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里资讯

搜索
查看: 21|回复: 0

父母拼命追捧的军事化管理学校,为何却令孩子得了抑郁、双相?

[复制链接]
发表于 昨天 19:25|来自:中国广东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文涉及的所有患者及家属姓名等信息,均已作隐私保护处理
最近,我们连续分享被诊断为“抑郁症”、“双相障碍”患者小虹的全愈履历,尤其是她接受3PT(精准精神心理病理性记忆修复)、真正解决患病根源的过程。
小虹在高中时,出现了严峻精神心理症状,上学上得断断续续。高中读了5年,还在读高二。
由于病情复杂,小虹被权势巨子精神科专家贴了4个诊断“标签”:
抑郁症(难治性)、双相障碍、强迫症,甚至有大夫猜疑她属于精神分裂症早期。
在接受精准化心理干预之前,小虹经常感到压抑、低落,有强烈的不安全感,睡觉时必须在枕头下放一把刀,无论去哪都提心吊胆。
她还有顽固的强迫行为,上完厕所总是忍不住冲水10多、20多次;她还有味觉失调,很多年来吃什么食物都是一个味,又苦又涩。
颠末11次3PT后,小虹的情绪症状明显好转,不安全感也大幅度缓解了!
而且,创伤修复师Lucy通过3PT发现,小虹这些症状的根源,其实是成长履历里大量的叠加性心理创伤,比如:
她妈妈性格非常强势,性子又急,经常批评、否定女儿,给女儿施加了很大心理压力,小虹也变得轻易焦虑;
她从小就跟爸妈看央视“法治在线”,那些血腥、紧张的犯罪情节,把她吓得不轻,导致她非常缺乏安全感;
小虹上完厕所,她妈妈曾经反复问她冲厕所了没,还劈头盖脸把她骂了一顿,这是她出现强迫行为的主要根源;
她在一所军事化管理高中上学时,学校的规定太失常了,每顿饭只给学生几分钟的时间,“我天天都冒着被噎死的风险”,高度紧张,她很快就食不知味了。
不过,小虹的精神心理症状还有很多,离真正全愈还有一段距离。今天这篇文章,继续分享小虹接受3PT(精准精神心理病理性记忆修复)的详细过程。
01、为安在人多的地方,她会恐惊?
小虹的父母非常爱她,两人都向工作单位请了长假,待在广州伴随女儿。
其实小虹父母心里也着急,单位领导催得紧,他们也没法不停这么请假,万一把工作弄丢了,麻烦也很大。
他们非常希望我们能加快3PT的进度。我也只能一边安抚他们,一边只管加快安排。
很快,创伤修复师Lucy对小虹进行下一次3PT,处理的问题是——小虹每次到人多的地方,马上就感到恐惊。


                           此图为AI生成
Lucy利用3PT进入小虹的内隐记忆层面后,找到了5个心理创伤事件,以下分享其中3个:
第一个创伤跟小虹的表妹有关。这个表妹从小性格活泼、好动,特别贪玩,还总是喜欢晚上出去玩。
小虹7、8岁的时候,表妹大约是6、7岁。虽然两人年龄差并不大,但小虹当的是姐姐,操的可是当妈妈的心。
她非常担心表妹晚上跑出去玩会出事,反复叮嘱表妹要注意安全,她甚至忍不住跟着表妹,想保护她。
虽然表妹不停没碰到什么危险,但小虹在这过程中总是提心吊胆,内心恐惊、害怕。
第二个创伤与小虹妈妈的不当教诲方式有关,与小虹缺乏安全感也有很大的关系。
在内隐记忆里,小虹想起她3、4岁时特别害怕自己会走丢,尤其是在人多的地方,她特别希望牵着妈妈的手,这样能感受到更大的安全感。
可是,在小虹的印象中,妈妈从来不牵她的手,她也不敢向妈妈提出需求。她内心非常无助,在人多的时候特别害怕。
第三个心理创伤事件是小虹在上高中时,有一次她犯胃病了,没法跑操,只好站在一边看。
小虹看着操场上有几千名学生正在跑步,一个挨着一个,而且个个都气喘吁吁,表情压抑。
小虹突然有种感觉,“我觉得这间学校就像地狱,我是从地狱里爬出来的鬼,操场上其他同学还是深陷在地狱内里的鬼,被赶着拼命往前跑”。
她一边这样想,一边觉得毛骨悚然,仿佛眼前就是一群鬼在跑步,“那场面真是令人瘆得慌!”
