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里资讯

搜索
查看: 335|回复: 0

湘乡女教师打人事件,背后没有那么简单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3-9 18:29:34|来自:中国浙江湖州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最近湘乡女教师办公室殴打学生事件,在各个家长群里疯传。
那令人窒息的三分钟视频,期间不断的辱骂,掐脸,揪头发看得我整个人头皮发麻。
当时应该是课间操时间,一个扎着马尾辫的女孩在办公室被老师叫住问数学题。
「最小的合数是多少?」
小女孩不会,女老师突然爆发,兜脸一下子连打带推把女孩子往后甩了个趔趄。
随后又变本加厉,开始揪小女孩的头发,掐着她的脸用力甩,嘴上还不停地嚎叫。


女孩刚开始还能忍住,后面控制不住小声地哭起来。
旁边的白衣服女老师看到这样的情景,非但没有安慰,反而嫌弃妨碍到自己玩手机,在那进一步恐吓:别哭,收住!
接着女老师又突然爆发,大吼大叫地给了女孩一拳。
嘴上不停地传出「你也配读书、去死吧」的声音。
正好一个男孩过来交作业,她顺手接过作业就往女孩脸上甩。
然后男孩也没有逃离被掐脸、甩东西的命运。


解决完男生,女老师又接着拽着女孩的头发不停地甩。这期间,不停的掌掴、掐脸、推搡看得人瑟瑟发抖。
两个孩子在老师窒息的操作下战战兢兢,完全不知道该怎么办。
小女孩更像是被打懵了,控制不住哭声却又强忍着泪水,又委屈又害怕。
看视频,这个女老师已经完全不是在教育学生了,而是在赤裸裸地发泄情绪,而可怜的做不对题的学生变成了她情绪的出口,任她揉捏。




是发泄,而不是教育
这个视频我看了一遍之后就内心压抑得喘不过来气。噌噌的火控制不住地往上冒。
都是当妈的人,如果是我家的孩子被这么打,我真的不敢想我会不会豁出去和她拼命!
现在的孩子,谁不是父母千娇万宠的宝贝,凭什么把自己无端的情绪发泄在别人家孩子身上。
一道题做不出来可以沟通,可以换种方式,但是值得用这么激烈的方式对待一个孩子吗?
这种状态之下孩子怎么可能反应过来?只怕连正常的思维都过不来,整个身心都被巨大的害怕笼罩着。
就算得出正确的答案她也不会说是思维贯通了,而是迫于老师的淫威,根据老师的反应猜自己会不会被打了。


何其无辜!何其可怜!
我知道教育不容易,有时候难免遇到孩子怎么教都不会的时候,有些情绪在所难免。
但是看视频里面老师的反应,已经远远超出了教育的范畴,成了单纯的殴打、虐待和霸凌。
因为抱有老师和学生这种不平等关系的认知,站在上位者的角度堂而皇之地对下位者进行欺凌。
这哪里是在教育?像是在屈打成招!


从来如此,就对吗?
看完这个视频,让很多人都想起了自己小时候被体罚的经历。


那相似的经历下,是成千上万个同样的噩梦。


很多人长大了,却笼罩在几十年挥之不去的阴影下,甚至对自己的性格和为人处世的方式有着深深的影响。
说实话,我们小时候也经常会碰到这样的事情,那时候的教育很多充斥着暴力的色彩。
但是正因为自己这样被残忍地对待过,才更加难以忍受我们的孩子也被这样对待。
评论区让我大为震惊的,是提出这样评论的人。
以一种轻描淡写的口吻,反问一句:
「小时候不都是这么过来的?」
一百多年前,鲁迅先生的声音就曾经振聋发聩:
所以从来如此,就对吗?


我们的社会是在进步的而不是倒退的,几十年前的情况普遍,是因为问题从来没有被真正解决过。
而且我们小时候有过,就得让我们的孩子也受一遍苦?即使有人有这样的选择,那就代表其他人就和你一样吗?
不要把个人的选择凌驾于普通人的选择之上,你并不是他们,你的嘴里不代表他们的声音。
很多人都知道孔子的那句名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但又有多少人知道下半句:己所欲,亦勿施于人
更有人打着老师“为孩子好”的名义,指出「真正这样的班才有好学生、不打就是放弃你了。」


为你好”这三个字为幌子的事情,还要残害多少人?
什么时候,老师负不负责需要有“打人”这个衡量标准了?
再说了,还有所谓的「这样的班里才有好学生」更是从何谈起的呢?
我们不否认,老师监管到位,对于孩子的学习进度以及身心健康密切关注是孩子学习成绩的一大助力,但是“监管到位”和“体罚”并不能混为一谈。
而且这种唯成绩论的做法本身就不值得提倡。
有句话说得好: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帮助孩子全面发展并实现其潜能。我们努力提供一个支持孩子身心健康成长的环境,促进他们的学习、情感、社交和道德发展。
教和育从来就不只是分数那么简单。


事件的背后,
我们能留下什么?
随着事件的发酵,湘乡女老师的体罚事件也迎来了后续。


涉事老师被责令停职,学生被安排了心理咨询。但是真正这样的老师会不会再重新走上课堂,再一次故技重施,我们都没办法保证。
网络的关注是一时的,但是孩子们要面对的,是实实在在的每一天的生活。
而且,这个是已经暴露出来的事件,那些没有被曝光的还有多少,又有多少人知道呢?会不会有更加过分的举动,让孩子们避无可避?退无可退?
现在已经有研究表明,过度体罚,对于孩子的智力和其他方面有明显影响。
更可怕的,是这样的暴力影响会不会产生恶性循环,造成更多悲剧的发生。
一次热点的事件背后,不能只是热闹,最重要的是把反映出的问题变得深刻。
所以真的很感谢那个愿意曝光这件事情的人,听说是学校新来的老师。
也有的人声讨她/他,我却觉得能够顶着风险,在和涉事老师冒着翻脸和关系变僵的后果下,怀揣着责任心和善心,让大众见识到了真相,更是一种新时代的勇敢。
她曝光以前可不一定知道会有这么大的流量,而自己的工作能不能保得住却是说不准的。
就是因为教育中多了这样的人,我们才能期盼社会变得更好。
最后,我还想澄清一句,当然,在当前教育体系下我相信大多数的老师都是很好的,这样的涉事老师只是极少数。
也希望我们更多的人行动起来,关注教育的问题,为推进教育改革而贡献力量,努力为孩子们营造更加健康、良好的教育环境。
毕竟,孩子是我们的孩子,也是我们的未来。

来源:https://view.inews.qq.com/k/20240306A02LLL00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