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里资讯

搜索
查看: 12|回复: 0

江苏617分冲哈工程失败,却进南工程!志愿填报这三个坑,九立室长还在踩

[复制链接]
发表于 4 小时前|来自:中国广东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位家长在网上的分享意外火了:孩子同桌考了617分,第一志愿雄心勃勃地填报了哈尔滨工程大学(哈工程),本想“捡漏”打击名校,结果遗憾滑档。最终,被第二志愿南京工程学院录取,专业是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结果,查到录取状态后,儿子同桌又担心,电气行业太热,担心毕业后就业有问题。


这个看似普通的志愿故事,反映出当下高考生和家长在十字路口前的普遍焦虑与复杂心态,当名校光环与行业“铁饭碗”碰撞,“捡漏”幻想与就业实际交织,志愿填报毕竟该何去何从?该文瞬间引爆了评论区上百条讨论。

哈工程作为“211”高校,2025年在江苏物理类投档线高达641分(专业组03,再选化学),远超考生617分的成绩。这一数据直接戳破了“捡漏”的侥幸——在分数线日益透明的本日,热门高校的热门专业早已没有“低分高就”的空间。考生滑档的背后,是无数家庭对名校的渴望与对风险的低估。正如网友所言:“报哈工程不是捡漏,是去当炮灰!”当“冲一冲”变成“赌一赌”,滑档便成了大概率变乱。




相比之下,南工程虽为“双非”院校,却在电力行业有着不可撼动的地位。2024年,该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在江苏录取线达609分(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方向),甚至超过部分“211”高校的普通专业。考生以617分进入该专业,看似“退而求其次”,实则精准踩中了就业市场的痛点。国家电网2025年第二批录用数据表现,南工程毕业生入职人数位居全国高校前列,被戏称为“电网亲儿子”。这种行业认可度,让南工程的电气专业成了“进可攻退可守”的选择——既有时机进入体制内,又能依附专业技能在电力行业立足。



考生对就业前景的担忧,更暴露了信息过载下的决策困境。填报时,他坚信电气专业“就业不愁”;录取后,却又因“专业过热”而焦虑。这种抵牾并非个例。张雪峰等网红导师的观点、社交媒体上的“就业预警”、往届毕业生的经验分享……海量信息不断重塑着公众对专业的认知。本日被吹捧的“金饭碗”,明天就可能被贴上“红海”标签。电气专业的“过热”担忧,本质上是对未来竞争的预判与对自身背景的焦虑——普通家庭考生担心“家里没人难进县公司”,而行业院校的“子弟上风”又让这种焦虑被进一步放大。


这场志愿博弈,最终演变成“名校光环”与“行业资源”的代价对决。哈工程的上风在于“211”平台的综合实力与更广阔的学术声誉,但详细到船舶与海洋工程等非顶尖专业,其短期就业薪资可能不如南工程的电气专业。而南工程依附原电力下属院校的背景,在华东电网系统内建立了深厚的校友网络与就业通道。一位网友的分享颇具代表性:“我女儿南工程毕业,分配到华能热电厂,体制内、有房有车,比上不足比下有余。”这种“稳定”与“保障”,在就业市场不确定性加剧的当下,成了比名校光环更实在的诱惑。


从“捡漏”失败到上“电网亲儿子”的南工程,这个考生的故事之以是引发共鸣,在于它精准击中了志愿填报的核心抵牾:是追求名校的“长线代价”,还是锁定行业的“短线回报”?在分数与专业的匹配之外,考生还需权衡就业实际、行业趋势、个人爱好乃至家庭资源。当志愿填报变成一场“信息战”与“资源战”,每一个选择都显得格外沉重。



最终,无论是进了“电网亲儿子”,还是其他学校,前路如何,终究要靠本身去探索。但至少,这个617分考生的故事提醒我们:志愿填报没有标准答案,唯有理性分析、审慎决策,才能在不确定性的浪潮中,找到属于本身的方向。

你认为这名考生稳的志愿填报南京工程学院亏吗?欢迎留言讨论。
(图源网络,侵联删)

来源:https://view.inews.qq.com/k/20250720A04G7R00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