其实,对于绝大部分人来说,这只是一个非常普通、常见的高中生跑操情景。虽然人数是比较多,看上去密密麻麻的,但也说不上恐怖。
小虹为啥会有这么“独特”、压抑的感受和想法?
其实,是因为这所极其高压的高中把她压得喘不过气来了。她觉得在这里上学简直像进了地狱一样痛苦,形成了大量叠加性心理创伤。
我们还接诊过几名在这所高中就读过的青少年患者,他们也在这所学校里承受了巨大的压力,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精神心理问题。
这所高中在国内其实很著名,很多家长为了孩子高考能拿高分,使出了浑身解数把孩子送进去。
在极其严苛、狼性、不人性的教诲和管理方式下,这所学校的高考成绩单确实很漂亮。但这对学生的精神心理健康有很大伤害!
学生的三观甚至会受到严峻的负面影响——“同学之间都是竞争对手或者敌人”,“只要我没有考上名牌大学,我就是loser”“我要是没能坚持下去,我就是失败者”……
说句不客气的,这所学校荼毒了很多孩子的心灵!AI时代,这种学校的弊端会更大,更快被时代淘汰,只是绝大多数人没有从内隐记忆层面明白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对这一点没故意识。后续,我会更深入解读这个问题。
这次3PT后,小虹内心的不安全感、面临人群的恐惊感大幅度下降了。
02、她与妈妈在一起时,总觉得心累、别扭
之前,小虹只要跟妈妈待在一起,就感到特别压抑。创伤修复师Lucy已经针对她们的母女亲子关系做过一次3PT。
但小虹觉得,她跟妈妈相处时还是会觉得别扭,尤其是单独面临妈妈时,会有种心累的感觉。
Lucy一听,马上判断这背后肯定还有妈妈对她造成的叠加性心理创伤,她利用3PT进入小虹的内隐记忆层面再次寻找。
果然,Lucy又找到了5个心理创伤事件。
第一个创伤事件,是小虹有一次重大考试考砸了,她妈妈非常生气。
当时,小虹妈妈拿着试卷冲到女儿的房间,坐在小虹的床边,劈头盖脸一顿狂骂。
小虹觉得妈妈有些话骂得很难听,还把自己工作上的情绪都带进去了,她非常委屈,但也不敢吭声。
这种环境其实发生过很多次,“她每次一开口,我就知道她十有八九又要骂我了,我都有条件反射了,她一语言,我就心累、紧张!”小虹说。
而且,她觉得妈妈批评她时经常不是因为具体某件事,而是为了发泄负性情绪,特别消极,“像个怨妇一样”。
第二个心理创伤事件——小虹说妈妈属于心里藏不住话的人,想到啥说啥,有时都不过一下大脑,这令小虹很烦。
尤其是小虹抱病后,小虹妈妈经常跟爷爷、奶奶絮聒她的病情和状态,她明明不懂,还有模有样地分析一通。小虹觉得妈妈每次说得都不对,心里很生气。


                           此图为AI生成
第三个心理创伤事件是在小虹上小学3、4年级时。有一次,小虹妈妈又冲女儿发脾气了,不停在房间里指责小虹。
小虹受不了了,从房间逃到客厅,并紧紧捂着耳朵,但妈妈还不依不饶,指着她说,“你必须承认你不如你的表弟!”
