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里资讯

搜索
查看: 104|回复: 0

市场最激进资金,9连杀!

[复制链接]
发表于 昨天 15:30|来自:中国广东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A股,我真的没空跟你闹了。
周五午后开盘突然v上去,13:23最高触及3497.22点,一举凌驾去年10月8日点3489.78点,13:35点位就一起下滑至3489.19点,终极收盘价定于3472.32点,走出一个大大的“A”型走势,
狂欢12分钟,又是激发股民盛产段子的一天。

吐槽归吐槽,细细复盘A股6月以来的跌宕起伏,还真有暗藏玄机。




1
A股6月走势复盘

6月11日,A股也是突发拉升,大金融板块全线拉升,沪指缩量站上3400点,6月13日再度失守3400点,今后一直萎靡至6月20日,沪指跌至3359.59点,量能也萎缩至1万亿关口。
A股又来到变盘时候,究竟是向上照旧向下,市场游移不定。
不曾想,A股从自6月23日起连续3日反弹,6月24日终于站上3400点,6月25日大金融板块直接出手,带动A股创年内新高,成交额也放大至1.6万亿。

周五,金融股再次爆发带动A股调整3500点,虽然无疾而终,但从站上3400点后,8个生意业务日就欲挑衅3500点。
A股摩拳擦掌的背后,哪路资金在埋伏?




2融资资金连续9日净买入



众所周知,股市的短期走势与边际资金(即增量资金)的变动密切相关。
代表杠杆资金的两融动向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市场情绪,截至7月3日,两融余额从6月20日的低点起连续9日回升,增至1.8591万亿元。

(本文内容均为客观数据信息罗列,不构成任何投资发起)

两融余额9连回升的背后是融资盘自6月23日起连续9日净买入。怎么理解融资净买入的9连升?
去年“9·24”行情后,10月14日-10月31日连续13天净买入,11月1日净卖出77.36亿元,11月4日-11月24日连续8天净买入;其次就是今年春节后两融余额快速回升至1.8万亿上方,融资净买入在2月5日-2月27日的11个生意业务日里,有9日是净买入,上证指数同期涨超10%。

其中东方财富是融资资金爆买近200亿的个股,周五成交额高达119亿元,从盘中上涨2%到收盘小幅下跌0.35%。

此外,融资资金还爆买3.33亿的华宝中证银行ETF和2.75亿的易方达香港证券ETF。

不管是个股照旧股票ETF,杠杆资金最青睐的依旧是金融方向。从A股上涨的节奏看,与3月14日挑衅高点时类似:本次A股挑衅3400点以及3500点,都是金融板块率先发力,由港股券商板块摔杯为号,带动A股券商上攻,进而助力市场再上一层台阶。
从ETF资金角度来看,ETF进化论早在6月24日的文章《突然开火!原油、金价急拉》就提及“股票ETF终于转为净流入,终结连续7周净流出,上周(6月16-6月20日)净流入212.76亿元。”


彼时跟踪证券公司指数的ETF和跟踪中证银行的ETF合计净流入规模超40亿元。
然而细看A股板块涨跌会发现,市场依旧没有形成一条主线,资金存在明显分歧。一边是以银行股代表的权重板块,别的一边是中证2000指数代表的中小市值个股。
近期银行多只个股迭创新高,说明白资金依旧在持续流入。其中以险资为代表的中长期资金,近期在权益市场的结构也是大动作不断。
7月4日,新华保险公告,将出资112.5亿元认购鸿鹄志远三期。
公告内容显示,国丰兴华将发起设立国丰兴华鸿鹄志远三期私募证券投资基金1号,基金规模为225亿元,新华保险、中国人寿各出资112.5亿元认购私募基金份额。投资范围为中证A500指数成分股中符合条件的大型上市公司A+H股。
市场资金在两端的抱团,形成泾渭分明的界限,这导致市场难以形成合力。例如在周五A股冲击3500点,小微盘领跌,中证2000跌超1%,另一边的银行再次创历史新高。




3A股盈利拐点何时来

从去年10月8日至今,A股多次冲击3400点无果,6月24日是A股第八次站上3400点,资金犹犹豫豫的背后是为何,A股今年上半年表现远远逊色港股,又是为何?
截至7月4日,A股31个申万一级行业,23个录得年内正涨幅,剩余八个年内录得跌幅。

然而就是这个八个一级行业的下跌居然令A股上半年近乎原地不动。其中煤炭、食品饮料、房地产今年分别下跌11.18%、7.19%和7.13%。
笔者从去年9月以来的文章就多次提及,“9·24”行情是估值修复先行,后续关键是看盈利拐点。
A股现在的盈利情况,走到哪一步了?
中金统计的数据显示,2024年A股盈利同比下滑3.0%,非金融下滑14.2%,其中房地产和光伏行业是主要拖累项。若剔除房地产和光伏行业,2024年A股非金融盈利同比为-3%。
2025年一季度A股盈利同比增长3.5%,非金融盈利增速明显触底回升,同比增长4.2%,但房地产依旧是明显的拖累项。

就目前情况来看,房地产何时企稳,或意味着A股将迎来真正的盈利拐点。
高盛近期有一篇爆火的房地产研报,通过分析全球经济体150年债务历史数据来猜测中国房地产周期。
高盛发现在债务激增之后的数年里,大型经济体会出现经济增长放缓、通胀下降、利率下降的情况。
研报提及:在经历了7年的债务繁荣之后,现实GDP增长往往在第三年左右是最慢的,国内需求增长的中位数在债务繁荣后第三年左右比繁荣年的平均水平低了近4%;在大多数情况下,政策利率在债务繁荣五年后下降了约2%。
也就是说,债务扩张周期结束后的第三年到第四年是GDP增速最低的年份、通货膨胀也是第三年迎来最低点、政策利率五年左右下降200BP。
假如直接套用上述推理结果,以2021年年中为拐点,再思量到“对等关税”的不确定性,经济增长和通胀低点2026年左右或许是验证结论的关键时点。
5年期LPR从2020年4月的4.65%一起降至现在的3.5%,累计下降115BP,也就是未来另有85BP的下降空间。
此前高盛和摩根士丹利等投行预计其中的60bp很可能在2025年-2026年间完成。相应的,房地产市场的企稳反弹或者也会与降息周期的底部重合。

高盛研报的核心启示是,中国房地产调整既是市场规律的必然结果,也是债务周期的集中释放,2025年底至2026年是关键观察窗口。



<img class="rich_pages wxw-img" style="height: auto !important"/><img class="rich_pages wxw-img" style="height: auto !important"/>

都看到这里了
还不快快点赞、转发、加关注?

来源:https://view.inews.qq.com/k/20250705A069WT00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