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微信
手机客户端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扫一扫,关注我们
QQ登录
微信登录
登录
注册
我的空间
我的消息
我的积分
我的收藏
我的好友
我的相册
我的道具
帐号设置
退出登录
搜索
搜索
本版
文章
帖子
用户
免费发布信息
首页
Portal
新闻资讯
论坛
BBS
城事杂谈
求职招聘
房屋出租
织里跳蚤
房产资讯
关于我们
导读
首页
房产
装修
亲子
婚嫁
美食
汽车
旅游
娱乐
信息
求职
租房
二手房
招聘
拼车
二手车
服务
生活服务
城事杂谈
跳蚤市场
便民服务
社区
城事杂谈
情感天空
户外旅游
房产楼市
装修装饰
美食天地
当前位置:
»
论坛
›
城事杂谈
›
汽车天地
›
帖子
寻忆织里画虎大师吴寿谷
@浙E车主,最新消息!明年继续免费
关注织里资讯微信公众号
[ 电脑维修 ]
肚子越大,老得越快!最有效的逆转方法只
[ 理财 ]
中央财政首次给个人消费贷款贴息,手把手
[ 理财 ]
黄金市场重大信号!彭博:亚洲超等富豪纷
[ 理财 ]
A股单日成交额突破2万亿元,牛市还有多少
[ 汽车天地 ]
坏了!曾经的“代步神车”飞度,月销量只
返回列表
发帖
查看:
770
|
回复:
0
[购车优惠]
一代神车停产,答案在20年前就已经写好?
[复制链接]
admin
admin
当前在线
积分
334029
关注TA
发消息
发表于 2024-1-24 12:31:07
|
来自:中国广东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前段时间,电视剧《繁花》热播,重现了上世纪90年代上海黄河路的风光。
鼎沸的和平饭店,觥筹交错的人群,以及街头穿梭的夏利、桑塔纳,共同串联起了那个奔腾年代的记忆。
作为中国汽车工业史上的
第一款合资轿车
,桑塔纳是品质与身份的象征。
1995年,上海市职工的月平均工资为773元,而上海大众(后更名为“上汽大众”)一辆普桑的价格约为
138000元
,相当于一座小洋楼的造价。
很多家庭会把桑塔纳作为购车首选,
公务用车
、城市
出租车
甚至
驾校用车
,也会选择桑塔纳。
电视剧《狂飙》里,安欣送高启强,开的是桑塔纳。
《风吹半夏》中,女老板许半夏充场面,要靠桑塔纳。
电影《你好,李焕英》里,甚至出现了一款敞篷的桑塔纳。
据统计,从1985年正式投产至今,桑塔纳在中国40年,累计服务了超过
600万
中国车主。
然而最新的消息是,2023年第四季度,
桑塔纳的销量,为1
——整整3个月,只卖出了一辆。
上汽大众的回应是,2021款的桑塔纳已于
去年3月停产
,市面上仅少数几家经销商在售。而根据汽车之家上的经销商报价,最低
5万出头
,就能买到一辆21款新车。
从80、90年代的“神车”,到现在无人问津的“凄凉”,桑塔纳陨落的背后,是中国汽车工业蹒跚走过的40年,也是
产业政策
不断摸索、碰壁、调整的40年。
01
引进一个车型,改变一个行业
1978年11月,德国狼堡的大众工厂门口,来了一个穿着中山装的人。
他是时任第一机械工业部部长的周子建,此行来德国,是为了拜访戴姆勒-奔驰总部,寻求中国工业建设的合作伙伴。
然而在德国,奔驰并不像他想象中那么多,街头来来往往的,更多是大众旗下的甲壳虫或者高尔夫。
向随行人员了解情况之后,这位部长立刻乘火车奔赴狼堡,并从车站一路步行至大众工厂,开门见山地表示,
“我是中国的机械工业部部长,想与大众的负责人对话。”
其实在这之前,一机部曾先后向美国通用、福特,日本丰田、德国奔驰等汽车公司发出邀请,来华商谈合作,但通用董事会否决了“合资经营”的提议,奔驰表示“不可能转让技术”,丰田也项目繁忙为由,婉拒了合作。
但大众看到了中国市场,乃至整个
亚洲市场的潜力
;在中国建厂,也便于大众和风头正盛的
日系、韩系车抗衡
。
不过,当大众的专家团千里迢迢来上海考察时,还是被惊到了。上海汽车厂的车间里,生产工具还是葫芦吊、长板凳、橡皮榔头,
“都是我爷爷辈的生产方式。”
被派来筹备合作事宜的德国人马丁·波斯特在《上海1000天,德国大众结缘中国传奇》开篇就写道:
“有那么一刻我呼吸停止:目不转睛地盯着眼前这些落伍的厂房,脑子一片空白。
难道这些遍地尘土的简棚陋屋,就是一家汽车制造厂?就是在这种地方,大众要联合中国人一起造车?”