小虹觉得这句话非常伤人,充满了对她的否定,但她又无处可逃,只能任由妈妈不停谩骂与指责。
第四个心理创伤是小虹上小学4、5年级时,有一次表弟来家里玩,她很开心,主动提出帮表弟盛饭,但一不小心把饭撒了。
这其实是孩子的无心之失,而且她主动照顾表弟,应该是值得肯定的。
但是,小虹妈妈只看到女儿的失误,生气地指责小虹,“你真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小虹太郁闷了!她暗想,“从那以后,我再也不费力不讨好了,干脆什么事都不做!”
第五个心理创伤是小虹觉得从小到大,妈妈几乎没夸过自己,无论她多努力,取得多少好成绩,妈妈都很少表彰她,反而总是盯着她的不足。
小虹心里很渴望得到妈妈真诚的认可,但又怕提出来,会被妈妈批评。
甚至有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她睡前要幻想妈妈夸自己,才能睡着。这真是太让人心疼了!
Lucy一一修复了上面的心理创伤,小虹跟妈妈相处时的感觉从容了很多。但她妈妈对她造成的叠加性心理创伤,肯定还不止这些,这些只是最主要的。
我告诉小虹妈妈,她必须深刻地自我反省、改变及提升,她要意识到自己的不足,不能再像以前那样强势、焦虑、着急了。她必须注意在家的情绪和语言,只管不再给女儿带来心理创伤。
03、病理性的“学习成瘾”,危害极大
修复了小虹与父母的亲子关系后,创伤修复师Lucy开始处理小虹学习上的问题。
我们之条件过,小虹有一个非常特殊的症状——病理性学习成瘾。在休学前,她每次在校上课、在家学习,一旦开始了就不想停下来。
小虹说,专注学习是唯一能让她忘记痛苦的事。所以,她一学习就非常忘我,焦虑和不安全感会减轻甚至消失,负性情绪得到很大的缓解。
但一旦制止学习,现实中的绝望感就会汹涌袭来,小虹根本不想面临。
很多父母觉得孩子爱学习是天大的功德,但像小虹这样的病理性学习成瘾,绝对不是功德。
她长期熬夜学习,严峻影响休息和身体健康;而睡眠不足和每次制止学习时的焦虑,也会导致她的情绪剧烈波动。
还有,小虹虽然爱学习,但她抱病以后学习服从很低,是花了很长时间学习,但收效甚微,达不到学习目标,这严峻打击了她的自信心。
所以,Lucy决定处理“病理性学习成瘾”的问题,并找到了5个病理性记忆。
这些病理性记忆中,有些事是令小虹感到非常痛苦的,形成了心理创伤;但有些事,是令她感到高兴、愉悦的,形成了叠加性心理渴求。
以下分享其中3个事件:
第一个病理性记忆是一件令她开心的事。小虹在内隐记忆层面里看到自己在背书,她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不用理会旁边的人和事,内心非常愉悦与寂静。
为什么她会在背书时,出现这样的感受?
因为,她出现精神心理问题后,平日会刻意伪装,努力保持着正常的样子,十分注意自己的表情和微动作,生怕别人知道她抱病了。
所以,严格来讲,那时候的小虹其实有老百姓说的“微笑型抑郁症”。总是戴着假面具生存,强颜欢笑,这其实是很累很累的。
而在背书时,小虹完全不用戴“假面具”,她非常放松。而且她心里想着,只要努力背书,就能换取良好的成绩,能获得成就感,所以她非常享受。
第二个、第三个病理性记忆,都是心理创伤事件。
在小虹上高一时,有一次她考了全班第一名,老师在全班面前表彰她。
这本来是一件开心的事情,但小虹觉得“老师都把我夸上天了,所有人都认真听着,大家都在关注我的学习成绩,这让我感到压力山大!”
