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微信 手机客户端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织里资讯

搜索
查看: 130|回复: 0

关注校园里“隐秘的角落”,这些或许是孩子的求救信号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4-6 14:11:05|来自:中国广东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最近新闻报道里的校园欺凌案件引人深省。在校园里,孩子有可能遭到同伴之间的欺负,甚至是隐形的欺负,比如语言暴力。


预防始于“看见”!校园里这些“隐秘的角落”更需要被看见。家长和老师如何辨识孩子是被他人欺负,还是同学之间的正常打闹?哪些隐形的欺负行为也需被关注?如何教会孩子学会自我保护?


当孩子遇到麻烦

家长要做好陪伴


周金萍(初中女孩妈妈,作家):女儿初中住校,刚上初二时有一次我送她去学校,发现她看到一位姓郭的同学特别害怕,而且她一直在念叨几个曾经发生冲突的女生的名字。


我看得出她心里充满矛盾和恐惧,于是在那年的10月,去学校附近租了一套公寓房,住在那边陪孩子读书。孩子由于放学就走,她便很少卷入同学之间的是非,跟班级小伙伴相处比以前要融洽多了;我每天亲自接送女儿,那几位以前生事的女生经常看见我,所以她们也不敢再找女儿的茬儿了,这样给女儿节省了不必要的解决纠纷的时间;女儿见我那么重视她,非常珍惜,而且她内心没有了那种被“霸凌”的惧怕,做起事情、交起朋友来自信多了,可以说心理负担完全放下了,学习生活更轻松了。


其实当时去学校附近租房陪读,对我家来说多了一笔数目很大的开销。但是与孩子的安危和心身健康相比,给青春期的孩子陪伴还是必要的,要不然真出事了会后悔一辈子。


与老师、对方家长三方面谈

想办法化解矛盾


诺妈(四年级男孩妈妈,学校家委会成员):作为家长,要关注孩子每天过得开心与否。比如孩子情绪低落、见到某个同学会躲着走等,家长可以从细微处了解到孩子的状态。班里有爱动手的男生,发现自己孩子被打时,从低年级开始,家长就必须干预。我会跟孩子说:“不要害怕,遇到这种事情要跟大人说,要学会跟对方讲道理。”矛盾解决了以后,两人还是可以正常交往的。遇到孩子被打,我会要求老师和对方家长三方坐下来谈,让对方家长教育孩子学会有不满用语言表达,不能动手。爱动手的小孩会在意老师、家长、对方家长三方态度。家长的态度决定了他后续会不会收敛,会不会对自己情绪有所控制。其实,我觉得大部分霸凌者都是从小没有得到正确的引导和管教。



关注孩子是否受到“心理欺负”


特邀观察员:段鑫星(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博士,中国矿业大学博士生导师、教授):霸凌是校园欺负的升级版,浮在水面更容易被发现,而欺负则如潜入水下,表面上看风平浪静,其实奔腾咆哮。

校园欺负行为有哪些?比如给同学起“绰号”,通常带有贬低甚至贬损性质的,比如全班同学一听“小肥仔”,对某个同学会心一笑,这是语言欺负;再比如给小朋友的背上贴个字条这样的恶作剧、推推搡搡等都可以认为是行为欺负;甚至一帮人故意孤立一位同学,不与他玩,这是心理欺负。这三类欺负中特别是心理欺负往往最隐藏,不易发现。

家长如何识别孩子被人欺负了呢?家庭有一个允许孩子讲话的氛围,特别是放学后可以让孩子谈谈学生发生的事情,鼓励孩子讲学校学习以外的事,引导孩子可以表达自己的情绪、感受与看法。当家长看到孩子持续性地情绪低迷、不愿吃饭、睡眠不安等就要高度重视。可以问下孩子的玩伴,家长要知道孩子的两三个好友,可以通过好朋友了解学校的情况。


