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里资讯

搜索
查看: 108|回复: 0

美联储硬扛美政府,背后真相来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9 小时前|来自:中国广东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今年,美联储和美国政府在钱币政策走向的分歧不停加大,美国政府希望降息,而美联储始终坚持暂缓降息,在美联储的第三次钱币政策例会上,美联储第三次决定维持利率不变,将利率维持在4.2%-4.5%之间,这背后有哪些考量?
实际上,降息还是不降息都是毒药,为什么这么说?



二十一世纪第二个十年,全球主要经济体集体陷入“零利率陷进”,美国、欧洲、日本发达经济体长期维持超低利率环境,形成了债务驱动的经济增长模式。这一时期,各国政府举债成本都被压缩到历史低点,尤其是日本甚至实验负利率,使得其国债规模是GDP的2.6倍却能仍维持财务运转
那是因为日本政府基本不用付息,只要借新债还旧债,就可以始终运转下去。
而2022年3月开始,为了缓解通货膨胀,美国开始强势加息周期,基准利率从0附近一路飙升至4%以上,利率差别就形成了套利交易,投资者从低息地区融资转向高息的美国,赚取丰厚的利差,这一政策恰逢俄乌辩论爆发,地缘政治强化了美元的避险属性,推动全球资本回流美国。
好比日本是零利率,那么很多投资者就可以从日本借出资金,然后存到美国的银行赚取利差,这样使得各人纷纷把日元换成美元,就形成了对美元的需求,那么美元就要升值,日本的汇率就贬值,这样就形成了利差和汇率的双重收益。
据国际金融协会(IIF)数据,2022年美国利率上升期间,每月平均有近千亿美元资金流入美国市场。所以前几年,美国升息是一杯美酒,这种资本虹吸效应造就了美国股市繁荣、就业强劲的经济表象,实现了对全球财富的隐性收割。
然而,随着利率持续高企,美国自身也陷入了债务成本激增的困境,根据美国财务部的数据,2023年联邦政府的债务利钱支出已经达到6590亿美元,到今年,政府债务规模高达36.2万亿美元,占GDP的比重达到123%
如果继续维持高利率,每年光付利钱就凌驾1万亿美元,甚至凌驾了美国的军费,更严重的是,美国债务结构存在期限错配风险。
据纽约联储研究,约有7.6万亿美元国债将在未来12个月内到期,需要以当前高利率再融资。
所以特朗普政府希望降息也很容易理解了,因为如此巨大的债务规模及利钱支出对政府来说是一个很大的负担,如果不降息的话,那么付息就成为美国政府的一杯毒药,美国政府将难以为继。


那么为什么说降息也是一杯毒药呢?
因为选择降息,则可能触发另一场危机,全球资本流动逆转。也就是一降息,高息的吸引力就下降了,美元又在高汇率情况下,那么各人就担心美元的汇率要下降,这些“热钱”可能快速撤离。
国际钱币基金组织(IMF)研究表现,美联储利率每下降1个百分点,新兴市场将获得约800亿美元资本流入,而发达国家市场将面临相应规模的资金外流。
此外,美元汇率可能受到影响。
高盛外汇策略团队猜测,美元指数可能在降息周期中贬值15%-20%,这将导致外国投资者持有的大量美国资产(约25万亿美元)面临汇兑损失。
因为如果资金开始抽逃的话,各人都开始抛美元,买日元、欧元甚至人民币等,美元的代价就下降了。
如果一个美元如今能换150日元,如果日元一升息,一个美元只能换140日元,过一段时间又酿成130日元,那谁先抛谁划算,所以美国降息就很可能引起国际钱币的外流,如果大规模钱币外流的情况发生的话,那么美国的金融市场就会出现钱币短缺,进而形成投资短缺,那么经济就会下降。
另外,虽然眼下美国核心通胀率已从历史高位回落,但仍顽固地徘徊在2%的政策目的之上,表现出极强的黏性。
所以美联储此时贸然降息,会引发通胀反弹,所以处于控制通胀的目的,美联储选择按兵不动。
此次关税战发生大逆转,中国对美国商品关税从145%低落至10%,美国对中国商品关税个145%低落至30%,也就是中美双方在未来90天内相互低落了115%的关税,大超预期,特朗普政府这么快就妥协
原因之一,就是美国的通胀压力已经较大,不妥协的话会加剧通胀压力。
而如果通胀继续上行,美联储更不可能降息,那么美国政府将面临更大的偿债付息压力,那么可能美国的财务就会破产。
而且,在美国新一届政府的持续压力下,美联储坚持暂缓降息也有维护“独立性”形象与市场信誉的考虑,美联储的所谓独立性也被视做美元体系得以维持的关键,当投资者怀疑钱币政策沦为政治工具时,美债的避险属性与美元的储备钱币地位都将面临动摇。
在美元指数持续走弱、美债市场流动性吃紧的情况下,维持利率稳定关乎国际钱币体系的稳定,究竟美元的全球储备地位是美联储不能忽视的因素之一。
这样看,不管美联储降息还是不降息,都面临着困境。
美联储如果继续按兵不动,维持高利率,很多市场人士都担心,美国经济会陷入滞胀的风险。滞胀也就是高通胀和低增长并存的局面,最新的数据表现,美国今年一季度 GDP 环比按年率计算是萎缩了0.3%,美国经济的确被滞胀的阴云所笼罩。
美联储既担心过早降息会重燃通胀,引起资本外流,又害怕政策滞后加剧经济衰退,选择观望好像是一种兼顾两头的稳妥之举。
不外美联储的“按兵不动”的政策看似审慎,却也难逃回避责任、以拖待变的嫌疑。
北京时间5月13日,美国劳工统计局的CPI同比上涨2.3%,低于预期的2.4%,核心CPI同比上涨2.8%,符合预期,保持在2021年3月以来最低水平。这不,特朗普在通胀陈诉公布后,再次向美联储主席鲍威尔施压,要求其采取降息行动。
[color=rgba(0, 0, 0, 0.9)]那么美联储在接下来[color=rgba(0, 0, 0, 0.9)]6[color=rgba(0, 0, 0, 0.9)][color=rgba(0, 0, 0, 0.9)]17-18[color=rgba(0, 0, 0, 0.9)]日的会议中,是否会考虑降息呢?
我们猜测可能性较大
究竟特朗普已经在关税政策上妥协了,那美联储也大概率将降息,以此减少美政府的财务支出压力以及刺激美国经济增长。




关税之下,没有赢家,2025,注定不清静。


在大转型过程中,家庭财富正在发生大迁徙与大洗牌。


此次会议带来什么影响?二季度还会有哪些刺激政策?


我们一起了解政策趋势和经济走势,找到确定性时机!

来源:https://view.inews.qq.com/k/20250515A01G9Z00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上传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