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293|回复: 0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端午节”资助我们端正身心健康、家国情怀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6-3 15:42:19|来自:中国广东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端午节之所以历经两千年仍布满旺盛的生命力,其根本原因在哪里?撑起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要素、承载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底蕴。
“端午”“端”字本义为“正”,“午”为“中”,“端午”,即为“中正”。古人向来崇尚中正之道,也就是端正为人,明净做事。《论语·雍也篇》中讲:“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为人正直,处事端正,才是立世的根本。


端午—端正身心—端正养生:
民间有句谚语叫做“清明插柳,端午插艾”。为什么艾草在端午节这么受欢迎?《孟子·离娄》里讲“今之欲王者,犹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也”。《庄子》里记载“越人熏之以艾”。什么意思?就是在古代治病的时候,尤其是治难治的病,比如七年之病,这时候要求三年之艾,也就是陈放三年艾叶、艾绒。越人指的是越国的人,常常熏之以艾,用艾草来熏。熏艾草在古人的记载里是可以治病、预防瘟疫,可以辟邪。
东汉“医圣”张仲景的著作《伤寒杂病论》里就有胶艾汤和柏叶汤,这两个处方里都用到艾草。明代医家李时珍《本草纲目》里,治疗疾病的验方中有52个验方里都用到艾草。《本草纲目》里记载艾草的功效。光绪34年,御医就用蕲艾等药物粉碎,或者搓软,用绫绢制成6寸宽的腰带系于腰间,治疗光绪皇帝的腰胯疼痛,用此来补充汤药之所不及。
中医治毒的方法就是清热解毒等等,吃粽子有什么好处?可以健脾益胃,同时还可以清热祛火。为什么有这些功效?我们先分析下粽子的原材料。第一先从外边开始,一层一层往里分析。外表包的是粽叶,粽叶一般都是芦苇叶或者竹叶或者荷叶。中医学认为芦苇叶有清热利湿、清热解毒的功效。竹叶可以清心火,利小便。荷叶可以清热化湿。这些粽叶都有一个共同的作用,就是可以清热祛火。
再往里分析,它的主要食材是糯米。糯米有什么作用?糯米味甘,性温入脾胃,可以补脾益胃。粽子里面的糯米一般都煮的或者蒸的非常软烂,非常有益于健康,有补益脾胃的作用。再加上芦苇叶有清热解毒、清热利湿的作用。二者放在锅里蒸煮,粽叶的有效成分和糯米的有效成分混合在一起了,把营养融为一体。
总结一下粽子的作用,主要是清火,补脾胃,还有养气血,有这三个作用。这就是从中医,从健康养生的角度来看待粽子。


农历五月,包括芒种、夏至两个节气,是最要注意的一个月份,农历五月俗称毒月。《农历五月养生》说五月初五、初六、初七、十五、十六、十七、二十五、二十六、二十七为九毒日,以及十四为天地交泰日,一共十天,夫妻禁止同房,犯者大伤元神并损寿,夭亡奇祸不测!


  这十天内,务必端容肃己,严禁杀生,行淫,否则严重伤身损气耗精元。
  君子应节制嗜欲,食物清淡,减少酸味,增加苦味,益肝补肾。此时节应静养,与自然和谐平定心气。能全月不同房,对身心都有极大的好处。
 所以古代有习俗,五月让妇女回娘家住一个月,让夫妻临时分开,避免夫妻同房。
此中的九毒日更要慎重。端午正是九毒日之首,也因此这一天有许多喝雄黄酒、插艾草等避邪驱毒的仪式,此中都寓有古德智慧履历的传承。


