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微信 手机客户端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织里资讯

搜索
查看: 98|回复: 0

手机摄影2023年度总结:还能怎么卷?怎样做才是未来?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3-29 11:46:22|来自:中国浙江湖州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大模型打开AI新世界,Vision Pro引领空间计算,智能电车超越油车,拼多多“新王”已立,智能手机狂卷创新,新硬件层出不穷,鸿蒙系统加速壮大,AI芯片驱动万物……2023年,科技产业发生了太多重大事件。
作为专注“硬”科技的新媒体,雷科技以及旗下账号持续观察科技行业、追踪产业趋势、解析前沿技术、体验创新产品,给读者提供有价值的内容。年底,我们推出“雷科技·年度”专题,其中“2023请回答”系列将系统梳理科技产业值得记录的公司、产品、技术与人物,持续输出精品内容,致敬创新、记录时代,思考过去方能启迪未来,欢迎订阅关注。
在我刚刚入职的时候,我参加各种线下活动或是周末出去散散步时都会背上我那又重又大的相机包,因为当时的我认为只有相机记录下的画面才足够专业,足够有意义。但我这种想法不到两年的时间就被彻底推翻了,因为手机在影像方面的进步可以说远超我的想象,从小米12S Ultra开始,我开始明白,属于手机的时代来了。
2022年可以说是手机摄影进步最快的一年,几乎每家厂商都拿出了自己压箱底的技术,一英寸超大底、高像素高素质潜望式长焦镜头、独具特色的风格影调、自研影像芯片等等等等。


(图片来源:雷科技摄制)
而到了2023年,手机影像似乎放慢了进步的脚步,比起在硬件上的比拼似乎更注重软件上的配合。借着这个特殊的时间点,我们不妨看看那些2023年的影像旗舰们都做了些啥,它们对于整个手机市场的推动性又是如何的。
「底大一级压死人」不再可靠?

小米12S Ultra的出现算是带火了一英寸大底这个词,它的影像表现让包括我在内的一众消费者意识到,如今的手机真的能拍出接近相机质感的好照片。不过由于当时小米和索尼有半年的独占期协议,其他厂商虽然也拿到了这颗一英寸大底传感器,但基本都只能等到2023年才能让产品亮相。
于是在2023年上半年,我们迎来了vivo X90 Pro+、OPPO Find X6 Pro以及小米13 Pro/Ultra四款搭载一英寸超大底传感器的影像旗舰。他们所带来的优势也是十分明显的,在近物拍摄时的背景虚化程度与主流相机相比完全不是一个等级,在过去的一年时间内我也曾先后使用小米13 Ultra和OPPO Find X6 Pro拍出了不少满意的样张。




(图片来源:雷科技摄制)
但在长期使用后我也发现了一英寸大底所存在的各种无法忽视的弊端,就以小米13 Ultra为例,它与后续发布的小米14 Pro在成像素质上并没有一眼的差距,而且在对焦速度、功耗方面、功能性上也要差上不少。
实际上“底大一级压死人”这句话指的是相机中半画幅和全画幅指尖的差异,这两者的尺寸差距达到了1.5倍,自然在成像效果、感光度等维度上有较大差异。但之前的GN2、IMX707、OV48C等传感器的尺寸实际上已经十分接近一英寸,这个效果差异和相机完全不是一个级别。


(图片来源:雷科技摄制)
看到这里的读者一定会好奇,那为啥这几款搭载一英寸传感器的手机在拍照方面的提升这么大呢?其实主要还是归功于算法上的升级,手机不像相机,很大程度上都依赖厂商的算法。所以比起去卷什么一英寸大底、超一英寸大底等硬件,不妨先把算法给搞透,更何况如今的手机摄影已经不再局限于比拼画质,比拼审美才是下一个战场。
因此在2023年下半年,以OPPO Find N3为首的一众旗舰手机都放弃了一英寸传感器,转而使用起了搭载新技术的“小底传感器”。


