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微信 手机客户端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织里资讯

搜索
查看: 257|回复: 0

这届10后孩子太难搞?因为你没有抓住这个交流契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2-14 06:05:40|来自:中国广东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说出来你可能不信,灰爸家的春节保留项目是,陪娃追剧。


在魔都生活时,一到寒暑假,家长圈反而有种莫名焦虑的氛围,父母们总想着暗戳戳在哪里使点劲儿,让孩子能弯道超车。


搬到大理后,松弛不内耗的状态自然也投射到亲子关系中。尤其是春节期间,灰爸会放下工作,全身心陪伴灰灰和小井看一些好片好剧。


今年春节灰爸精心选择的合家欢剧目是【《米小圈上学记第二季》】,讲述了米小圈在秋实小学三年级下学期的欢乐日常。




【米小圈】作为这届儿童的社交硬通货,很多孩子都是从一年级就着了迷。不仅人手几套书,日常话题也离不开米小圈和他的校园生活。


不过大多数家长对米小圈IP的认知还停留在低幼读物上,灰爸也是看腾讯视频的真人儿童情景喜剧《米小圈上学记第一季》后入了坑,才知道像我们80后小时候看《成长的烦恼》一样,10后也拥有了自己的成长剧。


这部米小圈真人剧好笑好看,还寓教于乐,堪称当代中国孩子的“童年日记”。今天第二季刚上线就果断给全家安排上了。腾讯视频首更4集,看完意犹未尽。









那么这个剧到底有什么魔力,能够统一我们全家人的追剧喜好呢?我浅浅拎了几点出来,看完也许会给父母们带来一些思考。




高标准喜剧配置,戳中全家人笑点


犹记得上一次追合家欢情景剧,还是多年前的《我爱我家》。


不过看《米小圈上学记》却让我想起了年轻时痴迷的《武林外传》,极其戏剧化的夸张演绎下藏着真实生活百态,搞笑而不浅薄,适合全家人“服用”。


剧里的一众人物角色更是个性十足,喜剧感拉满。开场的人物介绍,儿童视角的反差萌让人一秒破功。









活宝老爸,厉害老妈,怂包小伙伴,虽然表现得非常夸张,但却莫名有种“这人我熟悉”的观感,真实生动。


第一集里班长读报,感情饱满抑扬顿挫,跟两只一起忍不住爆笑。果然“抒情朗诵”是各年龄层破圈的存在。这个梗,老父亲也懂。









作为一部走心之作,剧里的情节细节跟人设画风统一,笑料有内在逻辑立得住,有种成年人欣赏的高级诙谐感。



比如第二集《理解万岁》里,妈妈拆自行车如搞解剖,跟她医生的身份呼应,但看似专业的手法对应的却是修车小白的傻萌,看了让人忍俊不禁。









除了主角,配角们也很有(笑)料。


第三集《功夫铁头》的师傅角色就颇有周星驰电影人物风范,跟废柴老爸的对决和反转让老父亲秒回搞笑武侠片岁月。









当然,最拉近距离的还是米小圈和两个好朋友。他们不是“邻居家的完美小孩”,身上有我们常见的各种小毛病,演出了熊孩子的童真童趣和真实的儿童心理,让老父亲看着特别有代入感


比如说起助人为乐,米小圈的绞尽脑汁想出的方法是互相帮忙做作业。太真实了有木有。孩子们如何不会心一笑。









家长们也不用担心误导,自有模范小班长把画风拉回来。语言贴合人设,也不会觉得生硬。









《米小圈上学记》里,无论是以米小圈为核心的个性鲜明的“铁三角”,还是父母以及老师、同学和其他配角,都不是完美孩子与假面大人,真实接地气,但又夸张、逗趣有很强的喜剧性,能够抓住孩子和大人们的笑点。


除了极致的喜剧人设,每一集都采用了经典情景喜剧结构。别看是20多分钟一集的小故事,起承转合却一个也不少,戏剧张力十足。


在《理解万岁》那一集里,先是通过家庭常见的“谁该做饭”问题引发戏剧冲突,接下来互不服气的爸爸妈妈交换家务,爸爸做饭,妈妈修自行车。看似老套的戏路,却处处都是诙谐的反转意外,幽默有趣的台词,把常见的家庭纷争,讲述成为一个妙趣横生的故事。









我还get一个意外收获。这个现实感与戏剧性共存的小短剧,一集一个故事,有引子、冲突、高潮、结局、彩蛋,标准的凤头猪肚豹尾,简直就是故事写作范本,潜移默化中便能提高孩子的“讲故事”能力。这追剧附加值,也是相当值了。




“不正经”讲道理,笑着笑着就懂了


话说三年级是一个分水岭,不仅表现在成绩上,孩子的心理、行为、社交等都会面临巨大的变化与挑战。


这些跟孩子成长息息相关的现实问题,被融入了《米小圈上学记》的每集小故事中。看似夸张的喜剧剧情,打开的却是素质教育、亲子关系、美德培养等“三观”议题,比如如何当班干部,如何面对父母矛盾,如何帮助小伙伴等,对应的都是现实中孩子们真实的困扰与快乐。






