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微信
手机客户端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扫一扫,关注我们
QQ登录
微信登录
登录
注册
我的空间
我的消息
我的积分
我的收藏
我的好友
我的相册
我的道具
帐号设置
退出登录
搜索
搜索
本版
文章
帖子
用户
免费发布信息
首页
Portal
新闻资讯
论坛
BBS
城事杂谈
求职招聘
房屋出租
织里跳蚤
房产资讯
关于我们
导读
首页
房产
装修
亲子
婚嫁
美食
汽车
旅游
娱乐
信息
求职
租房
二手房
招聘
拼车
二手车
服务
生活服务
城事杂谈
跳蚤市场
便民服务
社区
城事杂谈
情感天空
户外旅游
房产楼市
装修装饰
美食天地
当前位置:
»
论坛
›
城事杂谈
›
织里杂谈
›
帖子
市领导春节前夕分赴各地开展走访慰
今天22时10分,湖州正式进入
守“湖”新春丨所幸遇见你!
[ 电视剧 ]
APP(中国)金光纸业在中国的影响力怎么
[ 学习教育 ]
家长们请注意:邵阳东湖寺派出所已接到多
[ 理财 ]
雅迪、爱玛业绩疲软,九号盈利飙升,两轮
[ 汽车天地 ]
恒大汽车发布重要公告!收到联交所恢复买
[ 理财 ]
全球国际机场排名,上海挤不进前十
返回列表
发帖
查看:
463
|
回复:
0
[本地新闻]
《南方周末》关注湖州:343.9万人的美丽主张
[复制链接]
admin
admin
当前在线
积分
329992
关注TA
发消息
发表于 2024-4-19 18:35:08
|
来自:中国浙江湖州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昨天,南方周末微信公众号发表文章《343.9万人的美丽主张》。重点关注
湖州
在全国率先制定出台《湖州市生态文明典范城市建设促进条例》,并将于5月1日起正式实施。聚焦湖州从生态文明“先行地”到“示范地”、从经济发展“资源驱动”到“创新驱动”、从人民生活“全面小康”到“迈向共富”的精彩蝶变。
点击上图查看原文
343.9万人的美丽主张
DN余村数字游民公社里的年轻人(受访者供图)
编者按:
在这里,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互为牵引,乡村业态与年轻人士双向奔赴;溯其源,美丽的环境是基石,保持美丽的权利主张是航灯。而只有推进立法、形成标准,才能让美丽更可持续,让发展更高质量。
2024年4月18日,《湖州市生态文明典范城市建设促进条例》发布,并将于5月1日起正式实施。这是湖州从生态文明“先行地”到“示范地”、从经济发展“资源驱动”到“创新驱动”、从人民生活“全面小康”到“迈向共富”的精彩蝶变之路上的重要里程碑。
春樱盛放,粉了旷野,叠出了远山。年轻人三两成群穿梭树下,用手机定格自己的恣意青春。清风拂过,花瓣打着转飘上发梢,犹如黑绸缎上的粉色晶石。
微醺的年轻人,刚从粉色中走出,又被成片嫩黄的油菜花海绊住脚步。在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这座叫余村的村庄里,精打细算的假期余额并不存在。这群年轻人,不仅享有樱花油菜花自由,还拥有不耽误给荷包充值的共享工位。
你有权保持美丽,是一座城市对全体市民的承诺,也是年轻人面向未来不可动摇的主张。面对美丽的环境,他们是向往者、享受者,也是捍卫者。
看到这一切,许崧感觉越来越接近最初的梦想。身为DN余村数字游民公社的发起人,他一直期盼着年轻人能够在乡村活出自由的未来,让乡村因拥有年轻人而不再凋敝。在余村,他和一百多名年轻人齐聚。
1,盘活
