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里资讯

搜索
查看: 56|回复: 0

15个气候临界点已破9个!热浪成常态,人类如何应对?

[复制链接]
发表于 前天 14:50|来自:中国广东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这不是偶发,而是常态。



七月未央,印度南部气温已近50℃,贾坎德邦近40只猴子跳井寻水,溺水身亡。

同期新闻中,自来水流出开水,中暑者高达数万,有民众发现,蚊子已在热浪中鸣金收兵。

不止印度,整个亚洲都在熔炉之中。

日本6月创下130年来最高气温,韩国青花鱼和黄鱼卖出天价,韩国水产部称,是因海水高温导致鱼群改线。

热风浩荡掠过大洋,欧洲的意大利、葡萄牙、希腊、德国接连发布高温红警,烽火连城。

法国刚刚经历了有文字记载以来,6月最热一天。96个行政区中,84个发布橙色高温预警,另有16个进入红色警戒。

在巴黎,埃菲尔铁塔因钢结构热膨胀,塔尖偏移,观景台紧急关闭。

烈阳之下,游客退散,塞纳河游船取消20%,巴黎餐饮业务额下降37%,全法共有1350所学校停课,超5000户家庭停电。

国境之内,全部列车被迫减速,交通部门称,谨防铁轨受热弯曲。

法国南部的戈尔费什核电站,已在酷暑中关闭,用来冷却反应堆的河水过热。

类似情景遍布欧洲。

比利时景区关闭,威尼斯运河干涸,雅典卫城高温限流,意大利电缆因高温融化导致断电。

从高空俯瞰,高气压形成的热穹顶,如透明牢笼,锁住一个个国度。

美国同样遭遇了热穹顶,热穹顶如巨型锅盖,将热空气锁牢在美国东部上空。

费城、匹兹堡、纽约接连告急,芝加哥体感温度43.3°C,远超人体耐受极限。

6月22日,纽约州州长宣布全州进入紧急状态,迎战高温。一天后,纽约打破建市137年来最高气温纪录。

在费城,全城开放了200余个避暑中心,并首次实施"高温宵禁",居民日间不可外出。82岁的纽约老人说:

“突然之间,热天就来了。”

酷暑无问西东。5月起,中国大部门地区开启高温模式,7月,热浪席卷全国,华南多地体感温度迫近40℃。

停滞列车被砸破的车窗,大学平房外哀悼的花束,都成热浪暴虐的注脚。

在避暑圣地承德,当地6月23日发布高温橙色预警,游客戏称为“中暑山庄”,而承德高校的学生,在抖音刷屏留言“装空调”。

热浪沿避暑山庄北上,东三省不复清凉。在黑龙江,空调正成为热门抢购品。

7月8日,在极北之地漠河北极村,气温达35℃,民宿老板急着装空调。



去年夏天,纽约美国天然汗青博物馆内,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做了场特殊演讲。

那场演讲,名为《真实一刻》

这是他特意选定的演讲地,这里收藏着大量恐龙化石,地球最大的泰坦巨龙,在此也不过是时间的尘埃。

然而,古特雷斯说,人类下场可能连恐龙都还不如,“我们只是流星”。

那天演讲的主题依旧是全球变暖。

十年前,《巴黎协定》约定,人类合力,将升温控在1.5度内。可是去年夏天,古特雷斯说,八成可能完不成了

他说,人类正和自己的星球玩俄罗斯轮盘赌:

“我们不但处于危险之中。我们就是危险。”

我们正在开启危险的循环。

每当高温来袭,用电量便会激增,然而,高温导致水位降低,影响水电,蒸腾空气,减弱风电,核电站冷却水受影响,光伏电池转化率,也因过高温度降低。

最终,人类只能重回煤电,然而煤炭发电会大量排放二氧化碳。

高温导致碳排量增多,碳排量增多又导致高温,黑色循环至此难明。

诞生于上行时代的《巴黎协定》,无从预知将来的天下。

全球化崩解后,协同和自律难上加难,过山车正加速冲入热浪。

数年前,《天然》期刊梳理了全球15个气候临界点,那是最直观的“气候界碑”。

此中包含亚马逊雨林、北极冰川、澳大利亚珊瑚礁、格陵兰岛永久冻土层等。

然而,冰川崩塌、雨林大火、珊瑚礁殒命、冻土层融化,15处界碑中,9处已被逾越。

这意味着人类已进入新的气候纪元,我们正亲历天然界的结构性变革。

800毫米降雨线已强行翻越了秦岭,河套地区首次出现了兰花,科学家在黑龙江首次观察到肉植阔叶林,而这原本是不耐寒的植物。

毛乌素沙漠消失的背后,除了人类治沙的史诗,还有激增的降雨。

2020年,久居云南雨林深处的大象,在变革的气候中,列队出逃。

象群一路向北,足声如闷雷。



极端天气已不再是气象学上的变乱,正成为我们的日常。

人类被迫开始学习和极端天气相处。

7月,荷兰推出“热带作息表”,将上学时间缩至半天,并增加补水。奥地利则开放多个“气候绿洲”,为行人提供零食、空调和医疗。

法国宣布公园24小时开放避暑,巴黎启动了特殊的水冷系统:城市多个井盖打开,送水气制冷。

西班牙则推出了一份特殊的阴影舆图,能清晰显示建筑物的阴影变革,市民循此出行,如暗影潜行者。

阴影路径之外,西班牙还推出了防范家庭暴力的法案,他们研究发现,酷暑会导致攻击性行为增加。

气候正在改变人类社会,从生活到经济,变革正密集发生。

超冷材料迅速走红,降温涂料成建筑标配,欧洲正盛行白色屋顶、制冷屋顶、花园屋顶,穷尽所能降温。

车企工厂夜间开机,物流超市凌晨送货,脸基尼、防晒衣、防晒霜成为必备日常。

东北和内蒙,空调销量已是去年数倍,东北高校今年主打的招生亮点是“公寓空调全覆盖”。

不但于此,开放防空洞乘凉、地铁换乘通道加装空调、大型冰块热销以及常态化的人工降雨,这是人与酷暑的战争

有人将最近数年的气候新闻,交给最新的大模型,AI阅读之后说,极端正在常态化:

而真正危险的,是人类仍然无法相信天下已经变了。

电影《星际穿越》中,烈阳照着干涸的大地,四野白茫茫死寂,电影反复引用迪伦的诗:

不要暖和地走进那个良夜
白昼将尽
老年仍应燃烧咆哮

而同样是有关地球的将来,我更喜欢国产电影的乐观,《流浪地球》里说:

“无论最闭幕果将人类汗青导向何处,我们决定,选择希望。”
既然命运已不可逆,那么适应便是唯一的希望,一如熬过无夏之年,闯过火山世纪,穿过神话洪水的滔天巨浪,走出冰河末期的冻土山丘。

酷暑才刚刚开始。

来源:https://view.inews.qq.com/k/20250711A02Z3O00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