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微信 手机客户端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织里资讯

搜索
查看: 387|回复: 0

[城事杂谈] 导火索与战争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2-6 16:16:41|来自:中国广东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有时小事件引发大战争,而有时双方陈兵百万又难以发作冲突,这到底怎么回事呢?
小事件大战争
1337年—1453年期间,英法两国举行了一场世界汗青上最长的战争,史称“百年战争”。这场耗尽了两国的国力,使得两国经济重创,民不聊生。说来好笑,这场长达116年的战争竟然是一面旗帜引起的。
14世纪,佛兰德斯地区(现在的比利时、荷兰)是当时欧洲最富裕的地区,以纺织业著名欧洲,全欧洲的达官贵族的衣料全来自于这个地方。法国控制着这个地区,各种苛捐杂税让佛兰德斯人难以忍受,但他们又不敢反抗法王,因为教皇契约上规定,假如反对国王,将处200万法郎的罚款,而当时主教是受法王控制的。佛兰德斯人既想获得自由又不想交罚款,怎么办呢?


他们想到了英王,认为与其自己反抗法王,不如挑拨英王去攻打法王。佛兰德斯人对英王说,他们厌烦法王,很想归顺英王,但又不能违背教皇契约。假如英王能在自己的旗帜图像狮子旁边加上百合(因为百合是法王旗帜的图像),那么英王也就是法王了,假如这样我们归顺你的话,既符合我们的心愿,也不违背教皇的契约,何乐而不为呢?
英王听了非常高兴,照着佛兰德斯人的话去做了。法王听后非常震怒,当时英王是法国贵族,在法国有领地,对法王有臣属关系,现在竟然称法王,简直是犯上,是可忍,孰不可忍?就这样,英法百年战争拉开了序幕。
难道就因为一面旗英法打了一百多年的战争吗?其实汗青远比一面旗子要复杂得多,一面旗子的辩说,只不过是汗青积怨的一根导火索。
从汗青上说,英法有很深的汗青根源。10世纪,北欧有一群海盗不断袭扰法国,法王无力抵抗,为了安抚这群海盗,法王在西海岸划了一片地让他们定居下来,于是建立了诺曼底公国。11世纪,诺曼底人威廉率众入侵了英格兰并成为英王。
14世纪时,法王为了统一全国,逐渐清除了英王在法国的一些领地,如诺曼底等,但英王非但不愿,还想夺回被法王收回的祖先领地,双方的矛盾不可调和。另外,英法两国王室还有通婚的传统,一旦法国王室继承人出了标题,英王也有资格参与竞争,这是合理合法的,没有人有贰言。
法国卡佩王朝绝嗣,英王爱德华三世想以法王外甥的身份继承法国王位,但王位被王族的旁系腓力六世所获,为了争取王位,应该说是英法百年战争的直接原因。再加上前面讲的佛兰德斯地区的争取,英法之间的矛盾早晚要发作,只是需要找个借口,这时旗帜的图像标题成了导火索,从而引爆了这场时间最长的战争。