从枝叶的间隙洒下的细碎阳光跳跃在咖啡盖上,鸡鸣鸟啼远近相闻。“巷往公社”咖啡馆,就在这啼鸣的幽林里。由国有林场旧仓库改造而成的咖啡馆,还原的是人们记忆里的供销社。咖啡馆的整面墙上,分格摆放着老式的电视机、收音机和缝纫机——那是旧时光富足的标志。空旷的室内,从怀旧街机到复古搪瓷杯,目之所及都让人瞬间穿越。
“巷往公社”咖啡馆(受访者供图)
这些老物件,都是咖啡馆创始人、90后倪程一件件收集来的。他是土生土长的湖州长兴人,原本从事传媒工作,机缘巧合下在
吴兴区
八里店镇潞村将老旧柴房改造成国风咖啡馆,被年轻游客奉为“顶流”。
从改造中尝到甜头后,他又将理想的试验放到长兴县小浦林场。咖啡馆内的巧思固然打动人心,但馆外的绿水青山更难以复制。
丛丛竹林,叠叠翠绿,绿草掩地,飞鸟掠天。这片创建于1952年的国有林场,如今在保护的基色上绘制发展的蓝图,除了“巷往公社”咖啡馆外,还有茶馆、画展和游乐场等在建业态,在绵延的绿色里展出闲情逸致。
天朗气清,幽草芳香。咖啡馆外,高耸的古银杏树正舒展新叶,郁郁葱葱。待到秋季,叶变金黄,小浦镇八都岕十里古银杏长廊将成吸睛神器。全镇拥有百年以上的古银杏3708株、千年以上的5株,最古老的银杏“皇后”和“国王”彼此守望对视逾1500年。
银杏树林(受访者供图)
鲜为人知的是,想要有“满地翻黄银杏叶,忽惊天地告成功”的盛景,离不开精心的养护,尤其是银杏结果后需要一粒粒采摘,挂果过多甚至腐烂就会影响观赏体验。此前,古银杏树由几户村民负责一株或一户村民负责几株,但因银杏果价格走低,村民摘果的积极性不高,一度导致银杏“集体罢工”,只剩下零星叶片。
近年来,在林长制推行后,原本保护古银杏树的零散无序状态变成统一由专人管理。古银杏树也因此恢复繁茂,引来游人如织。
据小浦镇生态旅游办工作人员钟耀介绍,镇上专门成立了古银杏树保护基金,每张门票的收费中会有3元纳入基金,加上政府专项拨款,每年有约200万元用于养护。
这是令人欣喜的结果:古银杏树的养护有了资金保障,得以通过专业团队和设备实现精细化管理,村民参与摘果、施肥等工作能获得佣金,待到“十里银装季”又能从门票、民宿等收入中获得股金、租金,还能在家门口向游客兜售农产品等获得额外收入。在青山绿水中获得金山银山,而有了金山银山的加持,青山绿水更可持续,由此形成良性循环。
提升村民的环境保护意识,正向激励固然重要,教育惩戒也必不可少,这不仅需要规范的标准,也需要有力的执行。湖州形成了“林长+护林员+网格员”的工作体系,全方位扩绿、兴绿、护绿。过去,村民为增加收入毁林种茶。曾经的破坏者如今转变为保护者,以护林员或网格员的身份争做生态先锋。
“点多面广的生态治理问题就像弥漫性出血,需要从根源上解决。”湖州市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主任孙贤龙说道。
在他看来,要规范民众的行动,相关法律法规的表述需要尽量通俗易懂,“一是立法工作要坚持党的领导,贯彻党的创新理论,遵循党的决议,将‘党言党语’转化为‘法言法语’;二是要善于收集人民群众关于环境保护的具体诉求,将‘群言群语’提炼为‘法言法语’;三是梳理总结生态建设中的具体实践,把解决问题的原则、思路、方法梳理为‘法言法语’。”
这也是将于5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湖州市生态文明典范城市建设促进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在制定中所遵循的重要原则。
这是一组令人印象深刻的数据:为回应社会关切,湖州市人大常委会组织召开咨询会、座谈会、论证会、听证会、民主协商会等三十余场次,十余次就法规草案征求意见,共有两千余人参与,广泛收集各地各方面意见建议六百余条。