(图片来源:OPPO)
以OPPO Find N3为例,其搭载的折叠像素技术为手机影像指明了一条新道路。用最简单的话来说,在折叠技术的加持下能让原本感光面积不大的元器件拥有堪比一英寸大底的感光能力,从而突破小传感器带来的各种限制。




(图片来源:雷科技摄制)
后续发布的小米14系列、vivo X100系列也均采用了该思路,不再一味地追求大底所带来的超强虚化,而是依靠自己的技术提升带来了更好的拍摄体验,更快的合焦速度、更强的宽容度、更丰富的后期空间、更好的色彩。


(图片来源:雷科技摄制)
但你要问一英寸大底传感器好不好,当然好,谁不喜欢大底带来的景深感呢?但它所带来的提升确实不多。因此小雷认为,在2024年也会有几款主打极致影像的手机会搭载一英寸甚至更大面积的传感器,但这种投入和回报是否成正比呢?谁也不清楚。
之前曾有人爆料已经有手机厂商开始测试M43了,但说实话我对此并没有多大的期待,如果真要去追求极致的影像表现而牺牲手机的轻便性的话,那我为什么不继续使用相机呢?
或许对于手机来说,比拼大面积传感器的时代已经过去,未来的手机影像还是会在性能和价格之前取得一个更好的平衡。
潜望式长焦成新战场?

自从2019年OPPO和华为将潜望式长焦镜头带入手机市场后,消费者对这一新技术可谓是充满了热情和好奇心,在接下来的几年内也越来越多的产品搭载高素质的潜望式长焦镜头,从3倍到5倍再到10倍光学变焦,从800万像素到5000万像素再到6400万像素,这可以说是手机近几年来进步速度最快的一项新技术。


(图片来源:华为官网)
虽说2022年OPPO、vivo、华为、荣耀都放弃了潜望式长焦(他们表示用户的使用率低所以不用),但小米仍然坚持了下来,和三星一起成为2022年度影像机皇。或许是吸取了2022年的教训。
OPPO和vivo在2023年终于放开了手脚,在OPPO Find X6 Pro和vivo X90 Pro+拿出了它们最强的潜望式长焦,也算是重回手机影像的第一梯队。


(图片来源:雷科技摄制)
但光是卷硬件肯定是没有太大意义的,如何进一步去扩展它的使用场景才是当下最应该思考的。华为算是给出了一份标准答案,在P60 Pro上,华为用大光圈+算法的方式带来了暗光长焦技术,毕竟按照常理来说长焦镜头的光圈都偏小,在光线不充足的夜晚反而容易拖后腿。
更有意思的是长焦微距功能,这项技术其实在2021年就已经有手机搭载了,但当时并未引起太大的关注。华为Mate 50 RS将这一技术“发扬光大”,为用户提供了更多的构图思路和想法,例如之前这组用小米14 Pro拍摄的长焦微距样张,75mm的焦距能够让我隔着接近30cm的距离依旧拍摄出微观一样的照片,厂商们依靠长焦的放大特性和相关算法让这颗镜头有了别样的体验,也让这颗镜头同时承担起了长焦和微距两颗镜头的重任,这是我们消费者都愿意看到的。


(图片来源:雷科技摄制)
那么,在2024年,手机的长焦还能怎么个进步法呢?是继续堆硬件,用更高的像素和更大底的传感器去提升画质?还是拿出更多新的玩法?谁也不知道。
独立影像芯片加持,vivo成最后赢家

其实从手机厂商们拿出所谓的自研影像芯片时,我个人是不以为然的,原因嘛也很简单,我不认为这些厂商能够坚持下来,大部分做个一两代就放弃了,还能图它带来什么很显著的效果呢?
显然我的想法只猜对了一半,确实有部分厂商在推出了一代产品后就草草收场,后续也没有任何新自研新品的消息。而vivo算是让我刮目相看,不但将自研影像芯片迭代到了第三代,而且其所带来的能效比提升是显而易见的,更别说6nm的自研芯片还能将照片上的一些算法带到视频功能上去。


