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里资讯

搜索
查看: 43|回复: 0

家庭教育最大的悲哀:妈妈唱黑脸,爸爸唱红脸,老人和稀泥

[复制链接]
发表于 前天 23:50|来自:中国广东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小学课本上有一篇课文:《天鹅、梭子鱼和虾》。
说的是,天鹅、梭子鱼和大虾,想把一辆大车拖着跑,可他们拼尽了全力,大车却分毫未动。
原来,天鹅只顾往云里冲,梭子鱼一心往池塘里拉,大虾则一个劲往后拖。


方向不一致,各自为政,力量相互抵消,看似都在使劲,实则徒劳无功,大车自然只能停在原地。
其实,这种场景在日常家庭生存中也特别常见——
妈妈严格控制孩子玩手机,看电视,爸爸却经常默许孩子偷懒玩乐;
妈妈不让孩子吃糖喝饮料,爷爷奶奶背着妈妈,转身就给孩子买。
妈妈唱黑脸,爸爸唱红脸,老人和稀泥。
妈妈拼命地将孩子往前拽,家人却使劲地拖孩子后腿。
这就是家庭教育最大的悲哀:家庭教育不一致,妈妈独木难支。
难怪教育专家洪兰老师再三劝诫父母们:
“三代人育儿,百口必须只有一个教养方式,教育的决定权在母亲身上。孩子长得好不好,责任在母亲身上,有责任就有权利。”


美剧《我们这一天》里,爸爸杰克就总喜欢唱红脸,扮演好人角色。
在家里,他一直很好说话,哪怕孩子做错事,他也从未指责一句。
平时,他也只需向孩子宣布度假的消息,偷偷带孩子溜出去玩。
作为妈妈的丽贝卡,便不得不承担起监督、管教孩子的责任。
当女儿凯特要吃零食,她立刻阻止:“你不能再吃甜食了!”却招来凯特不满的眼神。
当儿子凯文把弟弟的眼镜藏起来时,她板着脸要求儿子把眼镜拿出来,效果却被凯文愤怒地骂:“我恨你。”


这一度让丽贝卡身心俱疲,感到非常挫败。
她何尝不想让孩子高兴,成为孩子眼中的“好妈妈”,只是爸爸总是唱红脸,她无奈只能唱黑脸,成为严厉的规则制定者,成为那个总说“不”的人。
之前就看过一个视频,女孩画了一幅百口福,有爸爸、有女孩自己、有奶奶,唯独落下了妈妈。
为什么不画妈妈呢?
女孩冷冷地回答:“妈妈是暴徒,我不喜欢妈妈。”


在女孩看来,妈妈脾气暴躁,总是板着一张脸管着她,总是爱扫兴说她这不好那不行。
可实际上,妈妈才不是什么暴徒。
因为女孩从小脾胃不好,吃冷饮容易肚子疼,妈妈才禁止她吃冰棍。
为了让女孩有个好习惯,妈妈才制定一系列规矩:先完成作业再看电视;自己的家务自己做;天天坚持阅读……
妈妈用心良苦,家人却阳奉阴违的拆台。
爷爷奶奶经常偷偷给孩子买冰棍,被发现了,就说“偶尔吃一两次也没关系”“也不用管得太严”。
而爸爸呢,她批评女儿为什么不洗袜子,还没说两句,爸爸就开始帮着女儿说话:
“你别生气,一天不洗袜子没关系的,我都是凑个三双才一起洗,省水还省电,实在不行,我帮她洗好了。”
她要立规矩,守规矩,还要防止家人破坏规矩。
所以说,哪有什么天生面貌狰狞的妈妈,不过是积攒了太久的委屈。
因为家人的不配合,妈妈只能独自承担育儿的责任,独自承受无人分担的无助和辛酸。
也因为家人的拆台,妈妈所有的付出,都得不到孩子的理解和认可,反而被孩子讨厌与疏离。
孤立无援下,妈妈这才变成了旁人眼中易躁易怒的模样。