老师如何辨别同学被欺负了呢?对于管理着50余人班级的老师,发现某一个孩子被欺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老师可以通过班级做个“我的好朋友网”的小调查,即每个小朋友填写自己喜欢的10个同学,这样可以反向筛查那几个落单的小朋友,即没有人喜欢或者很少互为好友的学生,再找学生谈话,听学生本人讲遇到了什么事;另外也可以通过班干部了解,或者自己观察到某个孩子的状态,比如一个孩子突然变得蔫巴巴的,再进行询问,了解孩子的真实状况。




如何教会孩子学会自我保护呢?这是一个特别困难的点,被欺负的孩子往往胆子小,身体发育相对滞后、性格怯懦甚至可能孤僻。如何鼓励孩子说出来自己的遭遇、寻求支持,还需要先教会孩子自信独立,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对于家长而言,鼓励胆小的孩子勇敢表达显得尤为重要。年龄越小,孩子自我保护越困难,这需要强化孩子的社会支持系统,比如有好朋友,好朋友会告诉家长孩子受到了欺负。比起行为欺负,心理欺负造成的心理阴影会更大。



欺负只有零与一,要和孩子一起对第一次遭遇欺负说“不”。欺负他人的孩子家长常常认为同学之间的打打闹闹都是闹着玩的。区分的边界点在于动机,是善意还是非善意,比如起绰号通常是孩子不喜欢的甚至是人身攻击的,显然就是欺负;当然只看动机也不行,还要看行为,比如小朋友之间的推推搡搡特别是男孩子之间是经常发生的。但撺掇几个人一起故意让某个孩子出洋相,让他被大家笑话,就是恶意行为。


和孩子站在一起

防范校园欺凌


特邀观察员:唐静(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北京市高级心理教师):校园欺凌是一个严肃的问题,它受到学生、家长、教育工作者和全社会的普遍关注。


如何鉴别校园欺凌行为呢?有时候,对某种行为是否属于校园欺凌,不同的人可能会有不同的看法,家长之间、家长和学校之间甚至会产生争议或纠纷。因此,为了准确认定欺凌行为,我们首先要看孩子自身的感受,有没有受到身心伤害,有没有因此产生负面情绪,如委屈、难过、恐惧、焦虑等,以及对方行为的动机,对方是否蓄意甚至带着恶意;其次,看关系是否平等,双方是否存在身体力量上的过大悬殊,是否在权力和影响力等方面上不平等。一般欺凌是绝对强势者对于无抵抗力的弱势者的单方面压迫,欺凌者在体力、权力和资源等方面占据很大优势。而同学之间的正常打闹,双方力量基本上是平衡的,是基于平等关系甚至友好关系下的嬉戏,不会带来压迫感和不适感。


肢体欺凌、言语欺凌和网络欺凌容易被老师和家长发现。还有一种欺凌是隐形甚至是无形的,容易被家长和老师忽视,那就是关系欺凌。欺凌者通过社交操纵,恶意排挤、威胁、冷落、孤立受欺凌者,使其与其他同学的联结被切断,伤害受欺同学或破坏他们的社会地位。导致受欺凌者内心感到恐惧、焦虑、羞愧,经常做噩梦,不愿参加学校活动或者社会交往。


防范欺凌,家长可以通过观察、询问、倾听、判断、商量、沟通六个步骤来帮助孩子。观察孩子每天放学回家情绪是否稳定和行为是否异常,询问孩子在学校都发生了什么、过得开不开心?同时,要鼓励孩子表达自己的感受,倾听和共情孩子,让他知道无论发生什么,家长都会和他站在一起。家长还要帮助孩子判断和确认是否遭遇欺凌。如果发现孩子受到欺凌,家长要管理好自己的情绪,重视孩子的感受和处境,和孩子一起商量恰当的应对策略。比如要及时和学校老师联系,合理表达,做好家校沟通与合作。必要时和老师共同制定解决方案,确保孩子在学校获得足够的安全感和归宿感。

家长要与学校老师共同构建更加安全、和谐、温暖的校园环境,让孩子们在尊重、平等、友爱的氛围中茁壮成长。



策划:王小艾

编辑:苏珊

编审:张秋颖

终审:冉阳 郝彬







来源:https://view.inews.qq.com/k/20240406A049PF00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