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微信 手机客户端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织里资讯

搜索
查看: 39|回复: 0

2024,将是怎样的一年?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3-29 10:42:24|来自:中国浙江湖州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全球经济将迎来30年来最糟糕的五年增长期。”

近期,多个国际组织发布了2024年全球经济展望报告,得出一致结论——全球经济前景不容乐观。
世界银行预计全球经济增长将连续第三年放缓,从2023年的2.6%降至2024年的2.4%,比本世纪头十年的平均水平低近四分之三个百分点。
联合国和世界银行的判断一致——今年全球经济增速将放缓至2.4%。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预测2024年增速将放缓至2.7%,或将成为自2020年以来全球经济增速最低的一年。
世界银行预计,2020年—2024年全球经济将增长2.2%,为上世纪90年代初以来最疲弱的五年期增速,上次低于这一数值还是1990年—1994年创下的2.1%。
“就连上世纪90年代的亚洲金融危机、本世纪初的经济低迷,以及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时期,也要比这几年的经济增速高不少。”世界银行副首席经济学家、预测局局长阿伊汗·高斯(Ayhan Kose)表示。
单从经济预期来看,2024年已难言乐观。但遗憾的是,2024年可能会更复杂。
2024年,全球央行货币政策将迎来大转向。何时开启降息,将考验各国央行在抑制通胀和抵御金融危机间走钢丝的技术。
2024年,冲突引发的全球经济碎片化正在加剧。红海航道危机已引发美英对也门首都发动空袭,也门胡塞武装称美英两国将为此“付出沉重代价”。国际航运企业陆续暂停在红海航行,处理全球90%贸易的航运业面临着严重扰乱。
2024年,占全球GDP 60%的国家或地区将举行选举。美国内外政策无论是延续还是转变都将对全球形势产生深刻影响。
所幸的是,作为对全球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三分之一的最大引擎,中国仍将为全球增长注入稳定动力。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近日将2024年中国经济增速预测值上调0.4个百分点至4.6%,OECD则上调至4.7%。主要国际金融机构如美国的摩根大通、高盛、摩根士丹利对2024年中国经济增长的预测均是4.8%。
根据海关总署的最新数据,中国有望连续7年保持全球货物贸易第一大国地位。在2023年全球贸易萎缩5%左右的大背景下,中国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0.2%。其中,电动载人汽车、锂离子蓄电池和太阳能电池等“新三样”产品合计出口1.06万亿元,首次突破万亿大关,增长29.9%。根据WTO最新数据,预计2023年中国出口的国际市场份额保持在14%左右的较高水平。

图片来源:IC世界经济论坛总裁博尔格·布伦德日前表示,中国有足够的政策工具来提振经济,中国将继续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世界经济论坛执行董事萨迪娅·扎希迪表示,全球经济短期前景不容乐观,中国经济健康发展将为世界其他地区带来积极的溢出效应。


经济形势严峻

美国经济放缓成为共识。

IMF和OECD均预计,今年美国经济增速将放缓至1.5%。摩根大通甚至认为,美国经济或陷入温和衰退。

历史上,美联储加息对经济的影响通常滞后1年至2年才会充分显现,这意味着至少要到2024年上半年,美国经济才能充分反映加息的影响。瑞士百达财富管理亚洲首席策略师兼研究主管陈东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美国经济衰退前,赤字已高企,但应对经济衰退的财政空间可能有限,此外美国当前政治环境特殊,通过新的财政刺激或支持措施的可能性较低。这都是判断今年美国经济会比较明显放缓的依据。

欧洲经济增长亦承压。

欧盟委员会日前发布报告,将2024年欧盟和欧元区的经济增长预期分别从1.4%和1.3%下调至1.3%和1.2%。分析人士认为,若不能妥善化解长期高利率引发的一系列经济循环“死扣”,欧洲经济的复苏前景难言乐观。