这是轿车领域的第一次中外合资,从1978年开始,双方的谈判一直持续了6年,中方的核心诉求主要包括三点:
1,提供适合中国市场需要的先进车型;
2,提供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科学管理模式,共同建设完整的
现代化轿车工业
;
3,合作对象需同意对横向零部件企业提供技术帮助,
加快零部件国产化
。
其中最关键的,是汽车零部件的国产化。
通过引进一款车型,带动相关零部件的发展,从而
拉动中国汽车产业的崛起
,这是桑塔纳诞生之初就背负的使命。
然而现实却是沉重的。
当时孱弱的中国汽车工业,压根找不出一家零部件企业能够与桑塔纳汽车配套,以至于1983年第一辆试制桑塔纳下线时,除了
轮胎、收音机、喇叭、车外天线和小标牌
为国产,其余零部件全部进口,
国产化率只有2.7%
。
而按照计划,桑塔纳要在1990年,达到
90%
的国产化率,7年时间,完成几乎从0到1的跨越,这显然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但时任国家经委副主任朱镕基下达了最后通牒:
“中国发展轿车工业的关键是要上自制率,国产化实现不了,上海大众就要关门。”
前所未有的严厉态度,还有一层隐藏的意思——国产化上不去,我们底子差不假,
德方同样有责任
。
1987年,大众董事长哈恩亲赴上海,承诺将组织德国汽车零部件企业到中国,给予
对口支援
,还返聘了一批退休的德国汽车专家来华,进行
技术指导
。
上汽这边则打出了
“国产化共同体”
,即上海造不出来的零部件,就在全国寻找有实力的合作伙伴,来自南京的火花塞、保定的蓄电池、无锡的减震器、贵州的机械件等121家单位,就这样加入了桑塔纳的供应链。
甚至自1988年起,每辆桑塔纳还会加收28000元的
“国产化基金”
,主要用来补贴国产零部件厂商,截至1994年,这笔钱算上利息累计接近
100亿
。
如此多管齐下,一年后,全国132个工厂进入桑塔纳零部件配套系统,到1993年,桑塔纳的国产化率,达到了80.47%,3年后,这个数字增长到了90%。
02
成也合资,败也合资
桑塔纳的国产化进程,给中国汽车行业带来了三个变革:
其一,带动了国产汽车零部件的发展。
在桑塔纳之前,国产汽车的研发主要依靠仿制和组装,就连最早一批桑塔纳,也是通过
CKD组装
的方式进入中国。
CKD,全称Completely Knocked Down,意为“完全散件组装”,即进口一款产品的全散件,并在当地完成组装并销售的过程。
这一模式的好处是,后发国家能以最低成本提高本国汽车工业的基础制造能力,危险之处在于,汽车厂光靠组装就能赚钱,如果没有
强有力的外部干预
,往往无法完成技术的吸收与升级。
而桑塔纳的国产化进程,让原本只能造出轮胎、方向盘、喇叭等的国产汽车零配件厂,有能力制造出发动机、底盘、变速箱、车身等核心部件,推动了中国汽车产业链的
基础建设
。
其二,实现了汽车
规模化
生产。
如果说零件国产化是从0到1的问题,那么规模化就是从1到100的问题,前者是入门,后者则决定生死。
1985年,中国120多家汽车厂及其2500-3000家配套企业的年产量为汽车25万辆、轿车
6000辆
。
