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里资讯

搜索
查看: 27|回复: 0

存款利率第七轮下调,有银行已下架五年期存款,投资者不知钱该存哪儿

[复制链接]
发表于 昨天 16:56|来自:中国广东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 |肖望
编辑 |孙春芳
出品 | 棱镜·腾讯小满工作室
“买的三年期存款到期了,后悔没有选五年期的。这钱不知道再存哪儿。”投资者刘敏(化名)十分苦恼。
刘敏在2022年5月份通过民生银行存了一笔三年期定期存款,年利率3.3%。然而存款到期后她蓦地发现,该行三年期定期存款利率当前仅有1.95%,100万元再存三年的利息要少赚4万多元。
即便如此,当她想要存一笔时被系统提示,产物额度已售罄。这是过去几年都不曾遇到的情况。
和刘敏拥有同款烦恼的投资者不在少数。随着上一轮居民存款热潮时购买的定期存款、大额存单陆续到期,投资者们不得不面对存款利率已大幅下滑甚至“腰斩”的局面。
5月20日,工行、农行、建行、中行及招商银行等主要银行公布下调存款挂牌利率。这是2022年9月以来主要银行第七轮调降存款利率,调整后,一年期定存利率降至1%以下,五年期定存仅有1.30%。
曾经嫌弃2%的利率太鸡肋的投资者,如今为寻找2%利率的存款而疯狂。
年轻人爱上定期存款,“不能亏”
“感谢五年前的自己。”一位投资者介绍,自己在2020年买入了某城商行年利率4.71%的五年期定期存款。“当时还犹豫,存五年的时间是不是太长了。现在转头看,五年这么快,现在那里还有这么高的利率。”
西南地区某国有大行理财经理介绍,前些年存定期的以高净值客户、老年人为主。但近三四年来,咨询大额存单、定期存款的年轻白领客户们越来越多。一方面,一些客户放缓了购房计划;另一方面,基金、股市波动性加大,银行理财不再保本,保本保息且利率能达到4%左右的大额存单、定期存款显得格外“香”。尤其是2021年末银行理财大规模出现回撤,许多客户赎回理财转入存款。
“90后”投资者李颖(化名)如今是一名定期存款爱好者。她介绍,以前理产业品凌驾半年期的都不会考虑。但随着市场上第三方理财机构、部分信托产物等风险暴露,前两年跟风明星基金经理买入的基金表现不佳,本就“胆小”的她主要只考虑存款和货币基金。此外,她和老公推迟了购房计划,手握大额资金但流动性需求不高。
2022年2月时,她存入一笔40万元的三年期大额存单,年利率为3.5%。今年这笔大额存单到期,她收到利息4.2万元,成为她近年来收益最好的一笔投资。
李颖介绍,她和老公在去年下半年定下了一条投资纪律:不能亏。主要契机在于,他们计划要孩子了,加上老公新换了工作,没有以前那么稳定。这让她对保本有着更强的诉求。“家里我管钱,固然不能变多,但绝对不能变少。”
今年3月,一笔大额存单到期后,她又续存了招行一年期大额存单,年利率1.65%。“真令人沮丧,这个利率太鸡肋了,我在前年下半年存的半年期存款利率都有2%。但起码保本。”
“翻了20多家银行,竟然找不到利率凌驾2%的存款。真的不知道该把钱存那里。”有投资者感叹道。
有银行一个月降了四次存款利率
为了稍微高一点的存款利率,投资者们开始涌入地方农商行、民营银行乃至村镇银行,将其存款产物买到下架。
今年4月份以来,福建华通银行在一个月的时间内接连四次调降存款产物利率。尤其是三年期定期存款利率从月初的2.80%调降到2.45%,五年期存款从2.90%调降至2.50%。调降频率之快、幅度之大在市场上都十分少见。
在华南某城商行行长张磊(化名)看来,中小银行近期的动作还是上一轮国有大行调降存款利率的延续。过往,中小银行调降存款利率相对更谨慎,担心客户跑了。而当下,银行存款增长过快,而贷款增速不足,因此主动调降;此外,中小银行存款利率此前广泛较高,有调降空间。
有投资者被深圳某村镇银行五年期利率3.05%的定期存款产物吸引。但客户经理告诉他,五年期定期存款利率在今年2月份就已下调至2.75%。该行2024年五次下调存款利率后,利率水平仍旧比较有吸引力。不过,地方性中小银行加强了属地经营要求,投资者必须在当地开户。
过去两年,这催生了打飞的、坐高铁去外地存款的“存款特种兵”这一特殊群体。但在中小银行也接连下调利率后,投资者们蓦地发现,多赚的利息已经不够高铁和机票钱了。今年以来,“存款特种兵”渐渐销声匿迹。

(注:5月20日起,工行、招商存款利率已开始下调,部分限期利率调整)

