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chinatimes.net.cn)记者胡雅文 北京报道
固态电池的突破性进展有多少含金量?
股指上行连着券商研报,近月来固态电池着实又火了一把。进入2025年,万得固态电池指数(8841671.WI)履历一轮涨跌,近两月一连走高,在6月末涨至年内新高。与此同时,多家券商发布一系列专题研报,认为固态电池发展节奏超过预期,开始进入中试线落地关键期,亦助推固态电池成为板块轮动追捧的概念。
据相识,仅在5月,就有投资共百亿元左右的固态电池项目落地内蒙古、四川等地。某头部电池厂人士告诉《华夏时报》记者,“原来都是手工做出来的样件,如今能通过中试线用装备造出来,这是一个比较大的突破。”有业内人士对记者表示,氧化物体系已经可以拿出量产半固态产品,而硫化物路线也建成了中试线,但是此类产品要抵达消费者手中还需要长时间的测试、降本,目前其宣传意义更为突出。
而随着硫化物固态电池产业化加速,不少装备厂正在配合电池厂或实行室攻克电解质与电极界面接触等技术和生产难点。纳科诺尔(832522.BJ)告诉记者,按照小批量装备至少要在2026年出货的节奏,要在2025年确定具体的装备、工艺和技术。干法装备正在进行电芯级别测试,下一步就是量产测试,工艺改进涉及到压实力度、速度以及温度的综合控制。
固态电池发展超预期
2024年以来,固态电池热度明显上升,政策端和产业端消息逐渐麋集且具体。总体下行了两年的固态电池指数开始复苏,近一年来表现涨跌交互。截至7月2日,该指数收报805.28点,距离2022年1154.67的高点有30%的差距。
在固态电池领域,企业多处于样品试制和尺寸放大阶段,多数企业预计在2025年—2026年试制出20—100安时不等容量的电池样品。
最近业界最突出的消息莫过于固态电池或将进入中试线落地关键期。东吴证券指出,近半年固态电池产业链发展超预期,比亚迪(002594.SZ)、国轩高科(002074.SZ)、一汽团体车规级电芯已下线,比预期快了半年。如今第一波装备陆续到位调试,预计今年下半年到明年上半年,行业将进入中试线落地关键期,进行装备升级改造,固态电池有望进入测试+装备迭代关键期。
这一进展相当于“实行室PPT”进入了量产前哨站。一位身处中试线投产企业的人士告诉记者,“固态电池产业进步还是挺快的,我们产品的各种参数也确实有比较大的进步。原来都是手工做出来的样件,如今能通过中试线用装备造出来,这是一个比较大的突破。”
目前,我国基本形成了液态电池、半固态电池、固态电池的发展路线。就固态电池成分而言,固态电解质将一跃成为占比最大的部分。国信证券数据显示,在目前的投资及成本下,固态电解质的占比将高达77.8%,正极占比降至7%,负极占比升至8.2%。
聚焦硫化物路线
由于还在培育阶段,企业在固态电解质类型的选择上拥有充实自由权。不过从目前来看,氧化物和硫化物的发展节奏明显不同。鑫椤资讯高级研究员张金惠告诉记者,“氧化物技术难度较小,国内大约有20家以上的企业能拿生产品。硫化物就比较难,还不成熟,比较贵。”
采用氧化物路线的半固态电池已经先行落地。在半固态兼凝聚态电池领域,卫蓝新能源、清陶能源等均已实现产品量产,能量密度集中在300—400瓦时/千克(主流液态电池为200—300瓦时/千克);宁德期间(300750.SZ)推出500瓦时/千克的凝聚态电池已经批量应用于峰飞航空等客户。目前半固态电池的循环寿命已满足车用需求,半固态三元电池成本集中在0.8—1.1元/瓦时,是液态高镍三元电池成本的一倍。
而在固态电池范畴,更难的硫化物似乎是进展最快的路线,结合高镍正极和含硅负极,部分头部电池厂商已经实现中试线生产。比亚迪于2024年下线中试60安时全固态电池,预计2027年小批量装车;国轩高科在2024年推出金石电池,于2025年实现0.2吉瓦时全固态中试线贯通,宁德期间则表示2027年有望实现固态电池小批量生产。