家庭教育不统一,伤害的不仅是妈妈,还有孩子。
教育类纪实节目《放学后》中,女孩王若曦的爸妈也是接纳“红黑脸”的教育模式。
因为妈妈要求严格,王若曦在妈妈陪同时,不仅会认真完成作业,而且本子摆放,拿笔的姿势,坐姿等都很标准。
但到了爸爸陪同时,画风就完全不一样了。
他们又是聊天,又是玩耍,很久后才开始写作业。
写作业时,王若曦不仅坐姿不正,本子斜着放,写的字更是七歪八扭,爸爸还一个劲说没事。
后面,女孩作业都没有写完就开始看电视,爸爸也不加制止。
殊不知,孩子天生就是敏锐的机会捕捉者。
家长观念不一致,孩子就会“钻父母的空子”,游刃于家长之间的“管理空挡”,行自我放松之实。
时间久了,不仅家庭的规矩难以建立,家长的威信也在不断降低。
就像综艺《敞开心扉的少年》里的11岁男孩王禹然,起初,在妈妈的严厉管教下,他还算自觉听话。
但爸爸在背后的“拆台”,却让妈妈所有的积极瞬间“土崩瓦解”。
妈妈前脚说不能玩游戏,爸爸后脚就和孩子一起组队玩。
下班回家,还经常和孩子一起杀上一局;游戏失败了,爸爸还鼓励孩子再接再厉。


久而久之,王禹然的游戏瘾越来越大。
有一次,半夜 4:30,妈妈起来上厕所,发现他还在屋里偷偷拿着手机玩。
妈妈换了不少密码,他能用荧光粉撒在屏幕上,通过观察痕迹,判断密码是多少。
后来发展到,偷偷拿妈妈的手机,打赏给主播8000块钱。
又崩溃又无奈的妈妈只好恐吓他,说再玩手机就掐死他。
没想到王禹然一脸无惧:“行啊,掐10下让我玩10分钟。”
有时候,妈妈管教多了,王禹然还会一脸讨厌地说:“也不看看你自己什么样子,你凭什么管我。”
要知道,一个孩子在还没有自主判断本领的时候,习惯的培养,操行的养成,靠的是父母。
父母教育不一致,小孩子就会本能地向管理宽松的那一边靠近。
爸爸唱红脸,看似是在给孩子更多的自由和空间,实际上却是对孩子的一种纵容。
最后很容易养出一个目无尊长、反叛、不服管的题目孩子。

最近看了一个视频,很是触动。
小女孩因为做错事,被妈妈罚站面壁思过。
爸爸回家后看见这一幕,心疼不已:“怎么能这样对我的宝物女儿,我去找她谈谈。”
说完,爸爸就去找妈妈理论。可没几分钟,爸爸就出来了,跟着女儿一起罚站。

他还问女儿“妈妈罚你站多久”,得知十分钟后,爸爸苦着脸说:“她罚我站30分钟!”
一句话,女儿的心情就由阴转晴了。
网友们纷纷称赞这位爸爸“高情商”,不仅安抚了女儿,又维护了妈妈的权威。
德国心理学家海灵格曾说:夫妻俩亲密并肩站立,孩子站在父母前面中间的位置,才能形成稳定的等腰三角形关系。
智慧的父亲,既坚定地站在妈妈的立场,也为孩子保留共情空间,调和亲子关系,是家庭的黏合剂。
电视剧《大考》中,妈妈董碧华个性强势,和青春期的儿子一度矛盾重重。作为爸爸的吴广胜,就从不拆台,也不和稀泥。
当儿子埋怨董碧华过度干涉自己时,他会尊重、理解儿子的想法,同时耐心解释妈妈差异意他艺考的担忧和焦虑。
转头,他又晓之以理,劝董碧华试着放手,给孩子多一些做主的机会,让孩子负责自己的人生。
老人看不惯董碧华,觉得她管教太严,经常出来替孩子说话,但是吴广胜会奉劝老人家不要加入,让董碧华来做主教育的事。
得益于吴广胜的各种“补台”,亲子间虽小矛盾不断,但家庭里一直布满爱与温暖,儿子也成长得越发自大开朗。
正如教育家马卡连柯说的:家庭集体的完整和一致,是良好教育的必要条件,谁想真正地、正确地教育自己的孩子,那么他就应该很好的爱护这个一致。
好的家庭教育,只必要有一种声音。
只要妈妈的大方向是正确的,作为爸爸,不妨坚定地站在妈妈的立场,理解和尊重妈妈的意见,贯彻执行她的理念。
假如有分歧,不妨私下沟通,争取达成一致。
只故意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父母才能拧成一股绳,成为孩子成长路上的最强助力。


心理学上有个“手表定律”:
当一个人只戴一只手表时,他可以准确地掌握好时间;当他戴着两块或更多的手表时,他就无法确定准确的时间,同时也失去了对时间把控的信心。
教育亦是如此。
父母如同家里的两根顶梁柱,顶梁柱的方向不一致,房屋必定七扭八斜,下面的孩子怎么大概站得稳,站得高?
家和万事兴,合育子女旺。
养育孩子,从来不是妈妈的独角戏,更不是家人之间的角力场。
家人同心,孩子才能在家长的引领下,一步步抵达幸福的彼岸。


来源:https://view.inews.qq.com/k/20250511A06PDM00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上传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