对于5月20日开启的新一轮存款利率下调,市场已有预期。
在5月7日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央行行长潘功胜已释放了信号。潘功胜提到,央行将下调政策利率0.1个百分点。颠末市场化利率传导,预计将带动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随之下行0.1个百分点。同时,也将通过利率自律机制引导商业银行相应下调存款利率。
存款挂牌利率降幅大于LPR下调幅度,有助于稳定银行净息差。此次三年期、五年期定期存款下调25个基点至1.25%和1.30%。意味着即日起10万元三年定期到手的利息将再少750元。接下来,城商行、农商行及村镇银行等将陆续跟进下调存款利率。
存五年不如存一年,平安已下架五年期存款
居民存款规模大增,且越来越青睐定期存款,自2022年后愈发突出。
以零售业务见长的招商银行,感受尤为明显。


在结构上,招行定期存款比例自2022年开始快速提拔,居民定期存款比例从年初的32%快速提拔至当前过半,达51.5%,规模上升至2.15万亿元。


过往定期存款是银行渴求的长期、稳定的负债来源,在利率下行时期却令行长们头疼。
2023年度,招行存款平均余额增长14.05%,但存款利息支出1288.09亿元同比大增21.71%。存款定期化是其付息成本增加的重要因素。其中,公司客户定期同比增长20.79%,而零售客户定期存款大增48.58%。
张磊指出,国家为了给小微企业、实体经济减负,多次下调贷款基准利率(LPR)。贷款利率基于LPR不断下调,使得利率传导更为有效,而存款则基于客户存入时的利率保持稳定。存款定期化使得银行的利息支出居高不下,贷款新增规模有限、贷款利率快速下行,使得代表银行业营收能力的净利差不断收窄。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数据显示,今年第一季度末,代表银行业盈利能力的商业银行净息差指标已跌至1.43%,处于历史低位。
银行行长们压降存款利率开始动真格了。
据上市银行财报统计,在2024年度主要上市银行存款规模大增8.7万亿元的情况下,利息支出却同比淘汰了895亿元。
2024年初,招行、工行相继下架三年期、五年期大额存单。过往,由于大额存单可以在利率自律机制划定的利率范围内进一步上浮,一度成为银行们在存款竞争中的“揽储神器”。而不缺存款后,曾经的“揽储神器”被行长们打入冷宫。
投资者还发现,银行存款产物利率开始倒挂。五年期定存的利率竟然不如存一年。
以招商银举动例,在新一轮存款利率下调前,该行1年期定存年利率为1.60%,而3年期、5年期定存的年利率仅有1.5%和1.55%。而工商银行三年期定存只要存入1万元,利率就可提拔至1.9%,而五年期定存利率最高为1.55%。
张磊解释,部分银行存款利率倒挂意味着,银行行长们认为未来利率还会下调。这样可以吸引投资者存短期,便于及时调整存款利率,制止未来利率下行时仍支付过高的付息成本。
有投资者转向全能险、银行股
存款利率接连下调后,投资者愈发觉得其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家住温州的杨阳(化名)庆幸,她在2018-2019年时期买的4.8%的高息存款安全落地,在资金流动性需求不大的情况下,她基于养老、孩子教育的长期考量,配置了百万元在保证利率3%的保险产物上。
上述国有大行客户经理也提到,近两年,银行代销的储蓄分红型保险产物热销,就是客户为了在降息环境下锁定长周期的保证利率。但当下,全能险产物的保证利率已降至1.5%。
亦有投资者转向银行股。在股价创下历史新高后,国有四大行的股息率(每股分红与股价比值,衡量股票的投资价值指标)在4.32%-4.40%。
高收益、低风险、高流动性是投资的“不大概三角”。
张磊表示,过去投资圈的主流叙事是,随着理财、存款收益率下滑,投资者的风险偏好会有所提拔,转向股票、基金等权益性投资。
一个典型现象便是,股市与存款的“跷跷板”效应。张磊介绍,过去,只要股市上涨,就会出现大规模的存款搬家。在去年9月份的行情中,部分投资者为了快速回笼资金,甚至9%、14.4%等远高于市场水平的利率转让大额存单。对此银行的应对策略是,在股市行情较好时,以较高收益的存款产物留住客户。在股市下行时,发行长限期的产物锁定存款。
但张磊发现,在当前环境下,只管利率一降再降,坚持存款的客户仍不在少数。
不过,银行行长们当前可以稍稍松一口吻。
招行一季报显示,该行一季度活期存款比例为50.46%,较上年上升0.12个百分点。招行指出,主要是去年9月末系列增量政策出台后,随着房地产市场、资源市场低迷态势有所和缓,活期存款占比有所回升。
央行统计数据显示,一季度居民部门存款新增9.22万亿元,前4个月新增7.83万亿元。这意味着,4月份居民部门存款淘汰1.39万亿元。
5月14日,上证指数冲高一度重回3400点,近一个月上涨近12%。一旦资源市场赚钱效应提拔,大额存单转让又将活跃起来,相称一部分定期存款将会转化为活期存款,等候市场出现好的投资机会。

来源:https://view.inews.qq.com/k/20250521A03Z3N00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上传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