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里资讯

搜索
查看: 67|回复: 0

执掌友邦人寿“将印”,平安27年女将“赶考”人生下半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昨天 22:45|来自:中国广东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陪同着新东家的清朗,这位从平安系退休卸任的“老将”开启了人生下半场。
日前,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核准余宏友邦人寿董事、总经理的任职资格,余宏正式执掌友邦中国的“将印”。从分工看,她全面负责公司战略规划与实行,以及一样平常运营工作。“廉颇未老”,置身于“平安系”的标签之下,余宏这位57岁“女将如何发挥本土化履历,洞察市场游戏规则,“赶考”自己的人生下半场?
基层历练起步,多个平安标签加持
1968年10月出生的余宏,人生的“上半场”几乎主要在平安,她的身上也凝结了几个标签。首先便是基层“练兵”和全链条历练。按照公开履历,她1997年12月加入平安,担任人寿总部保费部收费企划室主任,之后相继担任董事长办公室主任、副总经理等职。2008年起先后出任平安人寿重庆分公司副总经理、总经理,在区域市场积累实战履历。2013年回归总部后,她历任总公司总经理助理、副总经理等职务,分管过一元事业群、电销业务、综合金融部门、科技支持中心等板块,是业内稀缺的复合型职业经理人。

余宏(图片来自网络)
2017年3月起,余宏成为平安人寿首位女性总经理。南都湾财社记者留意到,她的成长晋升轨迹,与友邦人寿董事长张晓宇颇为异曲同工。2000年,张晓宇加入原美国友邦保险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后凭借自身出色才能一步步被擢升至核心管理岗。从最初的实习生到掌舵者,49岁的张晓宇用了大约25年时间。
余宏的另一个标签则是深谙平安系的“赛马”文化。多年来,中国平安内部提倡“赛马”文化,以结果和业绩导向说话。此前平安集团多名高管的离开,也与其分管板块业绩出现滑坡有一定关联。有业内分析,从余宏的晋升轨迹看,她显然已经“跑通了自己的方法论”。
余宏也是平安人寿重大战略的亲历者。在其平安人寿总经理的7年间,她参与推动署理人渠道从“规模导向”转向“质量导向”。值得一提的是,马明哲颇为倚重的寿险改革,她是深度参与者和执行者,也是关键见证人。去年10月,余宏退休后返聘任职期满,不再担任平安人寿总经理等职务。仅1个月后,她便加盟友邦人寿,直到此番监管批复。
从平安人到友邦人,她的“下半场”几乎是无缝过渡
在保险圈看来,余宏的任命对友邦人寿而言意义重大。按照友邦的官方评价,余宏“具有良好的品行和荣誉,具备与其职责相适应的专业知识和管理本领,恪守诚信,审慎勤勉”,而“务实、干练沉稳”则是外界对其普遍评价。
更懂本土化“游戏规则”
不过,不论是友邦之于余宏照旧余宏之于友邦,都是彼此的“试金石”。
据南都湾财社记者观察,这位57岁“女将”身上具备的特质,对于正在加速本土化布局的友邦人寿而言,将提供新的代价空间,降低试错成本。这些,或正是友邦集团核心高层的考量所在。
当下,余宏身后的这家“百年老店”,同样正在面临其发展进程的重要风口。
2020年,友邦人寿获批为中国内地首家外资独资人身保险公司。此次“分改子”战略之后,友邦人寿在内地市场布局提速。去年,其获批设立安徽、山东等四家省级分公司,进入“赛马圈地”快车道。
今年6月,国家金融监管总局批准友邦人寿在上海筹建保险资管公司,这是其深耕中国市场的又一窗口机会。同月,友邦保险集团公布独立非执行主席谢仕荣将退任,汇丰集团主席、友邦保险前首席执行官兼总裁杜嘉祺(Sir Mark Tucker)将“回归”,重掌友邦“帅印”。
种种信号表明,在友邦人寿加速拓展中国市场的关键期,这个百年保险品牌需要一位深谙本土保险市场游戏规则的“老将”开路,加速拓展中国市场,实现本土化战略。

