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里资讯

搜索
查看: 132|回复: 0

[汽车天地] 魏牌高山事件,长城受到不公平待遇了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7-16 09:53:50|来自:中国浙江湖州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当张教官公开魏牌高山高速失速事件后,长城汽车迅速成为舆论焦点。面临赔车赔钱又被拒签保密协议的“维权现场”,有人以为魏牌高山是被“大V借机炒作”,遭遇不公。但舆论的本质,远不止于一起机械故障,而在于公众对品牌信任与企业态度的再审视。

魏牌高山在高速行驶中突发失速,是一次典型的硬件与系统协同失效问题。此类故障虽不常见,但在汽车行业并非绝无仅有,甚至在长城的竞品车型中发生频率颇高。

但问题在于,作为以“安全”著称的品牌,长城在危机公关方面的处理方式是否匹配其宣称的标准与形象。

长城方面第一时间介入观察,并提出赔车赔款方案,这本应成为企业正面应对危机的范本。然而,附加的“永久保密协议”条款,彻底冲破了公众对长城“坦诚透明”的等待。掩蔽,比失速本身更令人恐惧。

长期以来,长城旗下魏牌车型的核心卖点即是高安全冗余与极限测试标准。消费者基于此信念付出溢价购车,自然也会对任何故障产生更高敏感度。因此,长城遭遇的质疑,某种意义上正源自其营销定位的“反噬效应”。

更复杂的是,“保密协议”在消费范畴并不罕见,尤其在涉及补偿和妥协方案时。但汽车产品牵涉公共安全,逼迫压制信息披露,不仅阻断潜在风险预警,也有悖于消费者知情权和行业改进路径。

支持长城的观点以为,每一家车企都有故障,而且魏牌的补偿和承担责任的步骤并不拖泥带水,魏牌不过是被700万粉丝的大V放大处理,造成了社会影响。

但这无法掩盖一个究竟:从补偿意图到协议细则,长城的公关动作缺乏整体考量。本来补偿和承认问题都非常积极,非要增加一个保密条款。瞬间将一个负责任的企业形象打成了掩盖真相的车企形象,而网友更愿意关注负面的形象。

张教官提出的三项诉求——公开技术说明、发布改进方案、建立用户质量反馈机制,均为极度克制且专业的建议,并未涉及补偿层面。这让“长城受害论”失去根基,反而凸显出品牌在面临舆论时的迟缓与谨慎。

事件发酵后,已有11位用户向张教官反馈类似故障(这部分无从考证,为张教官一家之言),如果是究竟,那么可能将冲破了“孤例说”的防线。虽然魏牌官方否认大范围系统缺陷,但若无开放的第三方检测机制,这样的否认难以看热闹不嫌事大的吃瓜群众服气。

本人作为长城汽车股票长期持有者,就是以为长城汽车在造车良心、品控和售后方面,相对于其他自主品牌更值得信任。然而魏总亲自指挥亲自主导的魏牌,在研发、生产甚至用车体验都无可挑剔的时间,却被愚蠢的危机公关拖了后腿。

此次风波之所以受到广泛关注,根本原因在于企业的道德边界问题。当车辆质量与消费者安全产生辩论时,企业选择以合约私了,还是以制度公开,这是衡量其社会责任的重要分水岭。
对比特斯拉、比亚迪等品牌曾履历的舆情危机,最终都选择通过发布技术报告、召开说明会或引入第三方检测来缓解信任缝隙。长城若继续以封口协议作为防火墙,势必影响其品牌的长期康健。
真正的长城用户并非要求长城绝无瑕疵,而是等待出现问题后能有专业、透明、有担当的解决路径。技术会失误,但责任不能失联。当车主与品牌之间出现裂痕,重建信任的唯一方式就是直面真相。

结语:魏牌高山的故障是偶发的,企业的反应却应该是制度性的。是否受到不公对待,决定权不在舆论,而在企业自身的回应方式与行动路径。对一家主张高标准的车企而言,透明不是额外成本,而是根本义务。

来源:https://view.inews.qq.com/k/20250706A06FM800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