《条例》的起草和修订者尽可能反映老百姓的不同诉求。老百姓关注的侧重点是不同的,中心城区的老百姓更多地关注干净的空气、清洁的自然环境,而郊区的老百姓则更关注生态补偿机制的建立;有时,不同的群体会发生冲突,许多市民希望水源地足够干净无污染,而在水源地附近开农家乐的村民则希望留住自己的生意,这需要通过外迁安置、转移就业等方式平衡不同老百姓的冲突;有些事情甚至是老百姓没想过的,例如目前的生态保护更多关注水、土、空气而比较少关注其它领域的污染,但想在老百姓前面的专家提议下,政府已启动“星空保护工程”,让市民避免都市的光污染看见星空,这同样被转化到《条例》的条文里。
无论是将生态之美转化为创业助力的年轻人,还是以生态之美拓宽致富道路的村民,他们都在潜移默化中为生态“护法”投出“选票”,他们都用实际行动捍卫自己的“美丽保持权”。为美“护法”,才能让美“发声”,生态向美,生活向美,产业更应向美。而一场传统产业的华丽嬗变之旅早已在湖州拉开帷幕。
2,新生
让旧仓库变身、助古银杏复苏,将原本被忽略的资源盘活,赋予新的使命、灌输新的活力,对民众而言,这些都是最直接能感受到的变化。而实际上,更深层次的变化早就发生了。
假山流水(柯玉圆 摄)
假山林立,流水淙淙,游鱼戏水,喷泉翻腾,如此清新雅致的景观不在园林里,而在湖州长兴的天能集团循环经济产业园。那幽雅的喷泉,使用的不是一般的水源,而是工厂处理后的排放水。春秋时期,吴越争霸,吴王在长兴取石筑城。20世纪50年代,由于能源匮乏,阻碍了当地工业的发展,浙江省委决定发展煤矿开采。天能集团的前身“煤山第一蓄电池厂”的主要业务之一就是为长广煤矿维修矿灯,成为当地较早接触铅蓄电池的企业。
改革开放初期,长兴县的铅蓄电池企业多为家庭作坊形式,与机电、纺织、建材等共同构成当地的核心产业,拉动当地经济高速发展。而以手工劳作为主的铅蓄电池作坊技术弱、能耗高、污染物多,据当地老村民回忆,当年的空气、土壤和水源污染都很严重,“窗户不敢打开,衣服不敢外晒,连人的身体都出现了健康问题。”
随着煤矿资源逐渐枯竭,环境污染治理和产业转型升级迫在眉睫。21世纪初,长兴县蓄电池产业摒弃粗放式发展道路,开始“腾笼换鸟、凤凰涅槃”,果断转身。天能集团也开启绿色转型,乘着电动车绿色出行的春风,主攻电池回收利用,打造绿色产业链闭环,并带动当地电动车用铅蓄电池产业的蓬勃发展。
在湖州生态手绘地图上,农业和文旅项目比比皆是,天能循环经济产业园是为数不多的工业代表。这座产业园见证了对资源掠夺式发展的告别革命。
在昔日的煤矿产区上,一座国家级绿色制造产业园拔地而起。爱康科技选择落户其中,看重的正是这里的绿色发展潜能。
与传统的高污染、高耗能、高排放产业相比,“土著”的天能集团和“外来户”爱康科技都是新质生产力的代表,胜在以“含绿量”挖掘“含金量”,兼顾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
产业的转型升级离不开人才。从天能集团循环经济产业园门口的走字屏上滚动着的对生日员工的祝福语,可见企业对人才的呵护和尊重。近年来,天能集团的员工结构呈年轻化趋势,30岁及以下员工占比约20%,90后员工接棒管理,00后员工相继上岗,为企业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新鲜血液。
上一辈村民因“吃过了生态环境破坏的苦”而痛定思痛,加入保护环境的行列;而年轻一代在美丽的生态环境中成长,潜意识中就有保护环境的自觉,比起让荷包鼓起来,他们更注重生态价值。
在《条例》的征询过程中,湖州市人大代表、浙江睿高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翟忠杰就曾建议,为加强生态文明典范城市建设的人才保障,一方面要加大对高层次人才的招引,另一方面也要加大对蓝领技术工人的引进力度。而《条例》的正式文本也因此新增了“重视培养技术工人”的规定。
引进人才,只是下好“先手棋”;留住人才,方能下好“长远棋”。湖州的绿水青山在引才留才上立下了“汗马功劳”。
自然文学作家约翰·穆尔在《我们的国家公园》一书中写道:“成千上万心力交瘁地生活在过度文明之中的人们开始发现:走进大山就是走进家园,大自然是一种必需品,山林公园与山林保护区的作用不仅仅是作为木材与灌溉河流的源泉,它还是生命的源泉。”
