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众所周知,在缴纳社保时,官方不停告诉我们“多缴多得,长缴多得”,意思是想要养老金高,那就尽量交的多一点,交的时间长一点。
可是我们来看养老金的计算公式,基础养老金=退休时当地上一年度社会平均工资 ×(1+平均缴费指数)÷ 2 × 缴费年限×1%,个人账户养老金=个人账户余额 ÷ 计发月数。
有人说这个计算公式里面只体现了缴费年限,没看到缴费金额,那少交一点是不是也可以?
其实,缴费金额在两个计算公式里面都有体现,个人账户养老金就不用说了,你交的多,个人账户余额就多。而在基础养老金里面,平均缴费指数就和缴费金额密切相关。
很多人不知道平均缴费指数是怎么算的?其实很简单,就是每年的缴费基数 ÷ 当地上年度的社平工资,然后全部年份的缴费指数相加,再除以缴费年限,就得出平均缴费指数。
我们以广东省为例,算一下从2021年-2024年的平均缴费指数是多少。2020年广东全口径从业人员月平均工资为7647元,2021年第四类地区缴费基数下限是3800.4元,算出缴费指数是0.497。
那2022年-2024年,广东第四类地区按缴费基数下限来算,得出缴费指数分别为0.457、0.476、0.49,算下来,这4年的平均缴费指数就是0.48。
想要进步平均缴费指数,那就必须进步缴费档次,意味着缴费金额也要进步。比如2023年广东全口径城镇单位就业人员月平均工资为9167元,按60档缴费,每个月就是9167× 60%=5500.2元,缴费指数就是0.6。按100档缴费,那每月就是交9167元,缴费指数就是1。
这么说吧,你缴纳的金额越多,平均缴费指数就越高,基础养老金就越多,当然,个人账户养老金也多。
那平均缴费指数0.6和1.0,养老金能相差多少呢?假设两个广东职工,都在2024年退休,缴费年限都是30年,就可以算出来缴费指数0.6的职工,基础养老金是2200元。缴费指数1.0的职工,基础养老金是2750元,两个人的基础养老金相差了550元。
除了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也有不小差距。灵活就业人员个人账户金额=缴费基数×20%×40%,企业职工个人账户金额=缴费基数×8%,都和缴费金额密切相关。
所以,不要不停按最低档缴费,在收入不错的年份,可以思量提档,进步缴费金额。
最后说一下怎么进步缴费指数,比如广东一位职工交了20年,平均缴费指数是0.495,还有10年退休,盼望到时候平均缴费指数能够进步到0.6,该怎么操作?
很简单,缴费指数总和为30×0.6=18,已缴费指数之和为0.495×20=9.9,待缴指数之和为18-9.9=8.1,8.1÷10=0.81,也就是说剩下的10年,平均缴费指数是0.81,也就是每月要按81档缴费。
2023年广东社平工资是9167元,算出来每月缴费基数是7425元。当然,随着社平工资的上涨,缴费基数也会跟着涨。
社平工资几乎每年都涨,所以,前面尽量按高的档次缴费,来进步缴费指数。假如后面才想提档,那付出的成本就更高。还是那句话,养老保险越早交越好,缴纳金额越高越好。
来源:https://view.inews.qq.com/k/20250505A071VT00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