端午—端正身心—话英雄:
真正的英雄一定能过美人关
《寿康宝鉴》上记载着这样一个故事,信州人林茂先才学过人,家里十分贫穷,自己闭门读书。邻居家有一个富有的妇人,厌恶丈夫没有学问,思慕林茂先的才名,一天晚上,偷跑过来,要与林茂先私奔。林茂先斥责说:“男女有别,你私会我,这是礼法不容的事,而且天地之间随处都是鬼神,你怎么可以来侮辱我?”这位妇人听了,惭愧地退了下去。第二年,林茂先考取了进士,登第做官,后来他的三个儿子也都成了进士,一门荣贵。
中国有一句古话叫“英雄难过美人关”。这句话有待商讨,由于真正的英雄一定能过美人关。这里,首先要将爱与情区别清晰:爱是真正为对方着想,正体字的“愛”由一个感受的“受”,中间加一个“心”字构成。这个字是告诉我们要用心感受对方的必要,特殊是要资助对方提升境界,所以,“爱”给人的感觉是温暖的,带给人是心性的提升。而情的希求是从对方那里获得欲望的满足或者至少是心灵的慰藉,它带有索取、占有、控制的性质,一旦满足不了,就容易由爱变成恨了。放纵情欲不仅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和寿命,而且还带来灵魂的堕落。我们看历史上的皇帝,本来福报是很大的,但是平均寿命都很短,大多是由于纵欲所导致的。


“英雄难过美人关”的别的一种情况,是受欲望的控制而不能自拔。在这种情况下就要深信因果,要明理,知道欲是深渊。古人讲“色字头上一把刀”,由于这一把刀,会把你全部的功名利禄削得平平的,让你一无全部。《尚书》上也说,“天道祸淫最速”。天道就是自然的规律,它给淫乱的人、放纵的人带来灾祸是最迅速的了。我们看一些高官突然锒铛入狱了,调查一下,背后基本上都有女色的原因。所以我们要认识到色欲的危害,要发起羞辱心、畏惧心,以勇猛心来改过。
人为什么要追求色欲?由于人没有成圣成贤的追求,就感受不到在这种追求中能体会到的内心的清净法喜,没有体会到古人所说的禅悦为食、法喜布满。如果你能够体会到法喜,就是从你内心涌出的、像泉水般的源源不断的喜悦,外在的感官刺激,对你就没有吸引力了。
所以,英雄一定过得了美人关,过不了美人关的人不配称得上是英雄。


端午—端正身心—家国情怀:
  “不数既往,不能知将来;不求远因,不能明近果。”今天纪念屈原,是为了寻找古人精神与当下需求的连接点,以溯民族精神之源流、辟与时俱进之路径,用屈原精神为生民“塑心”,为实践“立行”。


从屈原“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的感慨,到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憧憬,再到孙中山“家给人足,四海之内无一夫不获其所”的夙愿,都反映了中华民族对摆脱贫困、丰衣足食的深深渴望。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的爱国精神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千百年来,一代代中原儿女和一批批志士仁人,为了故国的同一和民族团结前赴后继。前有无数革命先烈挥洒热血,后有18岁的陈祥榕写下“清亮的爱,只为中国”。


端午—端正身心—端正文化
青青粽叶,五彩丝线,缠绕出对家的缕缕牵挂。为仁之本,在于孝悌。在“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中华八德中,“孝悌”居于紧张位置。《礼记》有言:“孝子之有深爱者,必有和睦;有和睦者,必有愉色;有愉色者,必有婉容。”真正孝顺的父母的人,当常思养育之恩,常怀恭敬之情,心中布满温顺之气,脸上必定和颜悦色。孝敬父母切不可流于节庆的形式,要付诸实际行动,将这份温暖与感动融入到一样平常生活的点点滴滴,让仁爱品德,滋养生命沃土。


在文化自信的时代洪流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蕴含的思想英华有着永不褪色的代价。端午节习俗是人们对生命、自然、优美人格和幸福生活的歌颂与期盼,是对家国情怀的纪念与传承,是撑起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符号要素,是承载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底蕴。端午节的全部民风活动,最终都汇入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海洋中。我们要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向上向善的力量来端正身心,谱写激昂人生乐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精选推荐

友情链接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