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里资讯

搜索
查看: 97|回复: 0

国际天文馆日|天文馆诞生一百周年:从天穹到球幕——天文馆百年回顾

[复制链接]
发表于 昨天 08:53|来自:中国广东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每年的 5 月 7 日是国际天文馆日,而 2025 年这一年尤具历史意义。这一天标志着世界第一座投影式天文馆诞生整整一百周年。

国际天文馆协会(IPS,International Planetarium Society)于 2024 年正式将国际天文馆日从三月第二个星期日改为 5 月 7 日,以纪念 1925 年当天,蔡司天文馆在德国慕尼黑德意志博物馆的首次开放——一个将宇宙带进公众视野的重要时刻。

上海佘山仰望星空—星空体验馆,球幕内学生正在聆听星座故事

对我们来说天文馆不仅是一座建筑,也是人类文明的一种投射。它代表着人类追问宇宙本质的渴望,也是一扇让普通人窥见浩瀚星空的窗户。从最初的装饰穹顶到观象台,再到现代数字化、沉浸式的全景投影球幕剧场,专为天文学设立的场馆在漫长的历史中不断演进,目的便是将遥远星辰拉近到我们眼前。

上海佘山仰望星空—星空体验馆,球幕内展示的星空与星座

穹顶的象征——古代建筑中的宇宙观

穹顶在建筑史上具有深刻的象征意义,常被视为天穹或宇宙的隐喻。公元 2 世纪,罗马的万神殿(Pantheon)建成。其 43.3 米直径的混凝土穹顶至今令人赞叹。最具标志性的是中心开孔“天眼”(oculus),它不仅引入天然光线,也象征人与神明之间的通道。阳光透过天眼洒落,仿佛天体运行在殿中重演。


罗马万神殿的截面图显示建筑可以直接容纳直径 43.3 米的球体


18 世纪万神殿的内部,由乔瓦尼保罗帕尼尼绘制


在差别文明中,穹顶都承载了“宇宙屋顶”的文化寄义:中国古建筑中的藻井则以重重叠叠的木结构象征天宫,为佛像赋予天界尊荣。印度佛塔中的“覆钵形”穹顶象征佛陀的灵塔和宇宙中心。埃及丹达拉哈托尔神庙中献给奥西里斯的小教堂门廊天花板上的黄道十二宫浮雕描绘古代的天空地图等。这种对穹顶的文化共识体现了人类直观的宇宙体验:头顶之上,天幕如盖。因此,在本日的天象厅中,采用半球形结构不仅是出于光学需求,更是一种文化与历史的连续。

明代隆福寺藻井中心是一张星象图  现存于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


从天然哲学演示到天文教育——天文馆的源起

天文馆的诞生不仅依托光学和工程技能的进步,更源自对科学传播的热情。18 世纪的“太阳系仪”(Orrery)——一种机械式太阳系模型,便是早期教育工具的代表。它将行星绕日运行的轨迹具象呈现,使人们得以直观理解天体活动。最初,这种装置常用于王室教育和贵族沙龙中的展示,厥后逐渐扩展到大学讲堂和市民演示中。

《一位哲学家在讲授太阳系仪》Joseph Wright of Derby

英国画家约瑟夫·赖特(Joseph Wright of Derby)在其 1766 年创作的油画《一位哲学家在讲授太阳系仪》中描绘了这样一幕:一位天然哲学家在烛光照亮的太阳系仪前,为围坐的听众讲解宇宙结构。画中人物模样形状专注,光影对比强烈,突显出“理性之光”照亮蒙昧的象征意味。该画不只记录科学教育的情景,也体现了启蒙时代科学与社会的深度联结。
1774年,荷兰弗里斯兰省弗拉讷克的艾塞·艾辛加在当地用齿轮、钟表与摆轮,成功模拟出太阳系中六大行星(从水星到土星)的运行轨道,这也是第一个用现代的天文馆(Eise Eisinga Planetarium)来定名的场地。


有趣的是,这一机械式天文馆并未包罗天王星,海王星的位置,因为在其时,这两颗行星都尚未被发现(天王星于1781年被威廉赫歇尔发现,海王星1846 年才由勒维耶与伽勒确认)。虽然尚有时代局限,但这座天文馆至今仍在精准运转。它是现在世界上最古老、仍在运行的天文模型,也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这类演示激发了将宇宙知识系统化、视觉化的需求。逐渐地,人们开始思考:是否能创造一种空间,让每一个普通人都能身临其境地感知宇宙?这种理念,正是天文馆的前身。

投影时代的开端——蔡司天文馆的诞生

1923 年,德国耶拿的卡尔·蔡司公司成功开辟出“蔡司 Mark I”星象投影仪。它能够利用精密的光学系统,将恒星与行星的动态运行完整地投影至穹顶表面。这一装置不仅突破了机械模型的局限,更首次实现了“全天空”的动态模拟。