后来在一次考试中,小虹的成绩下降到第25名。虽然名次退步了,她却松了一口气,觉得再也不是大家的关注核心了。
没想到,小虹第三次考试又压倒一切,考到了班级第3名。她感觉大家的关注点又回到了自己的身上,尤其是班主任,对她施加了很多压力。


                           此图为AI生成
小虹觉得自己没法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总要承担外界的关注,她只能努力学习来逃避面临这一切。
还有,小虹离开那所军事化管理的高中后,她不停觉得自己是个loser。“我觉得自己有罪,对不起我父母”。
每当学习的时候,她就会想起这件事,心里有强烈负罪感。于是她加倍努力,只有这样,她才能觉得自己在赎罪,内心才会舒服一些。
04、她一想到上学就想哭,背后有哪些心理创伤?
这次3PT后,Lucy再次与小虹进行病情的总结。
小虹说,自己的压抑情绪完全没有了,不需要再戴着面具生存,也不会过分在意外界的眼光。
而且,她的幻听、不安全感症状也都消失了,整体来说,她的病情有了大幅度的缓解。
但是,小虹说自己仍有一点儿心累的感觉,碰到人多的场合也有一点点害怕。
Lucy跟小虹聊了很久,末了,我们认为小虹还要继续接受3PT(精准精神心理病理性记忆修复),解决更多的患病根源,才能更好地走向全愈。
可小虹的父母实在请假太久了,必须回去上班了。所以,他们提出暂停心理干预,先带小虹回家,先观察观察。
从理想化的角度来看,这肯定不是最好的选择。
我们希望患者可以比较连贯地接受临床精准化心理干预,一气呵成地修复主要的病理性记忆,这样的效果更稳定,出现病情波动的风险也更小。
可是,理想是理想,现实是现实。
她父母确实需要回去工作了,而且小虹特别想念她的宠物狗,她在广州实在有点待不住了。
而且,从积极的角度来想,小虹的情绪已经比刚来广州时好太多了,认知理性了 很多,跟父母的关系也融洽了很多。
也就是说,就算她暂停心理干预,也未必会发生很严峻的病情波动。
不过,他们一家离开广州前,我们还是一再叮嘱她父母,要密切注意女儿的状态,如果碰到他们难以处理的环境,要及时跟我们联系。
小虹回家后,她的妈妈不停与我保持联系。有一天,小虹妈妈非常焦虑地说,希望我能亲自跟小虹沟通。
我第一反应是:出啥事儿了?
原来,小虹刚回到家时状态还挺好的,但一提到学习,她就非常失落、情绪低沉,还着迷手机,不愿意学习,只想原地躺平。
小虹回家前,Lucy曾跟她制定了一个1个月的“自助全愈计划”,希望她在家也能积极调整,争取成功复学。效果她完全抛诸脑后,根本没有施行。
而且,当小虹知道复学后可能要面临考试时,她的情绪更加压抑了,整天待在房间里,想逃避问题。小虹妈妈想进房间陪陪她,她也不答应。
小虹妈妈没辙了,只好向我求助,希望我能够鼓励鼓励小虹,让她愿意重新学习。她还说:
“何主任,我希望您能够永远不要删除我的微信,我们能够成为朋侪。
我们非常希望得到您的帮助,因为我们说的话都不管用,只有您跟Lucy的话,小虹才能听进去。”
我安慰小虹妈妈,要学会包容孩子,再给孩子多一点时间。同时我也引导小虹要觉察自己的劫难化思维,学会适当地自我调整。
几天后,小虹妈妈又联系我,说女儿的环境更糟糕了!
小虹一提上学就激动,一边哭,一边指责父母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让她回去上学,根本就不顾及她的感受。
小虹妈妈简直慌神了,“她这个样子根本就回不了学校啊,她的未来不就毁了吗?”