作为必需品的绿水青山无疑是年轻人的疗愈良方,尚在试运营阶段的“巷往公社”咖啡馆已多次承接附近企业的员工团建活动。听着竹林里的风声,看着同龄人的笑颜,品着手里边的咖啡,人们在涌动的绿意中感受着饱满的幸福。
3,逆流
绿水青山是吸引年轻人奔赴乡村的关键资源。诗人泰戈尔曾说:“我强烈地感到,城里的生活在我们四周垒砌了高墙,切断了我们与世界的联系。”
重构与世界的联系,是不少年轻人选择前往余村成为数字游民的动力源泉。作为数字游民公社的第一、二号会员,董夏天和顾噜噜带着爱犬在余村生活了两年多。他们将宝马换成二手面包车,并做了内饰和外部的定制改造,变装成可摆摊、露营和打地铺的“万能车”。
董夏天、顾噜噜和爱犬在余村的日常(江雨然 摄)
他俩分别是设计师和车展策划,有车展时就出差去各个城市,空闲时就开着车在村里四处探索未知的宝藏地带。他们曾在山里偶遇大风车并近距离观赏,还趁着余晖探索在山顶上看到的湖泊,由此解锁了大岗山、和平水库这两个新据点。他们也会积极参加村里举办的后备箱集市,主要卖鲜花和气球,怀着卖不完就送给自己当礼物的轻松心态,遇到三个小时营业额超一千的“泼天富贵”就忍不住嘴角上扬。
像董夏天和顾噜噜这样从大城市“逆流”到小山村的年轻人并不少。在数字游民公社居住过的人已有上千个。目前公社里床位全满了,想成为新入驻者需要预约排队。
许崧曾做过统计,吸引年轻人来安吉做数字游民的因素排名前三的分别是:社群氛围、成熟社区和生态环境。可见,绿水青山是留住年轻人的重要因素,而留下来的年轻人也将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
自然生态和日常生活的双向奔赴,让留乡年轻人的梦想有了孕育并生长的肥沃土壤。在余村,数字游民力力仅用21天就创办了OKKA乡村骑行俱乐部,还开发出三十多条特色骑行路线,将清丽的自然风光、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村民的致富渠道打通。
“要致富先修路,通往乡村的路早已修好,但重要的是‘要来人’。”许崧说,“修好的‘那条路’就像操作系统,被吸引来的人就像依托系统活跃生长的各种应用。”
在湖州,通往乡村的道路满载绿水青山。生态环境不仅是吸引外来年轻人的磁石,也是奠定本地年轻人创业的基石。以安吉为例,2019年以来,当地吸引青年大学生就业创业新增近5万人,常住人口增加近10万人,增长20%以上。
85后的卢瀛峰是吴兴区杨溇村家喻户晓的“蟹三代”,他以奶奶的名字创立了杨桂珍螃蟹品牌,年销售额高达数千万元。
2018年,太湖开展养殖业整治工作,全面退蟹还湖。在此前一年,吴兴区通过招商引资的形式把杨桂珍螃蟹从苏州吴中区吸引过来。卢瀛峰在“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太湖溇港的核心古村落杨溇——建立起1600亩的螃蟹庄园。好水才能养好蟹,优质的太湖水经净化过滤后被引流进养蟹基地,在养殖过程中也格外注意对生态环境的近零排放。
螃蟹基地所在的杨溇村坐拥优质的太湖小酚土和夜潮泥,种植出来的果蔬品质好、味道香,早在20世纪就有城里人专门开车过来采购。吃了生态环境红利的村民,在潜意识中对好水好土有一种朴素的保护观。
近年来,随着湖州对生态环境的日益重视,村里的环境卫生肉眼可见地大大提升。清澈的溪水旁杨柳垂丝,平整的石板路曲径通幽,走在茂密的草丛旁,还能看到扭动身子出来逛街的蚯蚓。
除了果蔬种植、螃蟹养殖和特色太湖百合产品开发外,幽洁的自然环境还兼具发展文旅的禀赋。民宿、咖啡馆、宠物园等新兴业态蓬勃发展。
看好家乡发展潜力又怀揣落叶归根想法的85后宋晓峰,原在北京创业,后返乡创办贸易公司,两三年前在杨溇村老书记的招引下进入村委会工作。据他观察,返乡的年轻人越来越多,村里的自然风光就是宝贵的资源,在家门口创业就业既能兼顾亲情,还能奔赴理想。