世界上第一台天文馆投影仪  蔡斯马克一号,1923 年

1925 年 5 月 7 日,这一系统正式于慕尼黑的德意志博物馆投入利用,标志着现代天象厅的诞生。观众首次可以在球形剧场中看到天象真实模拟,体验日月升落、季候变更、星座移动等宇宙现象的动态演示。在技能上,这种投影依赖于对恒星位置与时间坐标的高度精准建模,使其不仅具美学魅力,更具教育意义。正如哥本哈根天文台的台长参观后所言:“这是一座学校、剧场与影院的结合体,是一出以宇宙为演员的沉浸式戏剧。”
书生威廉·布莱克所说的“将无限握在手心,将永恒握在一小时内”(Hold Infinity in the palm of your hand and Eternity in an hour)也被引用来形容这种超越感官的体验。投影天文馆的出现,是人类“以技能再造宇宙感”的重要节点,也开启了将来世代对宇宙的深度体验通道。

全球扩展——天文馆的国际传播

自1925 年第一座现代天文馆在德国慕尼黑亮相,从此人类第一次可以在室内,仿佛置身于无垠夜空之下。星光不再遥不可及,宇宙成了每一个观众头顶触手可及的圆顶剧场。
这道从欧洲启程的光芒很快照进世界各地。1930 年,美国芝加哥建成阿德勒天文馆,随后纽约、洛杉矶等城市陆续拥有自己的星空之厅。天文馆不仅被视为科学传播的新形态,也承载了那个时代对理性、同等与世界意识的寻求。冷战时期,它更成为太空竞赛中的一环,一座座“星空教室”走进了美国的学校与社区。

芝加哥阿德勒天文馆

1957 年,北京天文馆的建成,拉开了中国现代天文馆建立的序幕。从此,中原大地的夜空,不再只是古人诗词中的遥想,也成为当代公众的现实体验。此后,南京、广州、成都等地相继建立起天文馆,成为许多城市中的人接触宇宙、爱上科学的起点。


北京天文馆

而在 2021 年,上海天文馆正式开放。它不仅是全球建筑面积最大的天文馆,更是一个探索“宇宙与人”的空间艺术作品。整个建筑宛如行星运行轨迹般没有一根直线,象征宇宙的曲率与自由;其设计不寻求恢弘,而寻求一种来自星空的哲学气味。而上海天文馆的英文名Astronomy museum也跳脱出了Planetarium 最早被用作行星展示的意义,而放到了更大的视野当中去。 人们不仅仰望星辰追逐星辰运转的轨迹,更需要通过天文学来回望自身: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将走向那边?

上海天文馆

从蔡司天文馆的第一束投影光开始,天文馆的形式不断演变:从光学机械到数字投影,从固定节目到沉浸互动;但其核心从未改变——用科学与艺术连接宇宙与人类。
在 2025 年这个百年节点上,天文馆早已超越了“观星”的功能,它是一处静谧之所,让人们在哗闹城市中仰望星辰、重新思考“我在宇宙中的位置”。我们无论走进一座天文台,还是一座天文博物馆,本质上都是为了从那边,去观察“外部”——那个浩瀚而广袤的宇宙。天空中有多少星辰,地上就有多少仰望它们的眼睛。

仰望星空每周组织的观星活动现场


仰望星空·星空体验馆——城市里的星空打卡地

在全球,天文馆是人类探索宇宙的重要课堂,每年为数以千万计的人提供高质量的天文学教育,启发一代又一代年轻人走上科学探索之旅。
而仰望星空旗下的星空体验馆,则在经典的球幕影片之外,特别增加了更丰富的星空讲解与沉浸式体验,让每个人都能轻松感受宇宙的魅力。
我们的星空体验馆作为国际天文馆协会(International Planetarium Society)的一员,正是为了这样的目标而生。在城市中,我们打造了一个独特的“观象台”——用高清球幕投影重现四季星空,规避天气限制;通过定期举行夜间望远镜观测活动,让人们在都市中也能与星河相遇,重修人与宇宙的连接。

上海佘山仰望星空—星空体验馆

如果你曾对头顶的星空心生好奇,或在天象厅中赞叹于虚拟夜空的深邃,不妨关注我们,亲自参与一次真实的星空活动,在星辰之间遇见更辽阔的自己。

上海佘山仰望星空—星空体验馆

我们致力于将专业的天文知识转化为亲切易懂的科普内容,提供观星活动、星空疗愈、星空研学等与生活紧密结合的体验,让星空融入你的一样平常。

上海佘山仰望星空—星空体验馆

我们转达的星空内容希望成为您通往宇宙的第一扇门,让星空成为生活中的美好注脚。


让我们一起,在城市中仰望星空。



来源:https://view.inews.qq.com/k/20250504A03RO500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