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里资讯

搜索
查看: 179|回复: 0

[汽车天地] 小米高速爆燃事故致死三人,业内称其智驾程度不在第一梯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4-2 21:14:23|来自:中国浙江湖州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3月29日的夜晚,三个年轻人驾驶小米SU7发生交通事故,车辆燃烧起火。三个年轻人葬身在夜晚的高速公路上。
这是智能驾驶狂飙突进中的惨重案例。中国汽车产业经历转型,正从上半场的电动化,向下半场的智能化转变。企业往往对自身技能能力过于乐观,然而,实际情况与企业的预期有很大差距。
智能驾驶范畴的投资人黄松对第一财经表示,小米的智能驾驶技能在国内并不在第一梯队。
AEB恐未触发
3月29日的夜晚,一辆小米SU7标准版在高速公路行驶过程中遭遇严重交通事故。车辆燃烧起火,三个年轻人葬身高速公路。
3月31日的晚间,小米董事长雷军微博发文“用小米15Ultra解锁武汉大学夜樱之美。”
4月1日的晚间,小米董事长雷军微博发文称,“我们团队第一时间建立了专项小组,30日赶赴了现场,31日配合警方调取并提交了我们掌握的车辆数据。”
雷军何时得知这一事故,目前没有确切信息。他在微博表示:“我们一直没有接触到事故车,很多题目此刻还没有办法回答。”
但这一事故暴露出智能辅助驾驶技能的不成熟。
根据小米官方信息,事故发生前,车辆处于NOA智能辅助驾驶状态,以116km/h时速持续行驶,车辆检测出障碍物后发出提示并开始减速。随后驾驶员接管车辆进入人驾状态,持续减速并操控车辆转向,随后车辆与隔离带水泥桩发生碰撞。碰撞前,体系末了可以确认的时速约为97km/h。
数据显示,事故车辆激活NOA操纵后,分别发出过轻度分心报警、脱手预警提示,并于事故当晚10点44分24秒,发出风险提示“请注意前方有障碍”,发出减速请求,开始减速。1秒钟后,NOA被接管,进入人驾状态,方向盘发生左转向、制动踏板被踩下。2~4秒种后,车辆发生碰撞。
“从他们公布的后台数据来看,它留的(制动)时间太短了。”黄松对第一财经表示。
有自动驾驶研发职员表示,AEB(自动紧急制动)是目前很多车辆都已配置的一项功能,通过安装在车上的辅助驾驶体系——可以是摄像头、毫米波雷达、激光雷达,或各种组合——对自车状态及周围交通环境实时监控,并分析计算,判定合适的刹车介入时机。而这些部件对障碍物的探测距离通常在150米以上,性能高的毫米波雷达可以达到300米。
但在这起事故中,小米SU7的AEB功能可能并未触发。
因为,在回应公众关心的“事故发生时,AEB等主动安全功能是否触发?”这一题目时,小米没有直接回应。
据小米方面表示:小米SU7 标准版有前向防碰撞辅助功能包括碰撞预警 (FCW) 和紧急制动 (AEB) 两个子功能,作用对象是车辆、行人、二轮车三类目标,其中AEB功能工作速度在 8~135km/h之间。这个功能和行业同配置的AEB功能类似,目前不相应锥桶、水马、石头、动物等障碍物。
算法引关注
这次事故车辆是标准版的小米SU7,搭载的是Xiaomi Pilot Pro体系,接纳双目纯视觉智驾方案。
中信证券在一份研报中指出,纯视觉方案的最大优点在于整体的成本,特斯拉八个摄像头的硬件成本仅为200美元左右,而一套激光雷达的成本在3000~10000美元不等。
不过近几年来激光雷达的成本不断降低,部门企业已经将单颗激光雷达成本降低至300美元以下。整套自动驾驶体系普遍需要3~5个激光雷达。
纯视觉方案成本较低,更依赖先进的算法支撑。
“摄像头现在可以感知大概100到200米的距离,一般大家都会到200米。这200米能够保证时速120公里以下的车辆自动刹车下来。”黄松认为,这次车祸暴露出来的题目,并非车辆没有配置激光雷达。他认为焦点的题目并非硬件配置,而是软件算法。“视觉的话,你就得靠计算,然后去估算距离。焦点,我觉得还是它自己的算法做得欠好。可能是它的感知算法没把路上的暂时路障探测出来。”
他不是唯一一位对小米的NOA表示质疑的科技圈人士。
一位互联网大厂的中层是小米最早的车主之一。这位大厂中层在其朋友圈评价说:“小米的NOA体验在国内新能源顶多算二流梯队。智驾内里的默认选项我都关闭了,自动换道常常莫名其妙换道,我末了只能切换为手工确认变道。车速限制设置后有时候会从120时速忽然降到80,车速来回弹跳作为车主根本无法预测逻辑。”
近1年来,有关小米SU7自动泊车碰撞等故障时有发生,这也引发市场对其智驾技能的质疑。
小米的智能驾驶团队,部门是收购而来,部门是自己培养。2021年,小米全资收购了自动驾驶公司DeepMotion Tech Limited,以此增强在高精定位、高精舆图和3D场景重建等范畴的研发能力。后续,小米开辟出全栈自研的Xiaomi Pilot Pro体系。
有业内人士指出,现有汽车智驾技能还不成熟,是必须面对的现实。比方,摄像头视觉感知的灵敏度在夜间和恶劣天气时会显著下降。即使特斯拉最新版本的FSD也未能达到超越人类驾驶的安全程度。用户盲目信任智驾功能而导致的车祸也时有发生,这都为市场敲响了安全警钟。
企业对智能驾驶的过分营销,已经引起业内关注。
3月20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原部长苗圩在《志在超车:智能网联汽车的中国方案》新书发布会上表示:“现在有些企业为了营销的需要,搞出一个‘高阶智驾’,我觉得这重要是玩噱头,是一个花哨的概念,有可能会误导消费者。其实比这个更重要的,是要实实在在地把安全性提上去。”
苗圩还指出,在安全性题目上不能输,更不要夸大其词,搞这些新的概念去误导消费者,而应该实实在在地告诉消费者应该怎么去操控L3,甚至L4的车。
(黄松系化名)
  (本文来自第一财经)
来源:https://view.inews.qq.com/k/20250402A03DPU00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