她觉得,这是因为我们还没给小虹塑造出高效的学习状态,她想带女儿到广州来,找我们专门处理学习障碍。
但我跟她解释,学习障碍是一方面,但更主要的仍然是心理创伤的问题。
小虹还有不少叠加性心理创伤没得到修复,情绪是稳定了很多,但还不够稳定。
尤其是当她回到熟悉的环境时,意识到快要复学时,这些没得到修复的心理创伤很轻易被激活,然后出现情绪波动。
在这种环境下,如果绕过心理创伤的问题,直接塑造高效学习状态的话,效果每每是不理想、不稳定的。
我发起小虹妈妈先跟女儿沟通,千万不要逼她学习,而是要引导她学碰面临现实,并作出选择。
如果沟通之后,她真的不愿上学,那也可以选择先步入社会,找一份工作。
可如果她想清楚之后,发现自己其实还是想上学,只是觉得很困难,所以才胆怯的话,那她要学会大胆地面临困难。
而且她不是一个人在战斗,爸爸妈妈、我和Lucy都会切切实实地帮助她。
她如果愿意,可以到广州来继续修复主要的心理创伤,塑造高效的学习状态。
我告诉小虹父母,他们作为父母,要引导孩子意识到自己有选择的权利,但作出选择后,就要承担相应的责任和后果,而不是后悔。
只有这样,小虹才更有可能愿意面临学习障碍,不再一味逃避。
小虹妈妈按我的发起去做了,小虹说,她内心还是非常想上学的,只是过不了自己心里那一关。
此时,小虹妈妈才意识到女儿还没有完全全愈,决定带小虹到广州继续接受临床精准化心理干预。
一起走来,小虹一家现在对我们的信任度已经非常高了,他们很快就来到了广州,小虹直接跟Lucy见面。
她说,她见到Lucy时,心里一下子安定下来了,情绪也稳定下来了,还觉得非常密切。
小虹希望Lucy能帮助解决她一想到上学就想哭、就害怕的问题,这是一道她迈不过去的坎。


                           此图为AI生成
Lucy再次利用3PT,进入小虹的内隐记忆层面,找到了相干的心理创伤事件:
第一个心理创伤是小虹上小学时,尤其是一、二年级,老师经常批评、指责她,还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指出她的缺点与不足。
小虹非常压抑,无地自容,认为自己一无是处,不知道怎么面临同学与老师。
第二个心理创伤是在那所军事化管理的高中上学时,小虹遭遇了很多难过、委屈的事,又没人可说。到后来,她经常会莫名其妙地想哭。
所以,小虹经常在上课的时候,突然就情绪崩溃了,眼泪哗哗地流,哭得泪流满面。
小虹后来转学到一所相对宽松的中学,但她还是有这种感觉,有时学着学着,就突然泪崩。
第三个心理创伤还是发生在她上高中时,她的学习压力太大了,又缺乏健康的解压方式。每晚睡觉前,她都要看手机缓解一下压力。
她不断“鼓励”自己:明天我再坚持努力学习一天,后天早上就结束自己的生命,结束所有的痛苦!
当然,那时她并没有真的实验自杀,但她每晚都给自己这样的心理暗示,时间长达2年,过得十分痛苦,甚至一度想过真的死了算了。
Lucy为小虹修复了以上这3个心理创伤,这次3PT就结束了。
之前,Lucy已经处理了2次小虹与妈妈的亲子关系,虽然小虹没那么排斥母亲了,母女间的亲子关系有所好转。
但是,小虹说,她只是跟妈妈待在一起时,没那么难受了,妈妈也经常迁就她,对她好,但她还是感受不到那种来自妈妈的疼爱感。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小虹与妈妈之间的亲子关系问题,都已经10多年了。
虽然颠末2次3PT之后,母女之间已经有所破冰了,但要达到亲密无间、乐也融融的地步,这需要一个过程。
小虹妈妈对女儿造成的心理创伤,到底还有哪些呢?下一篇文章,我们再继续分享。

来源:https://view.inews.qq.com/k/20250717A045LM00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