4,回青
走在湖州的乡村小路上,迎面而来的不乏年轻面孔。在优美的自然环境里,仿佛随手一拍就是一部大片。热衷在社交平台上探索美、分享美的年轻人,对美景难有免疫力。驱车数小时只为一睹十里银杏的芳华,排队十几米也要与高山深湖合个影,更别提近在咫尺的鲜花绿植、自由吐纳的清新空气。
在安吉县梅溪镇红庙村,由废弃矿坑改造的“深蓝计划咖啡馆”周边就布置了五十多个打卡点。开业两年来,客流量超过70万人次,运营团队增至127人,平均年龄25岁。据了解,红庙村将继续“玩坑”,将废弃矿坑改造成酒店、户外运动基地等。
19年前,“两山”论从湖州走向全国。今天,湖州已是一座拥有343.9万人的大城市。人们对生态的理解和应对,已不再是关停高污染矿山、从事农业种植那么简单,诸如数字游民、生态景区等创新实践不断涌现。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的美好梦想,正在不断拓宽。湖州,与更多的年轻人一起“回青”。这是343.9万湖州人的美丽主张。
随着《条例》的正式通过并将施行,湖州正向“典范”进阶。回望2015年,湖州初获立法权,首部实体性地方法规就聚焦生态文明。2016年,《湖州市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条例》正式出台,并以此为“龙头”,形成“1+N”的生态文明立法体系。时至2022年,浙江省第十五次党代会赋予湖州建设生态文明典范城市的新目标新定位。
新《条例》由此开启孕育期。历时数年,汇聚多方智慧的《条例》才最终发布,并成为“新的龙头”,为湖州的行稳致“绿”打下新的立法基础。
“既要推进高质量发展,又要推进高水平保护,立法就是平衡利益、统筹协调、形成责任共识的过程。”孙贤龙说道。
近20年来,从觉醒,到先行,到示范,再到典范,湖州的生态文明建设之路越走越远、越走越宽。从政府,到企业,再到民众,生态保护意识尤其是法治意识明显提高。从国内,到国际,湖州的生态样本将迎来更大的展示舞台。
在黑猫警长、孙悟空等经典动画雕塑的注视下,你可以前往阶梯式的青年图书馆挑选一本心仪的图书,再将“美在余村”咖啡店的特调饮品静置桌边,任和煦的春风抚摸发梢,低头即沉浸在阅读的志趣中,抬头则可让蓝天白云洗刷眼疲劳。
这样与自然风光融合的闲适之处,几乎成了湖州乡村的常规配置。年轻人在年轻的生态里,正在重拾年轻。
“通过孵化,让生态成为活物,当它有了生命力,就能实现自我成长。”许崧说,“当带有年轻人审美和偏好的业态在乡村生长时,更多的种子被聚集起来,枝叶不断扩展蔓延,更多的年轻人也将被吸引前来。”
来源:南方周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返回列表
发帖
广告位
发表回复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精选推荐
市领导春节前夕分赴各地开展走访
名单公布!
首个全国生态日主场活动在湖州举
2023绿色低碳创新大会在湖州举行
《焦点访谈》关注湖州!
市共同富裕领导小组召开第五次会
织里镇家园志愿广场本周活动预告
防诈骗小课堂,提高警惕!
7天1检!常态化核酸检测提醒!
友情链接
浙沪导航
网站目录
关闭
站长推荐
/1
关注织里资讯微信公众号
关注织里资讯微信公众号
查看 »
浙江网络警察报警平台
经营性网站备案信息
湖州市公安局网监备案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点击联系客服
在线时间:8:30-17:00
客服电话
13362228119
电子邮件
511400718@qq.com
扫一扫,关注我们
下载APP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