张晓宇(图片来自网络)
互为佐证的是,友邦人寿董事长张晓宇日前也表态,友邦保险刚强看好中国市场的长期发展和代价,积极把握新发展格局机会、制度型开放机会。
记者留意到,在退休年事红线并不显着的外资险企,“廉颇未老”的余宏成为战略执行的首选者。
本土化战略的压力测试
那么,余宏此番正式出任友邦人寿总经理后,她在推动本土化战略方面有哪些天然优势?又如何应对多重挑战?
有分析认为,余宏在平安人寿历任多个关键职位,主导了渠道变革、数字化转型等重大战略,她对国内保险市场的运作规则、消耗者习惯及监管环境有深刻理解,本土化履历与市场规则洞察有助于友邦制定更符合中国市场的产物和渠道策略。而在区域扩张维度,其管理履历可帮助友邦优化新市场的运营模式,提升区域渗透率。
一个无法忽视的核心则是友邦的“平安化”现象。比年来,友邦已引入多位“平安系”高管,如前平安联席CEO李源祥(现任友邦保险集团CEO)、原平安银行核心高管蔡新发等。余宏的加入可进一步强化管理团队的协同效应,提升友邦的本土执行力。
不过,对于余宏和友邦人寿而言,挑战大概更大。早在2025年3月,张晓宇出任友邦人寿董事长,不再担任总经理职务。这意味着,“张余配”已经开启。南都湾财社记者从其官网看到,总经理余宏麾下的友邦人寿“副总级”高管阵容到达16人,包罗副总经理、总助、总精算师等人。上述高管中,以董事长为代表,多人在友邦服役20年到达以上,对友邦的文化底蕴、管理方针和战略执行等有很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作为“外脑”的余宏,依然需要直面企业文化融合之考。
均衡扩张速率与盈利本领方面,也存挑战。有业内提醒,作为深耕中国保险市场27年的“平安系”高管,余宏的履历与友邦的国际化配景结合,可能加速友邦在中国市场的渗透,但同时也需均衡快速扩张与稳健经营的关系。特别是在快速开设新机构的同时,需要优化成本结构,避免因扩张过快导致盈利承压。
本土化与国际化模式的碰撞,也值得留意。据观察,友邦长期采取“高素质署理人+高端客户”模式并尝到红利,但中国内地市场的竞争日趋猛烈,中资险企在数字化、普惠保险等领域占据了优势。余宏将来需要克服阻力调整友邦的国际化模式,使其更适应本土竞争环境,同时保持品牌差异化。
署理人渠道维度,余宏在平安人寿曾推动渠道改革,但友邦人寿的署理人文化差别于此前平安的规模导向模式,需谨慎调整。
“外脑”的企业文化频道切换之考
实际上,更大的磨练,是企业文化频道的切换。过去27年来,余宏深得以马明哲为代表的平安文化的“真传”,但她麾下的平安人寿和友邦人寿作为中国保险市场的两大参与者,其企业文化存在显著差异,主要体现在管理风格、人才理念、署理人制度、文化代价观等方面。
一些保险业内人士举例分析,好比在管理风格上,平安人寿比较强调“团队导向”和“执行力”,友邦人寿更倾向于“个人驱动”模式,视署理人为“第一客户”,鼓励其建立长期个品德牌。在员工关怀与职场文化方面,前者通过考核和激励机制驱动业绩,强调结果导向,倡导竞争与感恩文化,后者则强调多元包容、国际化。
有观点认为,平安的企业文化更符合中国本土市场的“规模+执行”模式,友邦则更偏向国际化的“专业+长期主义”策略。这两种文化各有利弊,不过,记者留意到,陪同着寿险市场改革和人口结构变化等客观因素驱动,目前两家险企的企业文化的差异正在消融,边界也日渐模糊。
余宏的入局,意味着友邦本土化战略进入下一站,也表明中国养老健康蓝海的竞争愈发猛烈。但是,友邦人寿的“张余配”还有待磨练;平安27年“女将”可否续写传奇,仍是未知
采写:南都湾财社记者 卢亮

来源:https://view.inews.qq.com/k/20250708A08MI100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