陈东认为,欧洲经济今年上半年会停滞,其中一个很大的原因是欧洲曾经的经济“火车头”德国面临较大困境:一是较高的能源价格;二是作为德国重要出口目的地的中国需求疲软。

此外,陈东表示,欧元区也面临着赤字水平和债务水平偏高的问题。“相对来说,其他欧洲小型经济体表现可能会相对乐观,比如西班牙、意大利,受益于新冠疫情开放之后的旅游业复苏,目前状况相对来说还不错”。

英国方面,市场普遍认为,2024年英国经济仍将低迷。同时,高通胀造成的生活成本危机仍未结束。据英国国家统计局(ONS)估算,2024至2025财年,英国家庭的实际可支配收入将比新冠疫情前下降3.5%,这是该机构有调查记录以来的最大降幅。

亚洲有望引领全球增长。

全球性金融服务机构野村认为,受出口增长和稳健的国内需求驱动,亚洲大部分经济体将于2024年迎来增长,增速将超过西方国家。不过,随着美国经济步入衰退期,2024年下半年将更具挑战性。

其中,印度经济被看好。分析指出,消费需求增长、财政支出持续扩大、制造业快速发展、服务出口激增和公共投资等,将继续推动印度经济发展,预计2024年增速为6.4%。

此外,印度的邻国孟加拉国近年来也有了长足的发展。亚洲开发银行预测,孟加拉国2024财年GDP增长虽有放缓但仍将达到6.2%,在人口过亿的经济体中仅次于印度。

亚洲的发达经济体韩国和日本将保持低速增长。韩国《国民日报》报道称,20家研究机构预测,韩国经济新一年将呈现“前高后低”的增势。尽管韩国半导体行业从2023年下半年开始反弹、出口复苏良好,但韩国国内需求复苏慢于预期,导致2024年经济将保持低速增长。

虽然日本股市近两年不断创新高,但野村认为,预计随着入境需求回落、出口出现放缓、高通胀继续拖累需求,日本2024年经济不容乐观。

部分发展中经济体将面临更严峻的形势。

世界银行报告指出,在大多数主要经济体增长放缓、全球贸易低迷以及数十年来最为紧缩的金融条件下,许多发展中经济体的中期前景变得黯淡,其借贷成本很可能继续高企,因为经通胀调整后的全球利率仍处于40年的高位。

报告预计,发达经济体增速将从2023年的1.5%放缓至今年的1.2%,而发展中经济体今年预计仅增长3.9%,比上一个十年的平均水平低一个多百分点。到2024年底,大约25%的发展中国家和约40%的低收入国家的人口仍将比2019年新冠疫情暴发之前更加贫困。


世界银行集团首席经济学家、高级副行长英德米特·吉尔表示:“如不进行重大调整,本世纪20年代将成为错失机会的十年。近期增长仍将疲软,导致许多发展中国家——尤其是最贫困国家陷入困境:债务压力沉重如山,近三分之一的人口缺乏食物保障。这将阻碍许多全球优先事项取得进展。”



开启降息周期

在全球增长前景疲软、通胀出现放缓迹象的情况下,降息将成为今年全球大部分央行的主题。

事实上,以拉美国家为首的不少新兴经济体在去年已经率先拉开了全球降息潮的大幕。今年,美联储将引领发达经济体的政策转向。上个月,美联储公布的点阵图显示今年将降息75个基点,超出市场预期。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当时表示,现在宣布胜利还为时过早,但他也承认美联储已经开始讨论何时开始放松政策的问题。

野村预计,美国核心CPI通胀增速将会缓步下降,到2024年四季度只会达到同比增2%的水平,同时,预计美联储在确认击退通胀后,才会于2024年6月左右开始降息。预计美联储会逐渐将货币政策调整回中性,其中降息周期可能会较长,从2024年降息100个基点,到2025年降息200个基点。

