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里资讯

搜索
查看: 775|回复: 0

[购车优惠] 比亚迪降1万,特斯拉补8千,新能源车年底“价格战”又打响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11-29 11:18:40|来自:中国浙江湖州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作者|岳家琛
编辑 |陈弗也
出品|棱镜·腾讯小满工作室
比亚迪降价了,股价也跟着降了。
11月下旬,比亚迪秦、汉、唐、宋等多款车型推出限时5000到10000元的现金优惠。其中,比亚迪秦DM-i和秦EV降幅高达1万元,起售价低至9万元内。
11月27日,《棱镜》作者走访了位于北京海淀的比亚迪4S店,据销售人员介绍,比亚迪宋Pro DM-i、汉EV等多款热销车型新增优惠政策,主要以置换补贴等形式实现降价,降幅在7000元至10000元之间。该销售人员称,本次降价是限时促销,截止时间为11月30日。
这也是继11月初海洋网车型降价后,比亚迪月内的第二次降价。
11月1日,比亚迪宣布推出“百万海洋感恩有礼”活动,涵盖护卫舰07、海豚、海豹、宋PLUS和驱逐舰05五款车型,优惠幅度在5000元到1.8万元不等。
比亚迪主力车型的连续降价,其频率、幅度都超出了预期。这些举措本来是为了提升销量,然而,相较于消费市场的热闹,资本市场却产生了分歧。
过去一年,比亚迪销量持续走高,但股价却没有随之上涨。截至11月28日收盘,比亚迪股价报收209.91元,与11月20日开盘价235.8元相比,跌幅达10.98%。
如果与2022年6月份高点的357.61元/股相比较,过去17个月,比亚迪的股价跌幅已经超过41.3%,市值则缩水4299亿元。
此外,随着比亚迪降价促销,此前“逆势涨价”的特斯拉也加入促销“血战”。不久前,Model Y后驱车型上调2500元至26.64万元,Model 3后驱焕新版上调1500元至26.14万元。11月28日,特斯拉官网信息却显示,为冲刺180万辆年销目标,Model 3、Model Y后驱车型开启补贴活动,现车保险补贴8000元。
“价格战”,在2023年的年底,又一次打响。
冲刺年销300万辆
11月24日,比亚迪第600万辆新能源汽车在郑州工厂下线。从500万销量到600万销量,比亚迪仅用了3个多月。
今年年中,王传福在提及销量目标时曾表示:“今年300万辆起铁板钉钉,在10-20万元区间,比亚迪有制空权、定价权。”
如今看来,年销300万辆的目标,并非轻易可达。“现在促销的目的就是为了冲300万辆的销量。”北京海淀区一家比亚迪4S店销售人员对《棱镜》作者表示。
该销售人员称,本次促销活动从11月20日开始,仅仅一周内,其所在门店就卖出超100辆车,销量超过11月前20天的总和。
比亚迪销量数据显示,今年10月,比亚迪的销量为301833辆,创单月销量之最,上年同期为217816辆,同比增长近39%。
为了冲量,比亚迪今年下半年以来频频降价促销。据公开信息梳理,比亚迪曾在9月2日宣布,2023款元Pro推出限时购车优惠,比如,2000元抵8000元购车款等。
不过,要想完成全年销售目标,比亚迪11月和12个月,每月需销售30.93万辆新能源汽车,这个数字高于10月份创纪录的30.18万辆。
30万辆是一个怎样的概念?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10月份,全国新能源汽车产量和销量分别为98.9万辆和95.6万辆。而新势力的代表理想汽车,10月份销量刚刚站上了4万辆的大关。
30万辆,相当于全国新能源汽车一个月总销量的31.38%。换而言之,今年10月每卖出10台新能源汽车,就有3台是比亚迪。
销量大涨,股价却在阴跌
“疯狂”促销之下,销量增长,规模效应产生,比亚迪盈利能力也大幅提升。
今年第三季度,比亚迪营收1621.51亿元,同比增长38.49 %;净利润104.13亿元,同比增长82.16%。
从车企三季报来看,“价格战”导致“增收不增利”成为行业的一个现象,部分车企营收、净利润双降。
比亚迪称,2023年第三季度,尽管行业竞争加剧延续,其业绩展现强大韧性,一个重要原因是持续扩大的规模优势和强大的产业链成本控制能力。
2023年第三季度,比亚迪毛利率22.1%,环比上升3.4个百分点,主要原因是产品结构改善和高端化车型放量。
但与强劲的销售、利润数据形成反差的是,比亚迪的股价持续下行。
事实上,早在比亚迪股价下跌前,多家机构就已经开始对比亚迪进行减仓操作。以巴菲特为例,其早在去年8月便开始减持比亚迪,到今年11月累计减持次数达到了13次,持股比例从19.92%下滑至7.98%。
截至9月30日,比亚迪的机构持仓家数为365家,相比去年同期的634家减少了289家。
多家分析机构在对比亚迪进行分析时,都对已经在中国汽车市场持续一年之久的“价格战”表达了担忧。比如,大摩就在研报中提醒说,第三季末起,中国汽车市场降价幅度扩大,加上竞争加剧,可能会在未来6至12个月对比亚迪的盈利能力构成挑战。
据一位基金从业人士称,智能化、高端化的“想象力”不足,是资本市场对比亚迪的主要担忧。
随着新能源渗透率逐步提升,产业竞争正在从上半场的电动化逐步转向下半场的智能化。凭借在动力电池、车载芯片等硬件领域的布局,比亚迪在电动化上半场取得显著优势。然而下半场,缺乏“智能化标签”或让比亚迪承压。   
在对外宣传时,比亚迪的产品主要卖点也集中在外观、电池、品牌影响力等方面。
“诸如自动泊车这类功能,实际上华而不实。”一位比亚迪销售人员对作者称。
从财报数据来看,今年前三季度,比亚迪的研发费用达到249.38亿,同比大幅增长129.42%,不过,比亚迪的技术投入主要在硬件方面。
而另一方面,各家车企在智能化赛道上已经开始加速布局。
11月23日,特斯拉中国回应完全自动驾驶能力(FSD)在国内落地的传闻时称,目前确实正在推进中。
11月26日,长安汽车发布公告称,与华为签署《投资合作备忘录》。公告显示,华为拟设立一家从事汽车智能系统及部件解决方案研发、设计、生产、销售和服务的公司,长安汽车拟投资该目标公司并开展战略合作。
华为的这一举动,吸引了汽车行业和资本市场的广泛关注。   
而在高端化方面,近来,越来越多的中国车企开始向高端新能源车方向发力。   
向高端突围,摆脱平价品牌的固有印象,亦是资本市场对比亚迪的期待之一。但在比亚迪的销量结构中,20万以上的车型占比仅约15%。仰望U8承载着比亚迪品牌高端化的历史使命,不过,这一车型刚开始交付,任重而道远。

来源:https://view.inews.qq.com/k/20231128A09KWW00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