最难得的是,没有丝毫说教,而是寓教于乐,从孩子的视角和思维出发,用轻松幽默的方式解读复杂议题。


第四集《班干部的真谛》里,为了守住意外得到的体育委员职务,米小圈从老爸那弄来一本《三十六计》,却又不懂文言文,一番操作适得其反,反而丢了“官”。米小圈犯了不少错误,闹了不少笑话,电视机前的两只也在笑声中理解了本集的主题“权力与责任”。









对于孩子来说,“权力与责任”是一个抽象而枯燥的议题,主创选择了“做班干部”这个孩子们最熟悉的场景,用幽默引发思考,推动孩子思维升级。


说实话,我很担心结尾米小圈会醍醐灌顶,各种上高度升华发挥。但妙就妙结尾依然落在熊孩子简单的快乐和担心上,画风依然是虎妈胖揍废材老爸的家庭日常,喜剧效果十足,而且精准把握了孩子的心理逻辑


最后的成年人点评,也是点到即止,不会大讲道理。









班干部话题毫无意外引发两只热烈探讨,我也趁机跟进一波,和他们一起吐槽、讨论,进一步启发他们辩论、思考。平时求索而不得的高质量亲子互动,就这么轻松拿捏了。


尤其是每集最后都有【秋实小课堂】,包罗万象的历史文化小故事特别涨知识,还给我们提供了平时难以触达的话题。






很多父母头疼无法了解10后的真实校园生活和心理世界,那是因为你没有找到一个好的交流契机。


《米小圈上学记》涵盖了很多教育和成长议题,甚至拓展至成人都需要自我叩问的深度,很容易在跟孩子的交流中唤起共鸣与共情,拉近亲子距离。


本集米小圈和伙伴们滥用权力、讨好老师的夸张表现,就入木三分地刻画出现实成人世界的丑恶对孩子的影响。剧中很多内容,不仅能引导孩子审视错误,培养批判性思维,也能让家长们对剧自照,反思自己在生活中的言行。









所谓塑造孩子的三观,其实不如父母从自己做起。




童真但不降智,跟孩子平等交流


《米小圈上学记》为何能够脱颖而出,成为代表性的儿童成长喜剧呢?


一部好剧必须不是无源之水,灰爸一向是“知其然也要知其所以然”,喜欢挖掘创作力来自于哪。一番了解,果然《米小圈上学记》的主创团队相当懂孩子、懂教育。


在改编时,团队首先秉承的原则就是:不把孩子当孩子,而是实打实地把他们当“观众”,和他们实现平等交流,给予足够尊重,陪伴他们成长





这种尊重,在剧里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1
智趣结合,童真但不降智
在喜剧层面上,打造出一种真人剧中难得一见的童话感、漫画感。虽是真人剧,却仿佛常常能看到漫画式的满头飚汗和乌鸦飞过……






剧中各种夸张的漫画式笑料,用强反转的方式增加了喜剧效果,但并不是傻瓜式无脑搞笑。


比如第一集《荣誉小标兵》校长对“助人为乐”的解读,“是一份观察、一个态度、一种品质”,“要知道自己能力的极限,更好地保护自己的安全……”传达的就是常识和智慧。是将孩子的心智放在平等的位置上,给予关爱和尊重。








2
平视孩子、平等交流
剧中的成年人虽然很像我们身边的父母,但又似乎有些不同。



现实生活中,家长很难站在孩子的角度看待、思考,《米小圈上学记》里米爸却像是“成年米小圈”一样废柴、可爱,跟孩子们打成一片。米妈虽然看似凶巴巴,但细节中表现出她对孩子喜好的尊重。









剧里的成年人都是在用宽容、幽默的方式,调整、影响孩子的心态和行为。


剧中成年人的平等姿态,让作为观众的孩子更能接受他们的观念输出,同时能让家长们get到“教育”与“说教”的差别,学习平视孩子、平等交流的方式。









最后,灰爸想说,在教育观非常多元化的当下,很难说哪一款是最优解。但让孩子快乐、拥有感受快乐的能力,肯定没毛病。


小时候一家人挤在沙发上追《我爱我家》,一起哈哈大笑,不停回味一些好笑的梗,是最温馨的记忆。而今,孩子卷了一年学习,需要的是放松、陪伴,共鸣、共情。


和娃一起看《米小圈上学记》,不仅让孩子们拥有了一段有意义的观剧时光,那些留在他们记忆深处欢乐的亲子时刻,也会是他们成年后滋养一生的能量。


2月12日起
米小圈陪伴孩子一整个假期

来源:https://view.inews.qq.com/k/20240212A04EPW00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