但随着桑塔纳引入的现代化生产线,1986年,上汽大众的产销计划已经达到了1-1.2万辆,到1993年,桑塔纳的年产量,首次突破了
10万辆
。
其三,拉开了中国汽车
中外合资经营
的序幕。
桑塔纳之后,1990年,一汽大众成立;2002年,一汽丰田、东风日产、北京现代先后成立,2003年,华晨宝马落户沈阳……外资品牌集体进入中国,开启了中外合资的浪潮。
这本来是一个双赢的考量。
1990年,中国民用汽车的保有量仅554万辆,其中私人汽车81.6万辆,占比14.8%,10年后的2000年,这个数据已经飙到了1600-1800万辆,年均递增
11.3%。
对外资来说,在狂飙的中国市场分一杯羹,是一笔相当划算的买卖。
事实也确实如此。2001年,中国汽车销量234万辆,其中轿车销量70万辆,大约95%都是合资品牌,桑塔纳(上汽大众)、捷达(一汽大众)、富康(东风雪铁龙)这“
老三样
”,更是拿走了
60%
的市场份额。
而对中国来说,通过复制桑塔纳的经验,以
“市场换技术”
,则可以推动中国汽车工业不断进步,提高中国汽车在全球的话语权。
但现实却是,
技术是买不来的。
作为中外合资的样本,桑塔纳是全国上下都“盯着”才艰难完成了国产化进程,而后来进入中国的合资品牌,则轻松得多——
只提供生产许可权就行
。
1994年,国家出台《汽车产业政策》,规定外资企业持股比例不得超过50%,本意是为了制衡外资品牌的冲击,落到执行层面,却被钻了空子。
说好的中外合资,实际上变成了
外方负责产品的开发、设计
,中方负责
组装与市场准入
,由此导致中国汽车表面欣欣向荣,但核心技术不能说没有,只能说聊胜于无。
更绝望的是,外资品牌在拿走产业链绝大部分利润的同时,也通过
控制产业链
,扼住了中国汽车产业的未来。
2011年,“中国质量万里行”刊发过一篇《外资打压整车压榨,自主零部件举步维艰》的文章,提到在供应链上,
外资整车企业几乎完全排斥自主品牌汽车零部件供应商。
其中,美系车型在中国选用的零部件供应商
100%是有外资背景的企业
,而德系、日系以及国内自主品牌车型,这一比例也分别达到了88.9%、89.5%和52.8%。
供应链能力上不去,自主品牌的
生产工艺落后
,国产汽车就只能困于“低端”;
低端意味着更低的利润,从而导致更艰难的工艺改进和设备更新,
产品竞争力更差
;
反过来,外资品牌强大的
营销能力
,还会强化国产汽车低端的“刻板印象”——
2005年,陆风、华晨、吉利三家中国车企参加法兰克福车展,德国电视台发了一则新闻,表示在ENCAP标准碰撞测试中,来自中国的陆风0星,此成绩被ADAC(全德汽车俱乐部)称为
“过去20年的撞击测试历史中最糟糕的成绩”
。
因为缺乏核心技术掣肘,没有自主品牌的制约,合资车企在中国市场的表现也堪称
“敷衍”
。
拿桑塔纳来说,由于设计和技术落后,美国早在
1988年便停止销售桑塔纳车型
,在日本,日产代工的桑塔纳坚持到了
1990年
,在拉丁美洲市场,最后一辆桑塔纳下线是
2006年
,到2012年,德国大众也宣布普桑(Santana 87)停产。
但在中国,大众只是停止了老款车型的生产,却保留了桑塔纳的名号,其新产品线甚至
“向下发育”
,从中高端路线过渡到了更加经济紧凑的车型。
与其说这是“国民神车”的影响力,倒不如说是“偷懒”——
市场就在那里,既然能躺着把钱赚了,何必要站起来呢?