威灵顿投资管理宏观策略师Juhi Dhawan认为,美国目前的货币政策是有局限性的,其影响体现在住房活动的低迷、消费信贷拖欠率的上升以及银行贷款标准的收紧,尤其是在硅谷银行倒闭之后。随着2023年美国向消费者支付的部分生活费用调整金在2024年正常化,财政政策将失去动力。这意味着在2024年,美联储应该能够在改善核心通胀取得一定进展后推出更多利好促进经济增长和就业,而不是一味地关注通胀目标。

虽然美联储已经发出了今年降息的明确信号,但目前欧洲央行、英国央行都未对降息进行明确表态。不过市场预计,他们都会在二季度开始降息。

欧洲方面,随着欧洲多国减少了对能源成本的支持,欧元区通胀反弹。欧盟统计局数据显示,2023年12月,欧元区调和CPI初值环比上升0.2%,而去年11月下降了0.6%。12月调和CPI初值同比上升2.9%,较去年11月2.4%的终值反弹了0.5个百分点,结束了连续多月走低的势头。

欧洲央行管委维勒鲁瓦近日表示,一旦有证据表明,欧元区通胀预期已经稳定在2%的目标水平上,欧洲央行将在今年降息。从市场角度看,投资者押注欧洲央行今年将进行多次降息,首次降息将在3月或4月进行。但一些欧央行官员认为,可能需要更长时间才能确定通胀已得到控制。

英国方面,通胀虽然比美国顽强,但近期也有了积极进展。根据英国国家统计局披露,2023年11月通胀率大幅放缓至3.9%,远低于经济学家们预测的4.4%,也是自2021年9月以来最低的水平。虽然英国央行行长安德鲁·贝利日前指出,在遏制通胀上,英国央行仍有很长的路要走。但市场目前普遍预计,英国央行将在2024年5月降息。

随着发达经济体央行即将开启降息,亚州各央行的宽松货币政策窗口也将打开。汇丰银行环球研究首席亚洲经济学家兼亚洲联席主管范力民(Frederic Neumann)认为,印度、新加坡和印尼可能在美联储转鸽前就开始降息,而泰国和马来西亚等则要等到2025年才开始。整体来看,这一轮亚洲各央行降息的整体幅度并不会太大,两年后的政策利率或仍将远高于疫情前夕的水平。

不过,今年“降息潮”中也有逆行者——日本央行或将退出负利率政策。去年,日本曾两次调整收益率曲线控制(YCC),日本央行行长植田和男在年底的货币政策会议上指出,通胀趋势加速接近价格目标的可能性正在逐渐加大,但仍然需要仔细审查是否会出现积极的工资通胀周期。同时,植田和男指出,日本经济处于复苏的早期阶段,经济和物价的不确定性依然高,并重申如有必要,将毫不犹豫地采取额外的宽松措施。

1月10日,日本央行政策委员会前审议委员樱井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日本央行已做好充分准备来结束世界上最后一个负利率,而4月份是最有可能的时机。



三大风险挑战

2024年依旧是充满风险与挑战的一年。

首先,是日益加剧的地缘政治紧张局势。

当地时间1月12日凌晨,也门首都萨那等地遭美军和英军空袭。美国总统拜登和英国首相苏纳克证实,美军和英军对也门境内胡塞武装进行了打击。也门胡塞武装同日表示,美英两国对包括也门首都萨那在内多地发动空袭是“大规模侵略行为”,两国将为此“付出沉重代价”。

自新一轮巴以冲突爆发以来,也门胡塞武装使用无人机和导弹多次袭击红海水域目标。胡塞武装表示,关联以色列的船只是该组织的“合法打击目标”,直至以色列停止对加沙地带的军事打击。国际航运企业陆续暂停在红海航行。航运巨头马士基指出,处理全球90%贸易的航运业面临着严重扰乱。大型集装箱船、油轮以及其他大宗商品运输船的复杂船期可能在一年中都无法协调。