(图片来源:雷科技摄制)
这一点我们在去年末的vivo X100 Pro上可以看出,vivo V3芯片给予了vivo X100 Pro更高的能效比,搭配多并发AI感知-ISP架构和FIT互连技术带来了业界第一个「4K电影人像视频」,实际体验下来,效果确实有巨大的提升,说它是目前安卓阵营中视频功能最出色的手机也不为过。
唯一让小雷有些可惜的是,如今在影像自研芯片领域几乎只剩vivo一家,OPPO和小米什么时候才能意识到这颗芯片的重要性呢?千万别小看了这枚芯片,它很有可能会是手机在影像上实现弯道超车的“捷径”。
影调风格成新捷径

手机和相机最大的区别是什么呢?其实不是画质,也不是什么虚化啊景深什么的,就是单纯的影像风格。专业相机的RAW格式不会对照片进行一丁点的后期处理,而是把这个任务交到摄影师手中。而手机呢,当你按下快门的那一刻,手机就已经帮你“后期”好了一张照片。


(图片来源:雷科技摄制)
这其实也是市场的选择,如果你给消费者一台直出好看的手机和一台拍出来“原汁原味”的手机,相信消费者一定会选择前者,用手机拍照的人绝大多数不会去考虑后期的问题,他们更希望拍完就能直接分享出去。


(图片来源:雷科技摄制)
所以在2023年,几乎每一家手机厂商都拿出了自己对于影调的不同看法,要说给我印象最深刻的,那必然还是小米。小米12S Ultra的徕卡影调真的算是手机影调发展的一个里程碑,它不会去暴力处理照片中的高光和暗部,而是通过摄影师的视角带来一张光影效果出色的照片,这在以前绝对是不受消费者和市场所认可的,它的成功也意味着消费者的审美其实是在不断提高的。


(图片来源:雷科技摄制)
而到了今年的13和14系列,显然小米对徕卡影调的理解更深一步,保留画面中真实的光影明暗对比,让原本平面的照片能够拥有真实世界中的立体感和空间感。通过这种方式,小米大幅提高了成片率,也让生活中那些随处可见的普通场景变得「值得记录」。


(图片来源:雷科技摄制)
但这种自成一派的影调风格肯定也不会被所有消费者所接受,我身边很多朋友依旧觉得iPhone的拍摄效果最好最真实,拍人还是自拍都更好看,或许她们并不喜欢手机自作主张地给自己修图,希望能尽可能还原自己的样貌和肤色。
不过我是认为绝大多数消费者还是喜欢让手机帮自己处理的,我们拍照不就是图个好看吗?如果真的是为了图个还原感的话,我为什么不拿相机给你拍照呢?
写在最后

手机影像的未来,我认为依旧离不开光学硬件+影像算法+算力的三重结合,厂商与其疯狂卷硬件和算法,不如多思考一下辅助用户拍出好照片的影像性能,都可以做哪些新尝试,更要在自研技术和影像创新上多下功夫,这样才能做独属自己的影像护城河。


(图片来源:雷科技摄制)
不知不觉手机影像发展已经来到一个路口,硬件进化的步调日趋放缓,想凭借硬件方面的迭代升级做出让人惊喜的产品相当困难。大部分厂商开始更改自己的研发角度和方向,不再以堆参数为重点,而是从消费者的日常需求出发,以使用者的感受作为评判标准。
于是在2023年我们见到了各种各样的影调风格,也见到了能变相提升格调的相机水印,有了能媲美大光圈定焦镜头的人像模式等等等等。原先完全用数字解读的影像,如今开始从使用者的角度切入,去分析什么样的照片才算是一张好照片。
评判一张照片的标准也不再是依靠亮度和画质,而是用能打动人、有生命力的特性让影像得到升华。如何提升照片的主观价值成为一个新的课题,未来的好照片,与我们传统印象中的好照片可能不是同一种“好”,但一定更值得期待。
CES(美国拉斯维加斯国际消费类电子产品展览会) 2024火热进行时,雷科技编辑“一位天明”正在美国·拉斯维加斯现场直击报道,欢迎在雷科技微信(ID:leitech)、微博、微头条获取CES2024一手观察。

来源:https://view.inews.qq.com/k/20240111A04UYO00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