这就是中国汽车工业的上半场,怀揣着美好的梦想开始,也曾创下过从无到有的辉煌,但因为
经验不足,产业政策没能跟上
,被投机者和竞争者钻了空子,只能在燃油车时代望“车”兴叹。
庆幸的是,中国赶上了新能源时代。
03
新能源,一场必须要赢的战争
2008年,美国旧金山的特斯拉总部,马斯克迎来了一位特殊的客人——刚刚担任中国科技部部长的万钢。
这一年,Roadster刚刚量产。只不过此时的马斯克正焦头烂额,金融危机之下,特斯拉资金短缺,命悬一线,SpaceX接连发射失败,捉襟见肘,关于新能源汽车的未来,似乎看不到任何曙光。
深陷危机的特斯拉,并没有吓跑万钢和他身后的国家,相反,
中国加快了对于新能源汽车的产业布局。
万钢曾在德国奥迪汽车工作10年,领导了多项技术创新项目,
2000年
,他首次向国务院提出了开发洁净能源轿车的建议。在他看来,新能源汽车的核心三大件是电池、电机和电控,相较于燃油车时代的全面落后,
中国只有集中发力新能源,才有可能弯道超车。
年底,万钢在科技部邀请下回国,成为国家863计划为电动汽车重大专项首席科学家、总体组组长,在他的带领下,
从十五计划(2000-2005年)开始
,电动汽车就成为国家战略的主流路线。
这个时间,
比特斯拉成立还要早三年。
2007年,中国《新能源汽车生产准入管理规则》出台,将新能源汽车划分为一个独立门类,并确定了
“三纵三横”
的发展方案。
三纵指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燃料电池汽车;三横指电控、电机、电池。
到2009年1月,各项
鼓励性政策
陆续出台:
1月,“十城千辆”工程启动,13个城市以整车补贴的形式,推动公共交通的电动化。
3月,国务院发布《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进一步鼓励电动汽车的发展。
同样在这一年,
戴姆勒
雪中送炭,投资7000万美元收购了特斯拉10%的股份;奥巴马访问特斯拉,拿出了
4.65亿美元的低息贷款
,这才使奄奄一息的特斯拉得以回血。
中美两个大国几乎在同一时间,开启了新能源时代的竞争。
中国的路线是,先大规模补贴,通过产业政策引导,将新能源汽车行业“扶上马”。
这一政策的受益者,首先是
商用车和微型车
——这两种车的技术要求不那么高,外资车企也不那么强势,按照计划,可以先通过这两款车带动技术成熟,再向乘用车市场进军。
然而在执行过程中,却发现了两个问题:
一是
补贴重整车,轻上有零部件和下游使用端
,导致上游关键零部件,尤其是电池的续航、性能跟不上,下游则面临充电桩建设动力不足,无法形成完整生态;
二是商用车无法通过快速迭代,跟上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步伐,而补贴的倾向性,导致
私人乘用车市场裹足不前
,2013年,国内新能源汽车的产销为1.75万辆,而美国的销量,是9.6万辆。
产业政策的方向,开始
向乘用车及产业链倾斜
。
政策的第一把火,仍然是补贴。
2013年,四部委联合出台《关于继续开展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工作的通知》,纯电动乘用车按照续航里程给予3.5万-6万元不等的推广补贴;
2014年,新能源汽车
免征购置税
的政策启动,这意味着每购买一辆新能源车,至少可以节省上万元;
同年,国网
向社会资本开放充电桩的建设和运营
。
有人统计过,仅2013-2016年间,新能源汽车的补贴总额就超过了3000亿元,狂放的补贴,带动了传统车企以及蔚来、小鹏、理想等新势力的入局,
电动车不再是个伪命题。
政策的第二把火,是产业保护
。
2014年4月,马斯克飞抵北京,第二次见到了万钢。
此时的特斯拉已经成为硅谷新贵,马斯克来访,是想让特斯拉充电桩进入中国,并让特斯拉享受关税优惠,和国内车企公平竞争。
万钢表示,电动汽车的税收改革细则还在制定中,Model S仍需要与燃油车一样,缴纳25%的关税。
这其实是
缓兵之计
。上到国家、下至地方的财政补贴,使新能源骗补事件层出不穷,而刚刚成立的新势力和船大难掉头的传统车企,暂时还无法和特斯拉抗衡。
除了整车厂,政策保护也瞄准了
供应链上的新兵
。
2015年,工信部发布《汽车动力蓄电池行业规范条件》,这一文件被称为
“动力电池白名单”
,凡符合条件的企业,就能获得真金白银的补贴。
这一名单上,有后来打入全球电动车供应链体系的比亚迪和宁德时代,但三星SDI西安工厂,LG南京工厂等
外资企业,无一入选
。
第一批动力电池白名单
政策的第三把火,是左手打压,右手扶持。
大规模补贴带来的骗补,一度是笼罩在新能源行业头上的阴影,但在一个行业发展的早期,往往通过大量补贴,才能形成
规模效应
,形成
产业链
,并进一步出现
持续的技术进化
——真金白银,是最简单粗暴,但行之有效的办法。
日本、韩国在发展汽车、半导体时是这样,中国在发展光伏产业时也是这样。
在补贴狂飙3年之后,2016年,财政部发文彻查新能源骗补事件,多家车企及经销商因为骗补被罚。
2017年,补贴政策出现调整,营运用新能源车需满足两年行驶2万公里的要求,堵死了大规模骗补的可能,同时,对于新能源汽车的
续航里程、电池能量密度、电耗
等提出一系列需求,
