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身边有妈妈说,带孩子,真的是从早烦到晚。
早上起床要催五遍,刷牙拖拖拉拉,吃饭光顾着说话不吃菜;
说一句顶十句,永远都有自己的“歪理”;
写作业不专心,屁股还没坐热就去翻抽屉;
带个孩子,咋这么难呢?
孩子有自己的想法后,就真的不那么“可爱”了,他会顶嘴、会惹你生气、会让你怀疑人生。
只不过,孩子的有些“烦人”行为,却是他大脑发育好的特性。
如果他有以下4个“惹你烦”的行为,可能是智商高的迹象,你别错怪他啦。
一:爱顶嘴、反驳你说的话
有些孩子,你讲原理,他能跟你讲更多的“原理”。
你说:“穿多点,外面冷。”
他回:“那为什么爸爸就可以穿那么少呢?”
你说:“好好吃饭,不许挑食。”
他立马反驳:“你不喜欢吃南瓜,那不也是挑食吗?”
一天下来,光是跟他“讲理”,就能把你气个半死。
很多妈妈会以为,这样的孩子,嘴太硬、太犟,小时候就这么顶,长大了还得了?
但其实,我们完全不用过于担心。
因为心理学上有个词,叫做“认知反思本领”。
简朴点说,就是一个人,会在听到别人说话时,自动去思索、判断,而不是“你说啥就是啥”。
爱顶嘴、反驳你的孩子,往往正是有这种“反思本领”。
他不以为,别人说的都是对的,也不以为,自己什么话都得听。
当然,这类孩子也确实“难带”。
因为他们不是一说就听、一教就乖的那种,凡事都要争个理。
但如果,我们能稍微转个弯,把“顶嘴”当成孩子表达意见的方式,你会发现,他说出来的话,其实挺有逻辑,有时以致确实“有原理”。
我们不妨多听听他的想法,如果遇到有分歧的事情,不妨问问他:
“可我盼望你营养均衡,你以为怎么做,能让你的身材补充更多的蔬菜呢?”
二:问个不停,有永远问不完的“为什么”
我们会发现,孩子进入5岁左右,那小嘴叭叭就问个没完。
他跟你说的话里,十句有八句在问“为什么”。这个阶段,我们特别容易被问烦。
但其实,一个孩子总在不停地问问题,说明他的“认知探索欲”非常强。
而越聪明的孩子,往往越对世界感兴趣,越喜欢刨根问底。
不知你有没有注意过,有时候孩子问的问题,其实挺有深度的。
他不只是问“这是什么”,更会追着问“为什么是这样”、“那如果不是这样会怎么样”。
这正是“高阶思维本领”的体现——他们已经在进行因果分析、假设推理了。
如果我们粗暴地打断、生气、厌烦,那孩子以后上小学,可能就不再问“为什么”,也对知识和世界,不那么感兴趣了。
当然,孩子的问题,也特别考验我们的耐心。
问题太多,你未必能一一回答,也可能真的“词穷”。
但咱们其实没必要每次都立马给答案,最重要的,是别浇灭他那股爱问问题的好奇劲。
可以试着这么回应他:
“你这个问题真有意思,妈妈都没想过呢!要不咱们一起查查呗?”
或者反过来问他:“那你以为是为什么呢?”
这样一来,孩子不仅能保持强烈的好奇心,还能顺带练习表达和思索。
三: 记性特别好,会纠你的错
有些孩子记性那叫一个好,简直让人防不胜防。
你上个月随口说一句“下次带你去动物园”,他记得牢牢的,每天追问:“你说过要去动物园的!”
讲故事少讲一句,他立马打断:“妈妈,不对,你讲漏了!”
有些事你早忘到天涯了,他还能搬出来“当证据”:
“你上次说晚饭后可以吃巧克力呢?现在呢?买了吗?”
很多家长,会以为孩子怎么这么较真、这么爱抬杠,活像个“小杠精”,真让人头大。
但其实啊,这恰恰说明孩子的“影象力”和“逻辑本领”都特别强。
他能记住你说的每句话、抓住前后不一样的地方,还能当场指出来,这脑子确实很锋利。
这种孩子,对语言、规则、时间都特别敏感,是那种特别仔细的人。
他们通常在数学逻辑、语言理解这方面,会有很强的体现。
当然,这种孩子也容易被误会成“爱计较”。
但他们真不是故意找你麻烦,他们是在确认:你定下的规则,能不能真的说到做到。
我们可以换个角度看:他们是靠逻辑去理解世界,一旦发现“哪里不对”,就会想去纠正。
家里要是有这样的孩子,可以这样回应他:
“你记得真清楚,妈妈确实说过。那下次我们说话注意点,好不好?”
这样既保住了孩子的表达欲,也顺便教会他,纠错也是可以讲方式讲语气的。
四:情绪敏感
每一个孩子,都有他独特的个性。
有的神经大条,挨了批评,嘻嘻哈哈一下就忘了。
有的心思敏感细腻,你一个眼神,情绪就感觉不对了。
如果遇到这类情绪敏感、细腻的孩子,我们难免会有些焦虑:
“这也太玻璃心了吧,抗压本领咋这么差呢?”
实际上,情绪敏感的孩子,一样平常大脑“感知体系”比较发达。
他们不只对情况的变化反应快,,还能敏锐地捕捉到大人的语气、表情、态度的渺小变化。
这类孩子,大多是“高敏感人群”,虽然对外界刺激反应特别强,但也通常有较高的感受力和创造力。
比如很多艺术家、设计师、心理学家、作家,小时候就有这种特质——情绪容易波动,但感受力惊人。
当然,敏感的孩子,也确实“难带”。
他们需要更多的理解、陪伴和引导。
如果我们一味用“你怎么这么娇气”“这点事就哭”来压他们,容易让他们越来越不敢表达情绪,以致变得焦虑、自责。
正确的做法是,先接住情绪,再教方法。
比如告诉他:“我知道你现在以为委屈,我们先一起深呼吸,等你想说的时候再告诉我,好吗?”
我们若能正确地引导,那孩子的高敏感,也会成为一种难能可贵的天赋。
以上4个“惹人烦的”行为,你家孩子属于哪一个呢?
来源:https://view.inews.qq.com/k/20250710A091QJ00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