IMF警告称,由地缘政治紧张因素引发的全球经济碎片化正在加剧,不仅会给全球贸易带来更多限制,阻碍跨境资本和技术流动,还将给全球经济带来巨大损失,妨碍在气候变化和粮食安全等领域的全球多边合作,使全球脱钩断链风险加剧。持续一年多的俄乌冲突以及最近爆发的巴以冲突,都进一步加剧了全球地缘政治的紧张局势。这些战争和冲突的升级或是其他地缘政治紧张局势恶化,可能会令2024年全球经济贸易活动进一步减少,同时还可能会推高全球通货膨胀,引发全球金融市场动荡。

其次,占全球GDP 60%的国家或地区今年将举行选举,包括英国、美国和印度等。

美国大选定于11月举行。从目前形势看,白宫争夺战是否最终在寻求连任的民主党籍现任总统拜登和共和党党内支持率遥遥领先的前总统特朗普之间展开,尚无法确定。美国内外政策的延续或转变将对全球形势产生深刻影响。

国际咨询机构欧亚集团近日发布的报告指出,美国大选无论哪方胜出,都将加剧美国撕裂,美国社会结构、政治制度和国际地位都将持续受损。

第三,自然灾害和气候变化导致极端天气事件的风险越来越高,对世界经济的影响也日益显著。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东艳表示,预计2024年极端天气事件仍有可能发生,全球可能面临高温天气等挑战。厄尔尼诺现象有可能影响各种作物的收成,推高全球粮食价格,对全球主要农业生产地区,如澳大利亚、新西兰、东南亚、南非和一些拉丁美洲经济体的农业产出产生短期不利影响。

世界银行认为,在当前形势下,需要全球合作来提供债务减免、促进贸易一体化、应对气候变化、粮食安全问题等。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大宗商品出口国应继续应对财政政策顺周期性和波动性问题。对于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而言,适当的宏观经济政策以及良好的机构制度对于促进投资增长和长期发展至关重要。



期盼中国动力

2023年,在世界经济增长动力不足、国内改革发展任务艰巨的情况下,中国经济实现回升向好,增长引擎持续轰鸣,更加难能可贵。

2023年中国经济成绩单还没正式公布,但有三个“全球最大”已经提前锁定:

一是全球经济最大增长引擎。2023年,中国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约为三分之一。

二是最大汽车出口国。多家权威机构都作出预测,2023年中国汽车出口量将超越日本,坐上世界第一大汽车出口国的头把交椅。瑞银集团预测,中国依靠制造业的强大实力将在2024年巩固世界最大汽车出口国地位。


图片来源:IC
三是最大规模物流市场。2023年中国社会物流总额预计达350万亿元、快递业务量首次突破1200亿件,均创下惊人数字。与此相印证,中国电子商务交易总额由2018年的31.63万亿元增长至2022年的43.83万亿元,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占社零总额的比重超过四分之一,中国连续11年成为全球最大网络零售市场。

在此背景下,外资机构期待今年中国经济为全球增长注入动力。

多家外资机构发布的2024年中国宏观经济展望报告认为,随着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马车”的多个积极信号陆续释放,2024年中国宏观经济有望进一步复苏企稳。

渣打银行财富管理部指出,虽然外部经济“逆风”依旧未止,但中国经济增长将企稳,国内消费仍具有弹性。随着全球库存周期的反弹,中国出口可能复苏。

景顺集团中国内地及香港地区首席投资官马磊认为,到今年二季度,投资者对中国经济复苏的信心应该会增强。他预计,中国政策制定者将继续通过有针对性的宏观政策和强有力措施,把高质量发展作为首要任务,稳增长、稳就业、防风险。

世界经济论坛总裁博尔格·布伦德看好中国经济发展前景。他表示,中国有足够的政策工具来提振经济。中国正在从基于投资和基础设施等方面的增长,转向基于电动汽车等新领域的增长。中国正经历一个从出口向服务和数字贸易转变的时期,同时中国也是可再生能源相关设备的重要生产国。



记者 李曦子
编辑 白岩冰
责任编辑 孙霄

来源:https://view.inews.qq.com/k/20240114A01DZO00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