据相识,亿纬锂能(300014.SZ)、国轩高科、孚能科技(688567.SH)、清陶能源、卫蓝新能源等企业也实现了中试线级别的贯通,以及数十安时级别的电芯生产。
不同于液态电池,固态电解质与电极的接触是固—固接触,接触面积小且接触面有更高的阻抗,会阻碍锂离子在正负极之间迁移,从而影响充放电效果。其中,硫化物电解质的离子导电率高,能量密度也高,但所用元素易与氛围反应,安全生产难度高。
实现中试生产,不光意味着他们有定型的材料体系、原材料性能达到量产要求,也代表着这些企业在材料和生产难点上确实找到了一些解决方法,只是还没有达到大规模商业化的程度,工艺、装备和性能都需要继承优化和完善。
目前也有企业披露性能指标变化,好比电池离子电导率和电芯容量得到了大幅乃至倍数增强,但是具体的解决方法或工艺则属于企业的商业秘密。上述企业人士告诉记者,“整个行业还处于初期开发阶段,都卡在这个阶段,涉及到的成本、价格和装备等方面属于敏感信息,企业不会对外透露这些东西。”
长安汽车副总裁、深蓝汽车总经理邓承浩近期公开透露,长安汽车2025年将首发搭载全固态电池的样车,2026年进行规模化的装车验证,2027年渐渐量产,如今指标大概是400瓦时/千克,上车之后续航大约1500公里,安全性比如今液态最安全的电池还要再提高70%。
装备先行
中试线也拉动了装备需求,券商认为装备是固态电池走向量产的关键,且干法装备会率先受益。
招商证券指出,随着硫化物产品从实行室走向中试线,配套装备工艺变化体现多个方面,重要包括采用干法工艺(全程无溶剂参与)制造正负极,再把它和集流体压合为极片;极片裁切叠片加软包装备;等静压装备加压保证电极与电解质充实接触。干法电极装备等性能指标则包括车速、宽幅、压实等方面。
装备厂商正在配合电池厂解决固态电池电极与电解质界面接触、电极高效制备等难题。一些厂商如纳科诺尔、曼恩斯特(301325.SZ)和璞泰来(603659.SH)都已经覆盖有宁德期间、比亚迪、亿纬锂能等头部电池厂、实行室或电池初创企业。
璞泰来在回复投资者时表示,固态电池相关的干法成膜装备、干法复合装备、湿法涂布机、锂金属负极成型装备、搅拌机、叠片机、辊压装备、流化床已经取得订单并已部分交付,已往3年在固态电池领域承接的相关工艺装备订单超过2亿元。
纳科诺尔主营新能源电池极片辊压机,为了推进固态电池业务,已联合四川新能源汽车创新中央有限公司(欧阳明高院士工作站的实体运营法人单元)合作开发固态电池关键装备与工艺,开发了锂带压延、电解质成膜和转印等装备。
纳科诺尔有关人士告诉记者,“目前各种路线都有实现的可能,公司在四川的合作单元重要研究硫化物路线。业内一直说要在2027年实现小批量量产装车,也就是说小批量装备至少要在2026年出货,2025年则是要确定具体的装备、工艺和技术。干法装备正在进行电芯级别测试,下一步就是量产测试,目前良率在持续提拔。在验证中制造负极的表现更好,正极还需要再进行调整。工艺改进需要压实力度、速度以及温度的综合控制。”
随着干法电极装备、叠片机、高压化成装备等已实现中试线级别交付,券商认为干法电极装备有望于2025年实现负极侧吉瓦时级别的量产交付。据鑫椤资讯数据,就在今年5月,固态电池领域迎来了共计百亿元上下的项目落地,分布于内蒙古包头、广东惠州、云南玉溪和四川遂宁,包括投资规模30亿元的内蒙古中统能源10吉瓦固态电池项目、52亿元的遂宁新质交通智能制造产业园等项目。
目前,多数固态电池产品处于验证期,实际出货量较小,工艺也尚未成熟,重要应用领域包括人形机器人、工业无人机、智能穿戴、医疗以及部分新能源车领域。因此,全固态电池成本还显著高于液态。东吴证券研报显示,目前固态电解质广泛在几百万元/吨,将来有望下降至几十万元/吨水平。当下全固态电池成本在3.0元/瓦时以上,是液态电池的7—8倍。
这意味着,不论是装备还是电解质,都在不独肘试中等待规模效应到来。
责任编辑:李将来 主编:张豫宁
来源:https://view.inews.qq.com/k/20250703A06V5O00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