像英法百年战争这样的由一个事件引发的大战,在汗青上并不是孤例,例如我们熟悉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战争发作的导火索就是奥匈帝国的皇储夫妇到萨拉热窝视察时,被塞尔维亚的一名青年所刺死。难道就因为这件事而发作一次世界大战吗?很显然不是,这件事只是一个导火索,它引爆了欧洲列强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和压抑的汗青积怨。
从当时现实状况看,德奥的同盟国集团与英法俄的协约国集团为了争抢海外殖民地和控制巴尔干半岛,其利益冲突已愈发紧张,随时都可能发作战争,只欠导火索了,这时萨拉热窝事件发作了,战争找到了借口,一战不可避免地发作了。
上述两次大战都是由小事引发的,值得我们深思,但有时,双方敌对几十年,即使遇到了大危机,也无法引爆战争,这又是为什么呢?
难以引爆的核危机
1962年,苏联在古巴机密地部署了核导弹,美国通过飞机侦察确认了这一究竟,对美国的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于是,美国总统肯尼迪全面封锁了古巴,要求苏联撤出核弹,赫鲁晓夫最终服软,避免了一场核战危机。作为互换,美国保证不进攻古巴,并且从土耳其撤出对准苏联的核弹。这就是震惊世界的古巴导弹危机。这里让人深思的是,捅了这么大的篓子,美苏两家为什么没有发作战争呢?
这要从当时美苏冷战的大背景去理解。二战中美苏是同盟,共同反抗法西斯,二战后由于美苏国家利益相悖,意识形态截然不同,双方进入了冷战时期,形成了两极世界。虽然在20世纪60年代初,苏联处于劣势,美国占据优势,但双方都有巨大的核武库,一旦发生战争,双方将同归于尽,使战争变得不可思议。另外,二战刚刚结束,给世界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双方都有意地避免直接的冲突,从而引发第三次世界大战。这时美苏两家重要举行战略态势的争取,即使擦枪走火也是举行局部的小规模战争,如朝鲜战争、越南战争和中东战争等。
古巴导弹危机之所以发作,其深层次原因是苏联在与美国的战略态势竞争中处于劣势,美国的核弹部署在西德、意大利和土耳其,直接威胁苏联的安全,而苏联的导弹都是中短程导弹,根本打不到美国本土,只能对美国的盟友西欧和远东地区造成威胁。赫鲁晓夫心理很不平衡,要想办法把苏联的核弹安在美国的家门口,既让美国感受到威胁,又改变美攻苏守的战略态势,形成世界均势。
这时,古巴由于受到美国的威胁而向苏联求助,为苏联提供了一个时机。赫鲁晓夫认为,假如在古巴站稳脚跟,可以进一步影响拉丁美洲的社会主义活动,打击美国的嚣张气焰。即使最糟糕的环境,大部门核弹被美国摧毁,剩下几枚也会对美国造成致命的打击。赫鲁晓夫认为美国总统肯尼迪性格懦弱,有可能容忍他的冒险行为,赫鲁晓夫的误判给他自己造成了被动。
但正在大选中的美国总统肯尼迪,在证实这个事件之后,感到事态非常严重,一方面临美国构成了直接威胁,另一方面损害了美国在自由主义世界的威信,必须坚决打击。肯尼迪强硬要求苏联必须撤回核弹。最终,赫鲁晓夫被迫撤走了核弹,从而结束了古巴导弹危机。
从战略上看,苏联没有达到它的目的,可以说是失败的,但美国也做了一定让步,保证不侵犯古巴,保证从土耳其撤出对准苏联的核弹。
钓鱼岛会成为导火索吗?
冷战时期的这次危机可以说有惊无险,其重要原因是,双方虽然剑拔弩张,但都没有全面开战的意愿和把握,因此即使到了最危急的时刻,双方最终还是在克制和理性中解决了标题。
这让我们不禁想起当前的中日钓鱼岛危机,中日之间会因为钓鱼岛争端而走向战争吗?


双方是否战争,要看双方的政策和意愿,只要一方想发动战争,那么这场战争就很难避免,因为战争的发动方会很容易找到借口。比如1937年的卢沟桥事变,日军借口一名演习的士兵失踪,从而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假如双方都不想打仗,那么这场战争很难发动起来。中日两国现在就处于这种状况。
首先我们应该明确,中日双方是有矛盾的,日本有一个海洋大国战略,不会放弃周边的争议岛屿,中国也不可能放弃钓鱼岛,否则中国会被封锁在第一岛链内,无法进入太平洋,成为海洋大国。但中日之间的这种矛盾,还没有成为两国之间的重要矛盾。中国的重要标题是发展我们的经济,而当前我们的经济又遇到了极大的困难。日本的经济也处于萧条期,假如再遇上一场战争,那它的政治大国之梦就遥遥无期了。因此,从当前环境看,中日两国领导人必定会理性对待钓鱼岛争端,中日之间举行一场战争的可能性极小。
但这不等于以后中日之间不会有一场大的战争。通过仔细研究我们会发现现在的日本所处的状态与二战前的日本和二战前的德国非常相似,二战前的德国不服输,心怀怨恨,不对自己的行为举行反省,又遇上经济危机;二战前的日本遇到了经济危机,右翼分子与军国主义相勾结,走上了扩张之路。
在这里,我们必须警醒,假如右翼分子裹挟日本走上军国主义道路,妄图改变二战秩序,我们必须做好战争准备,否则我们会像二战前英法绥靖德国一样,末了自食其果。

来源:https://view.inews.qq.com/k/20230206A04QPF00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广告位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