,2022年开年以来,广东省、河南省、辽宁省等11个省(自治区)相继发布了关于注销《化妆品生产许可证》的通知。停止发稿前,今年全国至少有78家企业注销了化妆品生产许可证。此中自动注销的OEM/ODM企业占比超过半数。
一位行业人士告诉记者,关厂潮从去年就开始了,他认为这种趋势今年还会延续。“小工厂没有充足的能力和资金支撑,既不能像一些大厂一样说涨价就涨价,也没有雄厚的资金靠压缩利润持续经营,反而被不断增加的成本和逐渐减少的订单量拖垮,最后只有倒闭这一条路。”
实际十分残酷,但在一些人看来,这也将会成为行业的机遇。
“质料涨价对工厂来说,肯定会有影响,成本增加是第一位。”张建伟说道。不过他同时认为,一些中小型的ODM/OEM工厂承受不住压力必将面临转型或者倒闭,而这对一些工厂来说也存在一定机会:“一直追求品质或者已经在行业建立一定影响力的工厂可以借此机会整合资源优势和技术优势,引进创新、高品质的质料,走国际化、品牌化路线。”
事实上,已经有一批头部企业开始从研发、降本增效等方面积极应对困境,努力提升企业优势。
例如,专业从事日用化工、表面活性剂等领域研发和生产的赞宇科技在其年报中表示,公司最主要的油化工厂杜库达位于印尼雅加达的保税区,在大宗质料涨价之际,具备一定的采购优势。同时通过改变产品定价模式,以“受托来料加工”、“材料+加工费”等结算模式获取较为稳定的经营收益。
诺斯贝尔则表示,将继续推进研发投入和新产品的开发力度、注意以技术优势打造行业领先职位的经营策略,为持续保持公司产品技术的创新性和市场前瞻性,提供有力保障。
某工厂市场总监在接受聚美丽采访时说道:得益于企业内部协调与科研能力,针对国际市场上断供的一些质料,我们已经找了一些替代性的国产质料,且在生产效率上大大提高。
嘉亨家化、金三江等也表示,将优化自动化设备和流程建设,有效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能耗。
但肯定的是,在复杂、紧张经济形势下,工厂仍然处境困难,尤其在一系列新规落地的冲击下,工厂未来仍会负重前行。
而在品牌端,则呈现出更加两极化的局面。
不同于国际品牌集体选择涨价来提振市场、转移成本,国货品牌在是否涨价的选择上更为被动,集体“失声”。
一些品牌选择不涨价,是因为提前做好了质料涨价的相应规划,品牌对于质料拥有一定的把控能力。
某新锐“芳疗”护肤品牌首创人付钰(化名)向聚美丽透露,品牌在去年年底已经提前锁定了今年整年的大部分主要质料,目前为止产品成本还在可控范围内,因此暂不考虑涨价。
“寻荟记的主要质料受品牌自主控制,国际质料涨价对于品牌的影响较小。”新锐国货护肤品牌寻荟记首创人林瀚表示,“不太会涨价。”据了解,寻荟记产品的主要质料为芦荟,而品牌在海南拥有属于品牌自己的芦荟种植基地,相比质料端价格上涨,自然灾害反而是最大的影响因素。
“因为疫情等原因导致的质料上涨和加工成本上升,是实现无法预估的。”某新锐品牌首创人孟可(化名)也对聚美丽说道,“我们内部会对这个价格进行衡量,通过如减少投放预算等其他方式减少利润丧失,但利润在可接受范围内都不会实行涨价。”
而更多品牌选择不涨价,则是出于无奈。
作为一家ODM/OEM代工厂,杭州菲丝凯旗下拥有工厂自主品牌“御白”,主打美白祛斑护肤产品。与工厂端业务不同,菲丝凯的徐总告诉记者,品牌端不会选择涨价,一旦涨价很有可能不被消费者买单,影响产品销量。“品牌的价格我们现在不敢动,只能缩一缩品牌的利润了。”
品牌产品竞争力弱是国货品牌不敢容易涨价的主因。
“国货品牌的利润空间普遍很低,到了实在无法承担成本的时间,可能也不得不提价。但国货品牌提价的风险会非常大。”付钰说道,“提价有多方面风险,需要考虑的因素很多,比如全渠道的价盘体系的重新平衡、用户的接受度、渠道的竞争力等。”
显然,大部分国货品牌当下的竞争力还不足以支撑其能够像国际品牌一样,说涨就涨。
林瀚表示,不涨价并非意味着成本增加在品牌的接受范围之内,就算质料涨价的影响小,但包材、运输等也为品牌带来了不小的压力,而品牌除了接受并没有其他办法。“我们现在哪有什么定价权。”他无奈说道。
“涨价是万不得已才会走的一条路。”孟可也说道。
“目前来看,调整产品体系,砍掉收益低、竞争力不强的产品;或者优化供应链管理链路,降低成本,或许是大多数国货品牌能够做的事了。”某新锐护肤品牌负责人KK认为。
不过,品牌和企业们表示,当下最大的困难还是来自于复不了工。
“复工难、物流受阻、线下萧条,这些因素几乎每一个在上海的品牌都在履历中。”付钰说道。
近期,上海陆续公布了复工复产的“重点企业白名单”,国家药监局和多地药监局也发布了相干法规要求的延期公告,这让处在隆冬的化妆品从业者们看到了一丝希望的曙光。
但不可否认的是,2022年的春天,化妆品行业注定在无奈和辛酸中度过。活着,将会是行业的主基调。
信息泉源于:全国能源信息平台、涂料采购网、各公司公告及财报等
视觉设计:
微信排版:高高
责任编辑:木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