从产品端倒逼车企,进行技术和产品的升级。
同一年,为了推动传统车企投身新能源,
《“双积分”管理办法》
出台。简单来说,车企卖一辆燃油车会消耗一定的积分,而卖一辆新能源车则会产生相应的积分,如此正负相抵,如果平均油耗量达标,旗下车型就能顺利生产,如果不达标,要么被限制生产,要么只能向其他新能源车企购买积分。
统计显示,2020年,一汽大众位居负积分榜首位,为了填补缺口,这个老牌车企只能向特斯拉求助,交易价格高达每积分3000元。
而桑塔纳的油耗同样不达标。有人测算过,上汽大众每卖掉一辆桑塔纳,大概会产生
0.42左右的负积分
,以3000元/分来算,
每卖一辆桑塔纳,将会亏损1260元
,加上桑塔纳本身利润也不够,卖得越多,亏的就越多。
因此,业内人士推测,上汽大众停售桑塔纳,最大原因或许就在于双积分政策的影响。
在“扶上马,送一程”的产业政策引导下,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迈入了全新的发展阶段,从供应链到整车,从新势力到传统车企,先后进入良性发展阶段。
紧接着,
政策放出了第四把火,引进特斯拉。
2017年,工信部发布《汽车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放宽外资在华运营企业的出资限制。
不久之后,国务院副总理会见马斯克,到2018年,特斯拉落户上海,不仅以一成的市场价,拿到了临港1297.32亩土地,还以3.9%的年利率,拿到了185亿元的贷款。
给地又给钱的条件,除了纳税与投入,最重要的是,
特斯拉在中国生产的汽车,所有零部件都要国产化
——这和当初桑塔纳的国产化协议,颇为相似。
不同的是,中国制造业不再像80年代那样“身无长物”,而电动汽车供应链上,中国车企也无需再仰人鼻息。
后来的故事,很多人应该都知道,特斯拉像一条鲶鱼,搅动起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巨浪,中国玩家迎难而上,在不断竞争、优化中,向全球新能源领先地位迈进。
尾声
2016年11月9日,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一场“
产业政策大辩论
”正在进行。
参与辩论的,是同为北大国发院教授的林毅夫和张维迎。
恰逢新能源政策密集落地的关键节点,大规模补贴究竟会带来技术升级、弯道超车,还是骗补横行、大而不强?这场辩论,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
林毅夫主张“
既要有市场,也要有政府
”。他认为,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在行业发展早期,都会出台相应的产业政策,像关税保护、贸易保护、税收优惠、信贷补贴等等,来支持新产业的发展。
张维迎则认为,
自由主义市场经济和企业家,才是产业发展的关键动力。
而产业政策就是“穿着马甲的计划经济”,扭曲的激励机制,必然会导致权利寻租;产业政策的集中决策,也会导致失败的代价巨大。一个明显的例子是,政策可以根据市场引导电风扇的生产,却没有预料到,未来会出现空调。
以事后的眼光来看,中国在新能源发展的前期,更偏向林毅夫的主张,到了市场充分成熟之后,再适当放权,鼓励充分的市场竞争。
这种像松紧带一样灵活的产业政策,看起来像一个万能的法宝。
但实际上,
一套产业政策的实行,绝不可能一劳永逸、一蹴而就。
相反,每一条关乎国计民生的政策,都是在
不断摸索、反复实践、动态调整的过程中,一步一步接近最终目的。
中国汽车用40年时间趟过荆棘,最终在新能源赛道实现了弯道超车,而在芯片、半导体、高端制造等诸多领域,还有很多现实的困境摆在眼前,前者的经验,也将成为后者的鉴戒。
路漫漫其修远兮,但我们从未停止上下求索。
来源:
https://view.inews.qq.com/k/20240124A02ERO00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返回列表
发帖
发表回复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精选推荐
寻忆织里画虎大师吴寿谷
名单公布!
首个全国生态日主场活动在湖州举
2023绿色低碳创新大会在湖州举行
《焦点访谈》关注湖州!
市共同富裕领导小组召开第五次会
织里镇家园志愿广场本周活动预告
防诈骗小课堂,提高警惕!
7天1检!常态化核酸检测提醒!
浏览过的版块
育儿论坛
织里杂谈
家常菜谱
广告位
Empty Ads
友情链接
浙沪导航
网站目录
欧冠直播
高仿包包
关闭
站长推荐
/1
关注织里资讯微信公众号
关注织里资讯微信公众号
查看 »
浙江网络警察报警平台
经营性网站备案信息
湖州市公安局网监备案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点击联系客服
在线时间:8:30-17:00
客服电话
13362228119
电子邮件
511400718@qq.com
扫一扫,关注我们
下载APP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