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olor=rgba(0, 0, 0, 0.9)]文/婷妈
[color=rgba(0, 0, 0, 0.9)]朋友刘梅曾向我吐槽她儿子的“马虎”:“孩子写作业总是丢三落四,不是漏题就是写错字,每次看到都要忍不住指出来,帮他改正。可就算我每天提示,他下次照旧会犯同样的错误。”

[color=rgba(0, 0, 0, 0.9)]听完,我反问她:“那他改完之后,真的记着方法了吗?照旧只是机械地照你说的做?”
[color=rgba(0, 0, 0, 0.9)]小雅愣了一下,说:“好像……照旧老样子。”
[color=rgba(0, 0, 0, 0.9)]实在,很多父母都像刘梅一样,陷入“过分改正”的陷阱——觉得孩子哪里做得不对,就立即指出来,甚至亲自上手改正,以为这样孩子就能进步。
[color=rgba(0, 0, 0, 0.9)]但事实是,童年时期正是孩子探索世界、学习自主的阶段。如果父母总是打断、改正,孩子大概学会依赖父母的反馈,却很难形成自我判断能力。
[color=rgba(0, 0, 0, 0.9)]1、过分改正,大概让孩子变得“讨好型人格”
[color=rgba(0, 0, 0, 0.9)]电视剧《以家人之名》里,齐明月从小被母亲严酷控制:[color=rgba(0, 0, 0, 0.9)]穿什么衣服、交什么朋友、考什么大学,甚至高考志愿,母亲都强行替她决定。
[color=rgba(0, 0, 0, 0.9)]即便后来她考上了公务员,拥有了外人看来“完美”的人生,但她内心始终压抑、渺茫——因为她从小到大做的决定,都不是出于自己的意愿。

[color=rgba(0, 0, 0, 0.9)]现实中,很多父母风俗用“改正”来显示权威,用“精确”来要求孩子。
[color=rgba(0, 0, 0, 0.9)]但如果父母总是盯着孩子的错误不放,要求他们“必须听我的”,孩子大概会形成[color=rgba(0, 0, 0, 0.9)]讨好型人格[color=rgba(0, 0, 0, 0.9)],要么风俗性服从,要么因害怕出错而变得畏缩不前。
[color=rgba(0, 0, 0, 0.9)]过分改正,本质上是一种控制欲。父母以为是在帮助孩子少走弯路,却大概让孩子陷入“活在别人标准里”的人生。
[color=rgba(0, 0, 0, 0.9)]真正的自律,是不把自己的焦虑投射到孩子身上。答应孩子犯错,他们才能找到适合自己的路。
[color=rgba(0, 0, 0, 0.9)]2、克制改正,才能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和责任感
[color=rgba(0, 0, 0, 0.9)]我认识一位家长,他的儿子小时候写字歪歪扭扭,但他从不要求孩子重写。结果孩子反而主动问他:“爸爸,为什么我的字不好看?”
[color=rgba(0, 0, 0, 0.9)]他从没直接改正,而是说:“我觉得还可以,不过如果你想写得更好,可以试试先把笔画写直。”
[color=rgba(0, 0, 0, 0.9)]后来,孩子主动练习书法,还成了班上的“书法小达人”。

[color=rgba(0, 0, 0, 0.9)]这位家长的智慧在于——[color=rgba(0, 0, 0, 0.9)]他信赖孩子有自我改正的能力,而不是一味代劳。
[color=rgba(0, 0, 0, 0.9)]就像闻名教育家蒙台梭利所说:“帮助我让我自己做。”孩子天生有探索和修正的本能,父母的任务不是时刻改正,而是提供支持和引导。
[color=rgba(0, 0, 0, 0.9)]当孩子犯错时,试着说:“你觉得还有没有更好的办法?”而不是直接告诉他“你错了”。
[color=rgba(0, 0, 0, 0.9)]克制改正,不是放任,而是信赖孩子有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信任,会成为孩子成长的动力。
[color=rgba(0, 0, 0, 0.9)]写在最后:克制,是最高级的爱
[color=rgba(0, 0, 0, 0.9)]父母总以为“改正”是责任,但很多时候,不停地改正,反而成了孩子成长的枷锁。
[color=rgba(0, 0, 0, 0.9)]克制改正的欲望,不是放弃管教,而是学会用更智慧的方式陪伴孩子成长。

[color=rgba(0, 0, 0, 0.9)]下次当孩子犯错时,不妨试着深呼吸,问自己:[color=rgba(0, 0, 0, 0.9)]“这个错误,值得我插手吗?”
[color=rgba(0, 0, 0, 0.9)]大概,你会发现——[color=rgba(0, 0, 0, 0.9)]有时候,沉默比改正更有气力。
[color=rgba(0, 0, 0, 0.9)](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color=rgba(0, 0, 0, 0.9)]我是@婷妈alan,国家认证育婴师、家庭教育讲师,致力于小故事中分享育儿经验,欢迎关注我,一起陪伴孩子成长。
来源:https://view.inews.qq.com/k/20250507A03EHQ00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